呼和浩特大青山周围的主要山沟
(2012-05-28 17:30:28)
标签:
呼和浩特户外旅游内蒙古户外内蒙古 |
分类: 户外 |
呼和浩特大青山周围的主要山沟
大青山内沟壑纵横、曲折蜿蜒。各条大沟多呈南北走向,主沟大都可纵穿大青山南北,既是沟通土默川平原与乌兰察布草原的重要通道,又是穿越山南与山北的要冲,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大青山众多的沟壑中,多有清泉涌泻,潺潺流水孕育出草丰林茂、鸟语花香的迷人世界。
红山口沟 俗称“红螺谷”,蒙古语称作“乌兰察布”,位于毫沁营镇境内。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隘口,也曾是清代乌兰察布盟诸旗的会盟之地。沟长16.8公里,宽30—100米,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52万立方米。主沟呈西北、东南走向。上游有5条较大支沟,中、下游又有4条小沟。沟内泉水常流、植被茂密。距沟口3.5公里处有古寺遗址,可游览。此处沟弯水曲,树木葱郁。在北面的垂直岩壁下,依次有四级人工修筑的台地,台地周围山环水绕,环境雅致。每级台地上都有建筑物遗迹。岩壁上有摩崖雕刻。
哈拉沁沟 位于呼和浩特市正北,明代此处曾设有“哨所”。沟长58公里,流域面积709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262万立方米。沟中流水常年不断,源于武川县北黄花窝铺村西南2公里,武川境内称东河。河水由北向南顺哈拉沁沟流出,经哈拉沁、毫沁营、如意和村东,在讨号板村东汇入小黑河,沟外河道全长58公里,是小黑河的主要支流。
哈拉沁河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山洪。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山洪*,冲毁绥远城(今新城)部分城墙。民国四年(1915年),洪水溢岸,淹没大片农田和民房。解放后,1953—1960年,分段筑起以历史上最大洪峰值800立方米/秒为系数的沿河防洪大堤。1985年7月19日晚6时,哈拉沁河以1800立方米/秒的巨大洪峰,漫出防洪大堤。郊区水泥厂被冲,哈拉沁、沙梁、南店、毫沁营、一家村的民房倒塌180余间,构成危房752间,毁坏鱼池168.4亩,冲毁堤坝577米,大片农田被淹,受灾面积14.6万亩。灾害发生后又重新加高防洪大堤,有效控制了洪水的泛滥。2002年开始在上游卯独沁建哈拉沁水库。沟内盛产兰片石。有金矿及储量丰富的大理石矿,是呼市水泥厂、白灰厂的原料基地。有“迭水瀑布”、老爷庙等风景区。
哈拉更沟 位于毫沁营镇境内。沟长11.4公里,流域面积37.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50.4万立方米。有七条小沟,每沟都有泉水流淌。沟两侧山峰阴坡盛长白桦、胡荆等树木,阳坡则多产蒿草、菅草,植被较好。
古路板沟 位于保合少乡境内。沟长15公里,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10万立方米。该沟为古今要隘,是土默川平原通往山北的要道,现有呼锡公路直达锡林浩特市。在沟口水磨村北有战国时期的“当路塞”遗迹。沟中储有黄金矿、大理石、铁矿等。 古路板沟,有主要支沟三条。其中,东沟建有生态旅游区,正沟的劈柴沟建有苁蓉山庄,沟口建有太伟休闲运动度假村。古路板林场位于沟口。这里人工种植的松树繁茂,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使人心旷神怡。
奎素沟 位于保合少乡境内。沟长20公里,流域面积9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79万立方米。距沟口5公里处的猴儿山下,又分为东西两沟;另从大沟沟口深入3公里向东还有一条支沟叫小东沟,其沟口北侧有一山,山上有二洞,俗称“子母洞”。 奎素沟盛产花岗岩,俗称“奎素石”,质地优良,较为有名。沟中植被良好,阴坡多为白桦树和山杨,亦有少量松柏。 沟内有一奇观,在一处石壁上,只要用水喷洒即有四行文字出现,水干字无。这四行文字是:“水若像春川尽媚,万遂蕴玉满山辉,飞人既抱在众峰,囗囗囗死囗囗中。”
面铺窑沟 面铺窑沟位于保合少乡境内,是新城区最东的一条大沟。沟长15公里,宽约100米,流域面积59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36万立方米。主沟由小东沟、大东沟、大西沟、白银不浪沟等5条沟组成。沟中泉水常流不竭,两侧山峰松柏、白桦、白杨极为茂盛。在白银不浪支沟产有白虎斑花岗石和雪花白大理石。沟内建有青山水库。入沟3公里处,有战国时期修筑的一段边墙,古称“当路塞”,为古代军事要隘。1999年建成吉思汗影视城时,造“仿居庸关”景点一处。春夏之季,山花盛开、碧水倒映,水鸟嬉戏、蜂飞蝶舞,构成天然风景游览区,令游人流连忘返。
大青山内沟壑纵横、曲折蜿蜒。各条大沟多呈南北走向,主沟大都可纵穿大青山南北,既是沟通土默川平原与乌兰察布草原的重要通道,又是穿越山南与山北的要冲,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大青山众多的沟壑中,多有清泉涌泻,潺潺流水孕育出草丰林茂、鸟语花香的迷人世界。
红山口沟
面铺窑沟
后一篇:20120602红道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