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别让压岁钱“压”坏孩子

(2011-01-03 20:43:50)
标签:

威海

压岁钱

宋体

特殊身份

人情债

分类: 新闻快评

 

压岁钱本叫“压祟钱”,“祟”是一种黑身白手的妖怪,在年三十晚上出来为害,如果孩子的头被它摸了,孩子就会生病、变傻,但这种妖怪怕红、怕声音,于是人们用红纸包铜钱,放在孩子身上以“压祟”。后来成为一种习俗,类似于西方圣诞节送孩子的礼物。

过年孩子会收到很多压岁钱,用“成千上万”来形容并不为过。对于压岁钱的处理方法,老师、家长提出不少好的建议,比如建立“压岁钱银行”,教孩子理财;建立帐本,教孩子理性消费;捐献给困难同学,培养爱心……这些方法都是好方法,但笔者认为,处理压岁钱应该釜底抽薪,直接由大人保管,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可能更好一些。

压岁钱本来是长辈对晚辈的赐福,现在变味了,成了大人之间的礼尚往来,甚至成为“人情债”,而礼尚往来也好,人情债也好,与孩子都没有多大关系,孩子在这中间只是一个工具,或者是送礼的借口。既然压岁钱是大人间的人情交换,孩子只是一个代收者,那么压岁钱自然应该属于父母,否则会不公平:大人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孩子只有收益没有付出。所以压岁钱不应该给孩子。

“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大人给孩子压岁钱,本是让孩子一些买鞭炮、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高高兴兴地过节,现在压岁钱却数额巨大(对未成年人来说),放在孩子手里会给孩子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孩子没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却“暴得大利”,容易形成不劳而获的思想;只要嘴巴甜一点、笑脸多一点、声音娇一点,就能带来滚滚财富,容易形成投机取巧心理;大人得不到压岁钱,只有小孩子能得,早熟些的孩子会利用这一特殊身份伸手向大人要钱,这与某些官员利用特殊身份行贿受贿的道理是一样的,应当斩断这个念头;压岁钱容易形成攀比,而这个攀比比的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如学习成绩),而是与个人努力无关的外在条件,容易形成仇富、笑贫等不正确的世界观;手里有钱,还不是辛苦钱,花起来自然不心痛,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孩子不挣钱,到他手里的钱都是别人的,但有些钱是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比如日常零花钱可以改善孩子的生活、补充学习用具,再比如希望工程的钱可以帮孩子完成学业,实现梦想等等,这些钱交给孩子无可厚非。孩子毕竟会长大,长大一定会接触钱,从小不让孩子沾钱是不对的。但本不是孩子应得的钱,给了孩子还可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这样的钱还是不给孩子的好,比如压岁钱。

 

 

 

作者: 草根儿   发表日期: 2008-02-16 威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