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培明
培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6
  • 关注人气: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杏林巨擎,艺苑奇葩—谈谈中医名家匡调元教授的传奇

(2010-12-27 15:42:09)
标签:

杂谈

我的好朋友匡调元教授是一位中医名家,也是一位奇人。从拿起画笔作画,在3-4年的时间内已举办过三次较高规格的画展,明年又要赴香港展出。

上海中医学大学80岁的匡调元教授将他五十余年来研究显微镜下所见人体微观结构的种种微妙变化转化成了中国画。它既不是传统的山水、花鸟或人物,也不是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人体结构摄影术,而是用毛笔、水墨、颜料及点、线、面、块在宣纸上喷发出来的意象画。它既能按传统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进行审美,也能按西方画的色彩学加以评价。它在中、西美术界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种,在科学上确是一种能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新尝试。

公认的林风眠研究专家、上海中国画院名画师朱朴先生认为此画是“以一般常人无法触及而正是匡教授所熟悉的病理微观世界为切入点进行的创作”。上海大学著名画家廖炯模教授誉为“杏林巨擎,艺苑奇葩”。 著名书画家、〈海派书画〉主编周逸范先生曾赞曰:“耳目为之一新”。

一幅幅作品把科学与艺术结合得如此完美,真不可思议!科学与艺术之间,大科学家李政道曾用“一个硬币的两面”来形容其密切、和谐的关系。有人因此认为,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唯美,美不离真。作为毕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病理研究、教学的医药科学工作者,近五十年来,他一直用显微镜观察着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如今将肉眼看不见的微观形态结构通过意象转化成肉眼看得见的绘画形式,因而被称之为生命微观意象艺术 现在80岁的匡调元教授,正在实践这一点。

 

http://s3/middle/6fee2d88g985f85622522&690

 

下面请欣赏他的部分作品:

 

01.人之初(At the Dawn of Life)
http://s5/middle/6fee2d88g985f874a4ee4&690

 

02.母亲拯救人类(Mothers Save Mankind)
http://s15/middle/6fee2d88g985f898e3bfe&690

 

03.春寒(Spring Chill)
http://s8/middle/6fee2d88g985f8d310d57&690

 

04.夏热(Summer Fire)
http://s8/middle/6fee2d88g985f903b3997&690

 

05.秋凉(Autumn Cool)
http://s5/middle/6fee2d88g985f93825b74&690

 

06.冬雪(Winter Snow)

http://s13/middle/6fee2d88g985f95a7c8bc&690

 

07.气韵(The Rhythm of Qi)
http://s5/middle/6fee2d88g985f96e81c5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