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鲁豫有约,谈鲁豫访谈风格
(2011-12-02 21:59:53)
标签:
杂谈 |
NO:200816140126
看鲁豫有约,谈鲁豫访谈风格
(商学院国贸0801班
肥姐沈殿霞访谈中, 笑谈人生。透露,自从生病之后,一直都是在康复当中,但是恢复的速度很慢,而且很容易累。对于现在的生活,肥姐感慨地说:“我从来都没有过过这么悠闲的日子,名和利对我来讲都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病后的肥姐笑声依然爽朗、响亮!当鲁豫问她是否会重新投入工作,肥姐就表示,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快些康复,其他的事情都想开了,自己已经工作了47年,应该要退休,好好享受生活。她还说,现在精力不够,不能站那么久,而且也应该留些机会给后起之秀。 对于女儿欣宜放弃学业投身歌坛,肥姐说:“女儿喜欢唱歌,我一定支持她,现在有她在身边陪伴,很开心!” 回顾以前的日子,肥姐表示离婚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低潮,也是最大的打击,要好几年 的时间才可以平复心情。回想过去,肥姐慨叹:“女人千万不要给男人的感觉是比他强 !” 翌日中午,欣宜特意带鲁豫去了黄大仙,她表示,母亲在病情好转之后曾经来到这里祈福。她还说,自己和母亲的感情很深,母亲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她教会了自己要正面 的去面对每一件事情,而且相信明天会更好! |
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倍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最近在《播音主持与艺术》的选修课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作为香港回归十周年专题的鲁豫专访著名香港女艺人沈殿霞的采访纪录片。从中我加深了对鲁豫主持风格的认识。
电视名人访谈属于谈话节目的形式之一,具有谈话节目的一般特性,即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或现场观众就各种话题展开轻松平等的交谈。电视谈话这种形式的出现和盛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体现大众传媒对个体话语权利的尊重。谈话节目的目标是提供“谈话场”,给任何参与者说话——发表观点和意见的机会,体现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精神与新型的传受关系。相比之下,名人访谈是将采访对象锁定为具有一定知名度与特殊经历的个人,运用电视语言手段“为名人卸妆”,还原背后的真实,获得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情感。电视作为大众媒体,通过名人访谈节目,实现互勉、共鸣、励志、沟通、启迪、娱乐等社会功能。
好的采访,离不开主持人对于采访语言、采访技巧的运用与他的适时发挥。鲁豫常常把嘉宾不愿提起的痛苦往事比作包扎好的伤口,而当嘉宾或愤怒或平静地讲述她(他)心中的伤痛时,我分明感觉得出鲁豫在用无形的力量给嘉宾以心灵的安慰。有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必然会寻找时机运用技巧,而这两方面的结合又会激起采访者的灵感,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也恰恰是因为主持人对语言文字较高水平的驾驭能力、采访技巧的灵活运用以及不失时机的自我发挥,才使得被采访对象的整体风貌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境界通过谈话节目让观众了解,也使得观众接受一次世界观、人生观的洗礼!
当然,谈话的气氛也有很紧张的时候,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真实,正是这种真实才使得节目与众不同,采访争议很大的作家柯云路时,鲁豫出奇不意地问起了柯云路替江湖游医胡万林撰书事件;而当海外归来的女歌星陈明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述她的出演辉煌时,鲁豫话锋一转,直问她与吴尔开希的交往,我看到了陈明的惊慌,我更看到了鲁豫所肩负的责任感,她在替观众和人民质问柯云路和陈明。
采访谢霆锋时,鲁豫先让小谢讲述了“顶包案”的来龙去脉,以消除观众对这位演艺小天王的误会,然后鲁豫又从审美的角度赞赏谢霆锋的爱情,鼓励谢霆锋说出了他心中大他11岁的王菲。而采访变性演员金星时,鲁豫用“你很勇敢”表达了她本人对金星的选择发自由衷的敬佩,话题由此展开。
充分准备和 “备课”是节目主持成功的关键。鲁豫在采访之初把余秋雨定位为作家,后来是教育者再到后来的学者,这与余秋雨的人生旅途的各个阶段正好搭配,由此可见她在采访之前的资料采集、整理上面下了不少功夫。有人说,你从一次采访中得到多少东西取决于你投入多少东西。
注重细节、营造氛围使节目形象臻于完美。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一档栏目做得成功与否,除了与主持人主持水平的优劣有关之外,与采访地点的选定、节目背景设计、灯光以及主持人的服装等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
凤凰卫视的名人专访栏目与其他电视台同类栏目有一个特色就是它的采访地点是因人、因事(不同的主题)而定,而非固定的演播室。对余秋雨的采访地点选定在一个咖啡厅,并且运用了昏暗的灯光,还有一道可以看出纹理的砖头墙。墙的上面挂了好些放了老照片的像框。几件道具虽然很简单,但毫无疑问它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气氛,这与采访目的是一致的:余秋雨回忆了他的童年,少年,一直到现在,缓缓道来,犹如品一杯咖啡,苦涩中搀杂着成功的喜悦。这种环境所营造的氛围比较轻松,让被采访对象没有了那种在直播间的紧张感,这是采访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有利因素,也与鲁豫的采访基调——朋友间的谈话基调相协调。
还有主持人的着装。鲁豫当时穿一身粉色套装,使得整体偏暗的背景有了些许鲜亮。
《鲁豫有约》——画面加解说形式的运用让节目内容更加充实饱满。在采访余秋雨中,有许多画面插入。这些画面既是对余的叙述的一种补充,使其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立体感,又为采访片段增添了一种艺术感染力,一种与采访对象当时的处境相匹配的意境。并且,这些画面往往都是令人难忘的。
记得当余秋雨回忆起他在文革时期的那段痛苦时光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浩瀚的海面上,有一只海鸥在寻寻觅觅的飞翔。它时高时低,方向不定……这正好表明了余当时的心境——迷茫,困惑。他想不通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如果没有这幅画面的加入,观众对余当时的心境就不会很深刻。
适当的插入解说,可以使前后内容得到衔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每当余的叙述告一段落,节目里都会来一段解说。这里的解说是与画面配合出现的。画面与解说搭配的好坏同样关系到采访的效果。
可以说,一次好的采访离不开以上的因素的有机配合。这其中无论哪一步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体效果。《鲁豫有约》之所以办地这样出色离不开各部分的协调,这也正是它的成功之处。
总之,鲁豫的主持风格可以概括为:鲁豫为挖掘式采访,访谈方式如讲故事,节目编排风格为点到为止,沉静恬淡。语言比较细腻、深刻,喜欢从小处深入采访,感情较丰富。鲁豫的访谈经常触动着被访者心理的琴弦,让被访者弹奏出自己最美、最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