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0'齐鲁行记

(2015-08-06 07:51:41)
标签:

青州云门山驼山

衡王府

临淄齐国故城

济南灵岩寺柳埠四门塔

南京栖霞山、甘家巷

分类: 九十年代行程录

 ——青州市•云门山、驼山/衡王府石牌坊、万年桥、范公祠/临淄•齐国故城遗址、石刻馆、石佛堂、殉马坑/济南市•长清灵岩寺/柳埠镇四门塔、千佛崖//南京市•栖霞山、甘家巷南朝陵墓石刻//

    1990.10.16晴,略热。临淄-益都。
    ……自辛店(临淄)去青州。淄河店公路旁有四王塚,形似山丘,非人力所能也。二王墓稍小。各个村庄前面均有石牌标记村名。田里麦苗绿悠悠、棉花正在收获。镇附近多蔬菜地。

http://s7/mw690/00233Sj1gy6TmlhxMMKf6&690

临淄墓群-全国,位于齐都临淄城周围几十里的地面上,有大小150多座,大都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的国君、贵族的墓葬。四王冢-在临淄城东南、牛山之东,位于淄博市和潍坊市的交界处。东西排列着4座高大的墓冢,即田齐威、宣、湣、襄四个国君的陵墓。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四墓自西向东,其一,高30周140米;其二,高34周157米;其三,高22周190米;其四,高23周130米。4墓间距总541米。威王(-356~-320),田齐第四代国君。在位期间任邹忌为相,励精图治,任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将,国威大振,使当时齐国列战国七雄之首。宣王(-320~-301),在位期间,“稷下学宫”大盛。湣王(-301~-284),在位时遭燕、秦、三晋的合攻,?王出亡莒。公元前284年,楚使淖齿将兵救齐,谋与燕分齐地,遂杀湣王。襄王(-283~-265)。二王冢-在临淄城东南的鼎足山上。传为齐桓公、景公之墓。考证,此桓公非指姜齐小白,乃田齐第三代国君桓公午,与之为邻的则为田齐的第二代国君田剡之墓。不知孰是。二墓东西并列,方基圆顶。因山为坟,封土高大,其中西冢高12米,周长190米,堪称山中之山的高冢。】

http://s6/mw690/00233Sj1gy6TmmpcPZj15&690

http://s7/mw690/00233Sj1gy6TmmwQzDob6&690

    10时,到益都(青州市)。山地城市也,环青皆山。自南门走40分钟到达云门山。四周一片果园,遍布桃、柿;阳光和煦,景色很美。正午上到山顶,海拔约470米。上面多道观、小庙,均新修。其玉女祠,为无梁殿形式,唯其佳;有明清碑记数个。山顶南侧石壁上是石窟造像。为隋代。两个中室,其余小窟;造像头部多毁;摩崖题记甚多,多为明清的;还有一个是“治平”年号的。

http://s8/mw690/00233Sj1gy6TmmPXmbtb7&690


http://s11/mw690/00233Sj1gy6TmmYYeG68a&690
云门山摩崖大字、云门洞
http://s5/mw690/00233Sj1gy6TmmZXFpW24&690
隋唐石窟造像,第一、二龛?“云窟”西侧http://s10/mw690/00233Sj1gy6Tmn0o7dTd9&690
?窟
http://s15/mw690/00233Sj1gy6Tmn0GDTgce&690
云窟西侧

云门山-2002全国风景区、地质公园,在潍坊市青州市城南2.5公里,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荫盖足。云门山主峰大云顶,东西走向形若鱼脊,上多寺庙宫观。山巅东岳大帝宫,树之祀,东西建阆风亭,修盘山石级968级。两边山峰对称,形状如翅,中间呈凸状,如纱帽帽檐。在大云顶向东南远望磨脐山的主峰宝印顶像是一“宝印”,而南望劈山主峰像是仰天人面,三山相应成趣,相传秦始皇来云门山…至今“劈山槽”还有凿刻的痕迹;把大印的印柄推倒,成了今天的“磨脐山”。大云顶有“云门”,云雾缭绕穿洞。北衔金凤山、南依劈山、东临磨脐山、西与驼山隔瀑水涧相望;东北平原上,散布着几个低矮小山丘:大奇山、马鞍山、卧蟾山、将军山、趴牯山以及火石山。《醒世恒言》中“李道人独步云门”就是发生在这个“云窟”。云门山山势两面对称,宛如一顶乌纱帽,中间是主峰大云顶,两边的纱帽翅指东峰——望海峰与西峰——射仙台,望海峰向东延伸建有东阆风亭-望海亭;射仙台向西是一个宽广平台,陡峭险峻。天仙玉女祠在山巅,为石质无梁建筑,祠内塑七仙女-《天仙配》故事…董永是青州府乐安人即广饶县…。/内有“泰山老母”。云门献寿在云门山巅之阴,大字“寿”,朝北,高7.5宽 3.7米;是嘉靖年间为衡王朱戴圭祝寿,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镌刻的。唐天授元年法明和尚献给武则天《大云经》。金代道士马丹阳像刻于“寿”字西侧壁上,“全真七子”中的马钰便是马丹阳。还有“三元占”等建筑。】【云门山石窟-云门山顶阳坡,为佛教摩崖石窟,也有沉睡在洞府的陈抟老祖,及打坐的全真七子之一马丹阳等道教尊神。绝大多数有记年。第一窟的小龛中“开皇九年”、“开皇十年”、“开皇十八年”、“仁寿二年”等题记10余处。王家庄东北云门山南崖壁(为礼拜窟)大龛5个及一些小龛。造像270身。由西向东,第一、二龛为大型龛,第3、4、5窟为小型窟。第一龛为摩崖尖拱龛,刻一佛二菩萨。第二龛制同第一龛,为中型窟,刻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佛像在明代已毁。但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清晰可见)菩萨头戴冠,左右引出双翅,并宝缯下垂(颈下项链,身上配戴极为细致的璎珞,帔帛自然下垂)裙带刻出许多方格,四周连珠纹,格中刻角技或扛托式力士以及莲花忍冬(裙带上刻北齐的“合观图”)为隋代雕刻之杰作。第3、4、5窟刻一佛二菩萨二力士天王。第三窟内左右壁有供养比丘。第一、二龛之间刻燃灯佛。第一龛西边小龛中有释迦多宝说法像及供养人。第二龛东边小龛唐代卢舍那佛。第五窟佛座下有孟都县令唐明照及夫人韦氏供养像。造像原曾着色。万春洞-(或称希夷石室,山阴东侧,道教造像)云门山后东侧,衡府内掌司(内典膳掌司)冀阳周全开凿。洞高1.6宽1.2深5米。洞内南侧,雕有陈抟老人枕书长眠的像。在陈抟石雕像头部的上方,有明代隐士雪蓑题《山居吟》,云门山上留下他的六处墨迹,如“神在”、“超尘离梦”、“鬼斧神工”等。洞中石壁上还有明代姜寒古所作的“君睡。/北侧为两个空台。《宋史》: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五代宋朝道士,被道教列入“高道”,享誉“老祖”。】 http://s15/mw690/00233Sj1gy6TrvkoRbw7e&690

    自山坡走近路去驼山。过一村庄(王家庄)。庄户人家日子不错,瓦房、庭院,多柿子树;正值秋收时节,家家户户在嗮柿子饼。驼山山顶,有昊天宫建筑群,建筑多残毁。中殿尚存二门遗址。唯有碑记极多,大约30-50个,多为明清、几个元代的;可谓“碑林”矣!山顶下朝南面有石窟:一个大窟,隋风,造像一佛二菩萨,后壁雕千佛。另外2-3个小窟似后代的。其余无见。则此地造像少于云门。纵观两山,青州石窟较杭州的小许多。但已经稀罕极了。

    下山,东望云门,似山城状,甚雄伟。驼山距市区西环路约5k。

http://s6/mw690/00233Sj1gy6TrvTb3hPd5&690
下午,驼山,昊天宫,宫门顶戏楼,楼内为“慈航殿”,北向。
http://s16/mw690/00233Sj1gy6TrvTvSSXff&690
昊天宫,山门左前《重修驼山昊天宫记》碑亭
http://s6/mw690/00233Sj1gy6TrvTFR7715&690
玉皇殿,山门内拍摄,中间是二门遗址.
http://s8/mw690/00233Sj1gy6TrvTYRpBf7&690
昊天宫“七宝阁”,位于昊天宫最后方;建于元代,二楼曰“三清殿”
http://s15/mw690/00233Sj1gy6Trw6tAJ02e&690
驼山上东望云门山
http://s4/mw690/00233Sj1gy6Trw6EzD563&690
http://s13/mw690/00233Sj1gy6Trw6WmYcbc&690
驼山石窟,第三窟,北周;主尊阿弥陀佛高5米,胁侍菩萨4米
http://s7/mw690/00233Sj1gy6Trw7ftd4d6&690
第三窟内景

http://s11/bmiddle/00233Sj1gy6TTZaCFbc6a&690

驼山石窟-88全国,青州东南4千米的王家庄西南驼山崖壁上/驼山主峰东南崖壁上。北周至唐代石窟寺。开凿于北周末年至唐长安三年(703)。元初道教占据驼山寺改建成昊天宫。共窟 6摩崖造像群1葬窟1造像638尊。由南而北第一、二窟为小型窟,其北有摩崖造像;第三窟为大型窟,第四、五窟为中型窟。第一、三、四窟属隋代,第二、五窟唐代。最大高6最小者不足30厘米。保存最完整的是隋代造像,即第二、三、四、五窟。第五窟北面的摩崖造像中也有隋朝的造像。第一、二窟为方形平顶,3面有坛基,坛上刻一铺像。第三窟最高大,深2.5米,刻西方三圣像,主尊阿弥陀佛高5米,胁侍菩萨高4米,头戴花冠,飘带下垂,着长裙。左右壁刻满千佛。第四窟刻西方三圣,门两傍刻力士。大势至菩萨头戴宝瓶高冠,颈下有连环状项链,帔帛下垂于腹又上卷至肘,身前有细致缨络。长裙曳地,满饰图案的裙带从中垂下,充分表现隋代特征。北壁有供养人。第五窟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力士,菩萨面相丰润,身材曲线欹斜,出水式长裙。昊天宫-驼山顶,年代无考。80年代修复昊天宫碑林发现元代《重修驼山昊天宫记》碑。元至清修葺。现今是1986年重修的。南北150东西100米。有玉皇殿、七宝阁、聚仙楼、东西配殿、戏楼、天桥、廊房等。宫内建有“昊天上帝祠”。阁内老子原始天尊。东门外不远岩下,有"净海池"-"龙湫"。院内南侧,有两眼深池日天泉。池边石碑刻明朝青州知府杜思撰"天泉"。/驼山,主峰海拔408米,顶上双峰对峙。正德年兵部尚书乐平(今山西昔阳)人乔宇书“驼山”大字,在山前石壁上。昊天宫正门前有天河、天桥-也称天池。正门高大,二层楼阁式面阔三间下为拱门两侧台阶可上二层。二层阁楼为歇山廊柱,又称戏楼。阁楼内为慈航殿,北向。院内三进。原有二门、影壁,现已废,仅存满地石柱、石鼓门枕等构件。正殿玉皇殿,木石结构面阔三楹,匾“凌霄宝典”。整个石块砌成,墙厚80厘米,前廊出厦,琉璃瓦顶。玉皇殿东侧配殿为聚仙楼,已毁现仅存底层残墙和石刻“聚仙楼”额匾。西侧配殿为圣母殿,现已不存。聚仙楼南侧是天泉,石碑 “天泉”。七宝阁,位于最后方。建于元代,两层石质双拱阁楼无梁式,二楼门楣“三清殿”木匾。保存完好,据说抗战日机轰炸,其他损毁殆尽,唯七宝阁岿然仅后墙留三弹痕。七宝阁是驼山的制高点,视野极为开阔。登临北望,宫外松柏茂密,东西群山逶迤,青州城一览无遗,南阳湖如一片明镜在阳光下闪闪放光;放眼南望,松涛起伏中南天门金顶碧瓦;极目远眺,远山近峰逶迤重叠,云雾缭绕,巍蔚壮观。“七宝阁”下有老虎洞,游人罕到。碑刻尚有120余方,被称为青州驼山碑林。其中,最重要的是:《重修驼山昊天宫记》位于山门前。高1.8米记嘉靖衡王府礼官李大纶和道士杨永钦重修昊天宫事。立碑员之一为益都知县胡宗宪(安徽绩溪龙川人)。《大元降御香之记》文章开头,“环青皆山也。府城西南七里许,峰峦尤美。望之若驼形然,土人相传谓之驼山”-《醉翁亭记》行文风格。】

http://s15/mw690/00233Sj1gy6Tun6ffcO5e&690

     90.10.17,晴,降温。青州-临淄齐都。
    市区行。青州博物馆。博物馆中介绍有:雍正年在城北建将军城(青州将军)。万年桥在北门,跨南阳河。明代嘉靖1594年(应为万历22年)建,1988重建。衡王府遗址。其主为明宪宗朱见深第五子朱佑珲,成化23年封建、弘治13年就藩、嘉靖17年死,葬在王坟村(镇,驼山南11)北三阳山。衡府诸郡王封建地有:平度、玉田、高唐、汉阳,南燕[?]广固城北;还有东阳、南阳城(均青州古称)。石牌坊,在南门内益都卫校前。石质杂,间有□纹,尚存古意。昔日王府已化为灰矣,今仅存地名。范公祠,碑记几个均清代;后一殿,壁嵌明碑帖三。文字多漫漶、且人为破坏严重。“礼泉”亭似明代,有一清碑。李清照纪念馆为新建。此地是泮溪所在;中有四松亭、咸丰六年题记。
http://s16/mw690/00233Sj1gy6TumssVyL6f&690
明代衡王府午朝门牌坊之南坊“乐善遗风”,西侧即益都卫校【北向】
http://s14/mw690/00233Sj1gy6Tumtav6Zed&690
北坊“大雅不群”——青州地区最大的地主之真实写照
http://s16/mw690/00233Sj1gy6TumJPBIbbf&690
南阳河万年桥,万历二十二年,80年代重修,西侧迎水面【北东向】

http://s6/mw690/00233Sj1gy6TunlOrfn05&690

青州-2013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九州之一,7000余年历史,十二年的国都。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衡王府石坊-青州城南门里西侧,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朱见深封第五子朱佑珲为衡王;弘治十二年就藩青州。现唯一留下的是正门外通道上的那两座石坊。两座规模形式完全一样,宽12高五米,方石柱底部,各两只怪兽嚣,柱顶横梁上双龙戏珠浮雕,造型弘阔精细。奖誉之词南坊横匾两面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孝友宽仁”、“大雅不群”。/东华门、西华门、后宰门、正南大门为午朝门,门外甬路。/ 其庶支封平度、宁阳、昌乐、寿张、商河、王田、新乐、高唐、邵陵诸郡王。范公亭公园-青州城西门外,一20ha小盆地里,有范公亭、李清照故居。范公亭东有三贤祠,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范祠居中,富公祠与欧阳公祠故址在城西瀑水涧侧。李清照故居-归来堂:1988年在顺河楼北新建李清照纪念馆,与范公亭隔湖相望,有归来堂、金石斋、易安室、庭院。北宋时青州城内有座宰相宅第,主人赵挺,儿子赵明诚携妻李清照来青州赵宰相府归来堂居住。靖康元年金人攻陷青州城,归来堂被火焚。万年桥-俗名北大桥,古南阳城北门外南阳河上,始建于宋仁宗明道年间为单拱木桥曰“虹桥”。我国第一座木结构虹桥-《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蓝本。万历二十二年改建为石拱七孔桥“万年桥”。康熙25年冲毁重修。桥墩迎水面三角形雕龙首长鬣水兽一米见方大的龙头-龙吞口。桥栏雕19对石狮和桥头上的4只大石狮。最后一次重修在嘉庆年。现为七孔石桥长 65米宽8高8米拱跨5.4 米。东西侧栏杆,衬有石狮、宝瓶各 16 对以及明代浮雕《二十四孝图》缠枝牡丹。寿光安致远的修桥碑记:“北门锁匙,晨关乍起,邦人士女,衽接肩摩,南北交错,河桥成市,……”。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飞机曾轰炸过。近年整修。青州市博物馆-全国唯一县级博物馆,镇馆之宝其中明代赵秉忠的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设有青州简史陈列厅、陶瓷陈列厅、龙兴寺佛教造像群陈列厅、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厅、古代书画艺术厅、铜镜陈列厅、石刻雕塑陈列厅、石刻碑碣陈列厅、玉器陈列厅、青铜塑像陈列厅、革命文物陈列厅和古钱币陈列厅。】

http://s2/mw690/00233Sj1gy6TvW6JZgR01&690

    正午离青去辛。辛店,现代化新城矣——七十年代齐鲁石化兴起的城市。南北大道极宽,多花草树木;建筑美观正气。步行7k,到齐都镇。辛广路侧尽是(当地人称呼大型坟墓封土)。齐都博物馆,旁边是文管所。门口立碑“齐国城墙遗址”,还有一牌“××自然保护区”(此地何谓自然保护区?)。但地面上已看不见城墙遗址痕迹。越数武,到达石刻馆。保存多碑、石件。还有四个城门石匾、汉墓门楣、神道石象生等。其中有徐华清墓志铭(临淄敬仲镇人,嘉庆武状元任福建提督)。原西天寺造像,高大雄伟,北朝风度。

http://s12/mw690/00233Sj1gy6TvVgmC4X3b&690
http://s15/mw690/00233Sj1gy6TvWvGDcG4e&690
10.18上午,齐国古城西北城墙,排水口遗迹【西向】http://s8/mw690/00233Sj1gy6TvWwyGzR47&690
小长胡同,齐国古城大小城交界处陈列馆外面的土垄,从公路到小长胡同村东西一线,岗丘突起,间杂碑瓦、残砖【↓】http://s8/mw690/00233Sj1gy6TvWw2Rzp57&690
齐国古城,晏婴墓
http://s9/mw690/00233Sj1gy6TvX62gmkd8&690
临淄石刻艺术博-西天寺遗址

http://s7/mw690/00233Sj1gy6TvX5sOt826&690
后面的一尊“无量寿佛”,高5.6米立覆莲座上,施无畏与愿印,口、左手有残。原在后赵建兴国寺中http://s13/mw690/00233Sj1gy6TvX5MY0cac&690
前面的一尊系原“康山寺”(东寺)遗物

http://s1/mw690/00233Sj1gy6TvX6kNnG20&690
展出石件:前-北魏石水槽-高阳故城出土;后-汉画像石墓门
http://s5/mw690/00233Sj1gy6TvXGsfTS64&690
相家庄兴福寺佛像,洪武3年http://s11/mw690/00233Sj1gy6TvXGMYQyaa&690
翁仲
 

    临淄县旧城,西门、南门以及齐国小城东南角位置立有城址碑。西部是西关小学,现为中心小学。里面无任何纪念物。感慨,五十三年前李人凤等人在此举义,今则不为人知矣!

    旧城区面貌似自1972年迁来时无大变化,基本上没有新建筑,可能为保护之故。晚上住齐都镇。

1937年底临淄进步学生在此成立“临淄学生抗日救国军训团”,拉开了党领导下的清河区武装斗争序幕。次年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0团,成为后来的我军第28、43军的始祖之一。

齐国故城城垣遗址-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淄区辛店镇北7.5公里。今临淄县城的西、北面,北至古城村北,南至西关村南,西依系水(今泥河)东临淄河,故名临淄。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大城南北九华里东西七华里,周长14158米墙基宽20米以上最宽43米;小城接在大城西南,其东北部伸进大城的西南隅,是宫城,南北四东西三里周长7275墙基宽20-30最宽67米。城墙残垣部分尚存,分层夯筑,有的高达五米。城墙均依地形,东、西沿河岸蜿蜒曲折。有城墙拐角24处其中14处保存较完。/东古村东200处,曾发掘一段大城北墙基址,年代分三个时期,第一期西周,二期春秋,三期秦汉。1982年发掘大城西墙南端与小城北墙交接处,位于小城北门西100。为好的一段。残高5米,夯筑清晰层3~6厘米。(清理了一段城墙剖面,属大城西墙,被夹在小城北墙之中,表明大城西墙原是继续向南延伸的。以此推知,大城的年代应早于小城)。为保护建有拐角型墙壁式砖房/小城的东北部伸进大城的西南隅。/至八十年代,对小城西垣、北垣、大小城交接处和大城北垣东段解剖:明小城西垣筑于战国北垣始筑于春秋,大小城交接处的大城西垣建于春秋,大城北垣东段分筑于西周、春秋与汉代。城内道路纵横多与城门相通,已探明十条主干道,其中小城三条宽一6—8最宽17米;大城7条宽10-20米不等。城内排水系统,有两大排水系统,四处城墙排水道口。小城的在西北部,自桓公台东南经桓公台东、北部,通西墙下的排水口,流入系水。全长700宽20深3米。大城西部最大的排水系,由一条南北和东西河道组成。南面河道,在小城东北角外,和小城东、北墙城壕相接,顺势北流,直通大城北墙西部排水口,注入墙外城壕。这条内河沟,长280宽30深3米。河沟北段又分一支流,流向稍偏西北,从大城西墙排水道口流入系水。此处排水口于1979年发掘,东西42南北7深3米巨石砌垒,分上下三层每层五个方孔,孔内石块交错排。城内原来地势起伏,断垣残迹比比,文化层深厚,已发现有冶铁、炼铜、铸钱、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大城东北部的“韩信岭”高地,发现西周晚期文化层,是文化堆积最早、最厚最复杂之处。这里的河崖头村下及村西一带,是西周到春秋齐国贵族的墓地,已探出大、中型墓葬二十余座,其中一座甲字型石椁墓周围拥有殉马坑。故城内外多宫室基址。桓公台在小城内,与小城北门外的晏冢南北对应,周围大面积宫殿基址。大城南部有韶院村,传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处齐国故城城垣遗址碑-名见记载比较肯定的申门、雍门、杨门是西门,东门、东闾门、广门为东门。章华门为北门。周代齐国都城,西汉齐王国都治。《史记》:前859年齐献公元年都治临淄。战国时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都市之一,《战国策》:“临淄之中七万户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故城遗址博物馆-位宫城遗址东部,1997年建成。以大城与小城相互衔接作外形,形似城堡,顶高15米。基本陈列《齐国历史陈列》。稷下学宫遗址-北起长胡同村南,南至西关西、刘家庄南,西至遄台东至故城小城西门和南西门。2003年树志碑。田齐桓公时期,临临淄稷门得名。著名学术文化中心诸子百家争鸣场所。韩信岭-又叫韩信宅,河崖头村南。西汉韩信称齐王时筑宫于此。梧台-梧台镇西梧村北,高18米,遗址中最高的。“国宾馆”,屈原出使齐国曾此下榻。晏婴冢-大城西南部,桓公台北方。南北50东西43高10米,前立万历年间的“齐相晏平仲之墓”石碑和康熙52、53年的重修碑。1982年新刻晏子像及其传略石碑立。墓周有砖砌围墙保护。经钻探,封土未经夯打。桓公台- 1981维修,立陈从周“桓公台建筑遗址”:“此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人称‘营丘’。唐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名‘桓公台’”。距台1k处,现存6000平夯土台基“金銮殿”。1972年台东北200米处,发掘一汉代宫殿址/齐故城一高台建筑台址。地下夯土基址东西86南北70米,两层台顶,现台高14米为制高点。西天寺北魏石佛-2006全国,齐都镇西关北侧,南与西关小学和民宅相邻。佛身披通肩袈裟,面南直立于覆莲座上,手施无畏与愿印,口、左手有残。高5.6宽1.8米。原在后赵建兴国寺中(明初重建称西寺)。“无量寿佛”。1985建馆02年防风化处理。】

【其他市级文物:临淄县衙大堂-县文物,齐都镇东西大街(东关村,张皇路北侧),路北之县衙正中。南向三间,石基砖墙硬山,前出厦檐,前面雕木隔扇。《志》:“县衙原在城西北隅,元至元十五年建。洪武四年知县欧阳铭移建城中。正德六年毁于流贼知县马暹复修。明末毁于兵顺治十八年知县于芳重修。大门上谯楼。东侧土地祠西监狱,大堂后“退思亭”再后知县住宅。…”解放后为临淄县治所1974年县治移辛店后,为临淄色织布厂福寺石佛-辛店街道相家村,明/齐都王氏庄园-齐都镇南门村,明/七孔桥-稷下街道小杜家村,清/朱家终石佛-齐陵镇朱家终村,唐/北魏石佛-齐都镇西关村,范围石刻馆四周 30/天主教堂-齐都镇西门村,民国//左家庄石刻造像-南王镇左家庄,元/金陵寺石佛-朱台镇南高阳村,北魏/双龙桥-齐陵街道柳店村,清/北刘征民居-边河乡北刘征村,清/金山寺-边河乡金山,清/业旺西村民居-南王镇业旺西村,清/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皇城镇许家庄,抗战//徐华清17881850),临淄敬仲镇徐家圈人。嘉庆年间武状元,曾率军西北平叛,任福建陆路提督英人不敢进犯

    10.18晴。齐都-辛店-济南。

    早上,继续参观古城。石佛堂,一破庙。砖墙残破,主柱倾圮,房子被火烧过快倒。内设二佛座,造像一人高。为北魏永安三年之遗物;壁画上字有“有先(兔?)年送□(福?)...”暗红色,存古意。古城排水口,在粉庄南,梧台公路边。为大城西北角的一个,布局东西向。保存尚可,设有管理处。殉马坑,在河堰(崖)头村西,是齐景公墓。1964年发掘北侧50米坑;现展览为西南的108匹马。全部马共有600匹。其侧并无墓冢封土,已为村庄矣!(“河崖头村下及村西一带,是贵族墓地,有大中型20余座”)晏婴冢,碑为明巡抚尹应元之万历23年、清康熙33年巡抚陈等。小长胡同齐城墙遗址博物馆内,夯土坯上面有纹且清楚。遗迹东西向,此地从公路到长胡同村一线,岗丘突起,间杂碑瓦、残砖,有纹,极多。桓公台,封土保存尚可。立碑有陈从周先生题记。唐以来上面建有庙宇。瓦砾极多,拾一瓦块,不知古否?台上四周观望:小城一片极目;晏婴冢、城墙馆、西天寺历历在目。一片古齐情怀。正午离临淄,回望西关、南门…。

    今天步行共约22k昨天12k,前天游山12k。仍累,两腿已不听使。回程,到济南。

http://s11/mw690/00233Sj1ty6TCntl8JY8a&690
10.18早上,石佛堂,建筑一门二窗,青石基木柱二椽重梁砖墙瓦顶http://s9/mw690/00233Sj1ty6TCntOyw0a8&690
堂内西间,石佛三尊,缺首,雕在一块莲瓣状石屏上,石屏刻35佛像,其上端雕立式飞天和蟠龙。

http://s15/mw690/00233Sj1ty6TCnGX8060e&690
中央弥勒造像,高1.1背石屏刻40佛像。造像为北魏永安三年。

http://s15/mw690/00233Sj1ty6TCnCCV7U1e&690
殉马坑
http://s4/mw690/00233Sj1ty6TCnOI9sDf3&690

东周殉马坑-全国,春秋时齐国君主和贵族墓地。大中型墓 20 余。其中5号墓东西北三面为大规模的殉马坑。东西各 70 北面长75宽5米,三面连接为一体,全长 215 米。1964 年清理北面西段54米145 匹;1972发掘西南端的30米83匹;都已回填保护。1982年清理到36米106匹。排列密度平均每米2.8匹计算,全部600多匹。殉马多是6--7岁的壮年,处死后分两行排列侧卧四足蜷曲呈临战姿态。考证,墓主齐景公姜齐第25代君,晏婴辅佐下在位58年,他后期“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1982年就地建展厅马骨防腐1983年开放。现墓室南北26东西23米,椁室石块垒砌,南北8东西7深5米。墓早年被盗随葬品无存。石佛堂-市,石佛堂村北侧距宅百米。现存残破佛堂三间两进院。建筑一门二窗,青石基木柱二椽重梁砖墙瓦顶,内饰壁画。石佛四尊。中央弥勒佛高1.14宽0.45米,背石屏刻40佛像;西间石佛三尊,缺首,雕在一块莲瓣状石屏上,石屏刻35佛像,其上端雕立式飞天和蟠龙。1930《县志》:“魏张道安造像记,在石佛堂庄寺内。佛像背刻大魏永安三年□□七日壬比丘□□敬造弥勒佛一躯。下列名有马湘妃等,末载清信士张道安将从侍佛时,余皆残缺。” 永安三年-530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清末修善建国后再修。/“古石佛堂始建于北魏永安三年,先有佛堂后有石佛村《县志》载清乾隆光绪两代都曾重修…山门两侧有明槐两株,数十里外能望其树冠。后配殿失修,二槐被焚,古佛又多次被盗未遂”。/2006.1.11新闻: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立像被盗,“这个佛像在很早以前手和眼都被盗过,后来重修补好”。 /前面一尊“高4.15米,宽1.9米,厚0.9米”,螺髻,内著僧祇衣,外披褒衣博带式袈裟,跣足立于刻满礼佛图的方形佛座上,手施无畏与愿印。虽然明显看出佛头系后补,但为北魏造像风格。】

http://s3/mw690/00233Sj1gy6TVFMf7YS02&690

http://s13/mw690/00233Sj1gy6TTUxckfW1c&690

    10.19晴。济南-万德-济南。
    早十时火车到万德车站(济南市长清县)。到灵岩寺要步行7k。自公铁立交起,进入山道。一进山村,景象大变。山南山北,奇石怪状,大有进恒山之景。榆行之前有“灵岩胜境”坊,新补修,但旧石如衡王府。通灵桥,在灵岩古道上,景色极美、深幽无比。近寺,树深林绿,一个幽字难了!9:30到灵岩寺。寺院不大,似较国清为小;但景色不逊之。只是敇赐碑无见,只见3个龟座杂乱放置。碑帖极多,到处都有。御笔碑约十数块,山下山上都有。寺内五华阁最为特殊。周围泉眼流水甚洌。上山,一路树木蔽日不见蓝天,如入西天目。山上红门殿,内佛像近年施彩,极俗;上面刻字为供养人、游客,无见年代。可公大石棚,状如西天目之张道陵炼丹处。15时返回,16:30回到车站。总行程14k。极苦,腿难抬且起泡。

http://s10/mw690/00233Sj1gy6TTVPHUDf59&690
http://s2/mw690/00233Sj1gy6TTW01S6J71&690
http://s6/bmiddle/00233Sj1gy6TTVSIY0515&690

http://s1/mw690/00233Sj1gy6TTWeSFVeb0&690
灵岩寺广场东侧岩壁上“御碑崖”,乾隆书诗碑刻。上排右起1:第(二)首“烟霞朝暮...”2:(三)“绅衿...”3:(四)“空色由来...”下面左1:(五)“东西路径...”
http://s2/mw690/00233Sj1gy6TTWhivV7d1&690
千佛殿,万历年
http://s3/mw690/00233Sj1gy6TTWhCOuC12&690
五花殿遗址石柱,北宋
http://s10/mw690/00233Sj1gy6TTWj846579&690
灵岩寺,大殿,后面是主峰方山
http://s9/mw690/00233Sj1gy6TTWjLgQEb8&690
方山山顶,积翠岩,唐代证明寺石窟、红门http://s12/mw690/00233Sj1gy6TTWjqzub3b&690
方山东侧诸峰
http://s14/mw690/00233Sj1gy6TTWjZ0178d&690
西侧一独峰,巢鹤亭北,红门西
http://s8/mw690/00233Sj1gy6TTWmj8dV47&690
辟支塔,北宋淳化五年
http://s10/mw690/00233Sj1gy6TTWmQZgRc9&690
塔林,慧崇塔-天宝年,石板砌
http://s8/mw690/00233Sj1gy6TTWmtzfxc7&690
塔林
http://s3/mw690/00233Sj1gy6TTWnDdu2b2&690
塔林

http://s11/mw690/00233Sj1gy6TX4bSPVg6a&690

http://s5/mw690/00233Sj1gy6TX4lhrTK74&690
http://s8/mw690/00233Sj1gy6TX4vog9F87&690

http://s8/mw690/00233Sj1gy6TX4JytlJ37&690

长清灵岩寺-长清县灵谷峪中方山(亦称昆仑山、玉符山) 之阳。寺院依山隐现于群山环抱绝谷之中掩映在云山烟树之间。沿途碑碣林立。始建前秦永兴年,《神僧传》:“朗公和尚说法秦山北岩下,听者千人,石为之点头。众以告,公曰:此山灵也,为我解化。他时涅槃当埋于此”。灵岩寺取名于顽石点头之意。北魏正光初重建灵岩寺。贞观中僧慧崇重兴。唐时与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为天下四绝。现唐代文物众多,有鲁班洞、功德顶证明殿石窟造像、辟支塔、慧祟塔、千佛殿、御书阁、李北海《灵岩寺颂碑》等。北宋张公亮《齐州景德灵岩寺记》和卞育《游灵岩记》:“寺之殿堂廊庑厨僧房,间总五百四十,僧百,行童百有五十,举全数也”。元明清。王世贞:“灵岩是泰山背幽绝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现存千佛殿、辟支塔、大雄宝殿、钟鼓楼、证盟殿、慧崇塔、墓塔林。近年修复。千佛殿-最早的木构始建贞观宋-清重修,至今完好。2米基座上单檐灰筒瓦顶,前檐八石柱,柱础龙凤莲荷花;前檐伸出两米。正中三佛像,系北宋治平年塑;左药师佛右阿弥陀佛,均明代铜铸。四面墙千尊木雕小佛。最吸引四周40罗汉。1922年梁启超誉“海内第一名塑”,张鹤云考证为宋代。殿西北辟支塔,天宝12年建,砖八角九级十二檐高54米。每层四面门,可上。南宋曾巩:“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寺之西,唐至清寺住持僧墓塔167座,有日僧邵元《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珍贵。周围群山环抱,胜景有汉柏、摩顶松、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以及五步三泉、镜池春晴、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山门殿-金刚殿约为元建。天王殿-弥勒阁,殿前碑右为大定六年颁御碑。钟鼓楼北宋建,现是清代的,悬正德六年铜钟。大雄殿,北宋末年建原为宋代的献殿,乾隆22年题“卓锡名蓝”匾“奇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联。御书阁在千佛殿东北侧。五花殿遗址-五花阁,大雄宝殿以北,宋代创。原为两层,四周回廊壮丽,清末毁现仅存门前宋代的八棱石柱及覆莲柱础。?宋代海会塔-普同塔,宣和五年。鲁班洞,考证为隋朝时的山门。券门洞两侧石壁嵌唐宋元题名,其中李邕天宝元年撰书《灵岩寺颂并序》碑。洞原被掩埋,发掘显出门洞,只剩几根石柱。证明殿石窟-方山积翠证明庵,寺后方山颠,唐初开凿。依山凿壁。证盟殿-大红门,平面椭圆,北壁释迦佛高五米-红门大佛;还有侍卫菩萨神兽均唐代。外修方形石室涂红色。大佛文革破坏,右手砸断抛于它处后来寻回。灵岩寺塔林-式样有方碑形、钟鼓形、喇嘛塔、经幢式、亭阁式等。其中3座(北魏、唐、宋各1)亭阁式塔最显要。塔林中央甬道北端为北魏法定祖师塔,唯一的砖塔。方形四开拱门,顶叠涩出檐又内缩,上露盘塔刹。唐天宝年慧崇塔位塔林北侧最高处,重檐单层方石塔,石料砌磨,是柳埠四门塔造型的发展。南辟门,门上券拱火焰状浮雕。东西两假门半掩式内侧身迈出一仕女,门上雕狮头、武士飞天乐伎,顶为重檐石板叠涩外挑逐层内收,最上露盘宝珠塔刹。与登封净藏墓塔、五台山无垢净光塔、房山方塔等同为唐后亭阁式塔的典型。//...一段漫长路,沿途风景如画,如鸡鸣山。与鸡鸣山相对的金舆谷西口一四柱石坊“灵岩胜境坊”,乾隆26御笔。入景区,东望山巅上是朗公石-在寺东南一线天南l公里。由此向里,大沟上架崇兴桥-崇福桥、通灵桥、大石桥,北宋大观二年重建嘉靖17修,今碑尚在。前行又有山沟上架明空桥-小石桥,明重清修,桥头古柏对松桥。桥南“滴水崖”乾隆赐“雨花岩”。过桥为“黄茅冈”,旁众多巨石,似龟背又像群羊。上建“接官亭”。亭东饮马沟又名北溪,寺内诸泉汇此西流。宋真宗曾此饮马。沟上架桥“新石桥”天启建,桥头北崖上嵌“十里松”碑刻。“大灵岩寺”碑-元至正年西夏人山东肃政廉访副使文书讷书碑阴镌蒙古僧家奴跋语。广场东侧岩壁上御碑崖,乾隆书诗多方。乾隆曾多次来。】“御碑崖”乾隆书诗碑刻:(一)难穷匣玉藏符玉,且置南灵礼北灵。千载松仍笼古殿,一溪水自绕岩亭。闲云不系心同淡,法乳无根性与渟。山鸟山花皆传偈,何妨色色复形形。/灵岩寺三叠前韵/辛卯仲春下瀚御笔//【说明】此碑高l50宽l00厘米,乾隆三十六年仲春下游御题。共6行满行l3字字径ll×8厘米,行书体。(二)烟霞朝暮传心印,泉石古今惬生灵。不二殿旁法松郁,成双门外刹竿亭。风来檐角虚铃语,春入山根新水渟。此是色空无著处,作么更觅梵王形。/灵岩寺再叠前韵。/乙酉新春,御笔。//【说明】高150宽l40厘米,乾隆乙酉年(公元l765年)共8行满行9字径ll×8厘米,行书体。(三)绅衿处处设经坛,祝嘏同钦是所欢。绞缚黄棚称茂庆,便宜白社得施檀。泉因卓锡春犹喷,松为取经东向横。安辇奉行益康健,瑞徵彤史得纸看。/辛卯仲春灵岩礼佛作,御笔。//【说明】高180宽l00乾隆三十六年仲春至灵岩礼佛时御题,共7行行l2字径11×8厘米。行书。(四)空色由来一归幻,北南何碍两称灵。虽无负钵千秋蹟,却有柏松百丈亭。岩是雨花耸垒嶵,泉犹卓锡贮澄净。山僧纵不通禅教,解读几经便换形。/灵岩寺四叠前韵。/丙申暮春中擀,御笔。//【说明】高l30宽85厘米,乾隆四十一年,共6行行l3字径7×9厘米,行书。(五)东西路径原一路,南北灵岩有二灵。岂必长卿重赓句,依然元奘尚留亭。漫云逝水如其法,试看石泉镇此淳。调御丈夫独无语,由他色色与形形。/六叠前韵作/甲辰仲春上澣,御笔。/【说明】高l70宽80厘米,乾隆四十九年(公元l784年)仲春,共6行行l2字径l2×8厘米,行书。(六)同易在低难在高,何来极顶穴居遭。东郊正此需春雨,咨尔白云莫慢韬。/丙申暮春中澣,御题。//【说明】高l04宽50,乾隆四十一年(公元l776年),共4行行8字径7×5厘米,行书体。】

http://s6/mw690/00233Sj1gy6TX3Um7hr05&690    10.20,晴。济南-柳埠-济南-回沪。
    早上到柳埠镇。东行2k到达四门塔区。千佛崖在焉。为唐朝初建,云有200多个造像,大者5、6米,余皆小矣。附近有嘉靖41年的《十方院碑记》,为德(王)府立。墓塔林,多元明、嘉靖,有一隆庆3年的以及唐显庆年的。其塔个体小于灵岩寺,但数量不少。四门塔中有造像四,东魏时代也。1985年此地出土了唐建筑遗址。谷地中存有残柱石件;大殿遗址仍在,残存基石、柱基,尚好。碑载原为神通寺,同治碑记载当时已圮,后重修。碑记有文字“弘治10年河南巡按副使王敇文寺在仙台乡锡阳川黑风峪金玉山北,当年加兰方丈十八罗汉”。另康熙50几年碑载:当时地形与今无别,但庙宇、树木很好,幽深林静一名刹也。此地地形尚可,但不深远,绝无灵岩意境;树多后种,秃状。
 http://s9/mw690/00233Sj1gy6U0WuIpL208&690
济南柳埠,白虎山,唐代千佛崖(前方为龙虎塔
http://s4/mw690/00233Sj1gy6U0Wv3KnN13&690
柳埠千佛崖,5#窟?右下树立者为《十方院明代碑记》之侧面
http://s6/mw690/00233Sj1gy6U0WvyQct75&690
十方院碑东侧的摩崖造像
http://s11/mw690/00233Sj1gy6U0WvSels6a&690四号窟
http://s14/mw690/00233Sj1gy6U0WwbAJfed&690
千佛崖,左2#、右1#窟?(北部两大窟,南面的窟门中一石柱,窟内两尊大佛高3米,系唐太宗子赵王于显庆3年造) 

http://s1/mw690/00233Sj1gy6U0Xk7KSc80&690
龙虎塔,唐代;砖顶宋代补加http://s2/mw690/00233Sj1gy6U0XkwSXL31&690

http://s5/mw690/00233Sj1gy6U0XkSFGk14&690
明代墓塔林,左侧一方塔为元代泰定五年.

http://s9/mw690/00233Sj1gy6U0XbTwH688&690
“小龙虎塔”,开元五年[龙虎塔东偏北、四门塔北]
http://s6/mw690/00233Sj1gy6TTZ8chspe5&690
四门塔-全国,济南市南30公里历城区柳埠镇东北4公里处,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最早的单层庭阁式石塔。原属神通寺,寺始建前秦皇始元年(351)原为十六国时僧竺僧朗创建的朗公寺,开皇三年改称神通寺后毁于清末,只剩下部分遗址、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墓塔林、摩崖造像等佛教遗址。寺遗址基台呈长方形。四面伎乐人物浮雕,为唐代遗存。四门塔旁曾出土过大汶口文化石斧,还发现过战国时期齐长城遗址,并有唐高祖武德年间李世民东征时的跑马岭,为黄巢起义驻兵的黄巢村、黄瓜峪、菜峪、车子峪、裁缝峪……。四门塔建于隋大业七年。全用灰青色石料砌成,边宽7.4米,高度略同宽,四面各圆券门。塔内中心大石柱,四面佛像,一周为回廊。塔檐五层石条叠涩,轮廓内凹。最上须弥座四角置“蕉叶”,正中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总高15米。四门塔很重视轮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简对比,艺术价值较高。如檐下的内凹和屋面的优美凹曲给方正刚劲的石塔增加了柔曲的意味;塔门甚小,正确地显示了塔的实际尺度;塔刹形象丰富,给全塔简洁而质朴的风格增添了一些趣味。千佛崖摩崖造像-全国,山东省内唐代佛教造像主要遗存。造像集中位于四门塔西北白虎山东麓,南北65高8.5米的崖壁上,为摩崖龛像。小型洞窟6个现有造像214尊铭刻45处,其中10尊刻有武德、贞观、显庆、永淳、文明年号。像主有唐皇室成员,南平长公主、赵王李福、驸马刘玄意、一般官僚、僧尼民众。窟内坐佛1尊,面相丰满安详,衣纹细密流丽。开凿于唐显庆2年南平公主为父唐太宗祈福而造。其夫,时任齐州刺史的刘玄意造像龛,位于千佛崖中部偏南,龛外饰有璎珞门楣,外镌力士、狮子神兽。绝大部分为唐初雕造,个别为后世作品,保存基本完好。千佛崖北部有两大窟,南面的窟门中一石柱,窟内镌两尊高3米的大佛,系唐太宗第十三子赵王福于显庆3年为太宗所造。千佛崖造像内容及形式均很单纯。除两龛倚坐佛像外,其他均为结跏趺坐阿弥陀佛及释迦牟尼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组合仅有一龛。佛像雕琢均甚精湛、细腻、写实,世俗化倾向较为明显,为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如南平长公主造像,体态丰腴,面目圆润,微微带笑,温雅敦厚,俨然一贵妇人气派。第73龛,佛像高2.2米,面部略长,但不失丰满,眼睛若眯,目光向下,鼻梁端正适度,口唇曲线微妙清晰,神态似在静观沉思,令人于温和慈祥中感到矜持端严。保存完整。/造像分3组。北部一组仅大窟2个;南部一组大小窟龛罗列造像多,大窟 3个;中部一组均为小龛,均一龛一佛少数一龛二佛或二菩萨。大窟平面半圆形, 拱形窟门高1.4~2.9米,内雕2米以上大佛7尊,均结跏趺坐高螺髻,面形俊秀,作“施无畏印”;或双手平叠于腹前作禅定印。内着轻薄的“僧支”,腰间系带,外着通肩大衣。各窟内壁均雕小龛。中部刘玄意造像,龛门长方形高0.8宽0.5米,门外右狮子左力。主佛面容瘦双腿下垂倚坐束腰莲座上“施无畏印”。门外刻刘玄意造像题记。佛像明显唐代风格。龙虎塔-全国,柳埠村四门塔西北白虎山下。神通寺遗址中部。始建无考,风格推断,塔基塔身建于唐,塔顶砖补砌于宋。塔方形高11底边4米。石砌三层须弥座塔基,上有覆莲、狮子、伎乐、等精致券门。塔身由 4块巨石构筑,四面券门外雕龙虎。上部雕龙虎、佛菩萨力士伎乐天。室内方形塔心柱,每在置雕佛。截顶砖砌重檐,檐下跳华供承托,顶置覆盆相轮塔刹。在现存唐塔中别具一格。塔身每面火焰状纹券门,周身布高浮雕龙虎、罗汉力士、伎乐飞天,华丽壮观。三层平台大檐华拱的塔顶,十分优美。塔内四面佛龛,额刻飞天。龛内四个佛像突胸细腰,脸型瘦长。这里还有一座唐开元五年的七级(现存六级)小型石雕塔,塔身正面也有高浮雕的龙虎,称“小龙虎塔”。塔内一佛二菩萨。此塔原在柳埠镇北十公里的突泉村,1972年移置于此。塔林-龙虎塔北。共41座,多系宋元时和尚墓葬。
/墓塔群在基台南侧,其中最著名的是龙虎塔。四门塔北一棵古柏,因有九股粗大的枝干,故俗称九顶松,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九顶塔-全国,位于千佛崖东南 5公里灵鹫山南麓九塔寺故址内。砖筑八角形单层通高13米,塔身下部青砖粗砌,腰线以上磨砖精砌,每面均微内凹。塔檐叠涩挑出17层,再内收16层构成台座形式。其上9座小塔均方形3级,居中的一座高5米,门南向;其余小塔分别围绕于周边,各高2.8米,门向八方。另有古齐长城遗址、黄巢起义纪念地、天齐庙等省市重点文物】

    回到济南,只游大明湖。19年前来过的。里面建筑多新翻,古意无存。唯有铁公祠,纪念铁铉也——当年少数的几位忠君人物;如今作为水泥商店矣!铁公如有灵,不知何感?尚存碑帖数十块,可观;其中有阮元、张之洞题者。

    离济,回沪。在南京下车,去栖霞山作短暂游。特别是甘家巷,多年之夙愿了结。http://s5/mw690/00233Sj1gy6U0XJcckY54&690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南唐.
http://s9/mw690/00233Sj1gy6U0XRCqqQa8&690

http://s1/mw690/00233Sj1gy6U0XNXSFyc0&690
栖霞山,三圣殿(无梁殿、大佛阁)
http://s16/mw690/00233Sj1gy6U0XO9x2D9f&690
三圣殿“大佛阁”门洞里的造像,仅前面二像是南齐原物
http://s12/mw690/00233Sj1gy6U0XOxGoX6b&690
千佛崖纱帽峰http://s13/mw690/00233Sj1gy6U0XP3n2Ibc&690

甘家巷小学,萧秀墓,神道西路石件
http://s12/mw690/00233Sj1gy6U0XV8bBp2b&690

甘家巷,前面为萧恢墓,天禄二;后面是萧谵墓,天禄一、碑亭.http://s16/mw690/00233Sj1gy6U0XVqTfhef&690

萧恢墓

http://s6/mw690/00233Sj1gy6U0XVyx2B45&690
甘家巷十月村,萧景墓
http://s5/bmiddle/00233Sj1gy6U0XW7oLGf4&690

http://s2/mw690/00233Sj1gy6U0XWfPgJa1&690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