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相城寻古

标签:
姚广孝陆慕镇沈周、文徵明墓太平镇凤凰桥湘城老街妙智庵 |
分类: 文物古迹大自然 |
——陆慕镇文徵明墓、南桥、含秀桥、福昌桥;平镇凤凰桥、太平老街;湘城镇沈周墓、老街、观桥、灵应观玉皇殿、陆云祠、妙智庵明御祭姚广孝文碑、渭塘镇北雪泾寺万安桥。
[一]陆墓之行2012年5月3日
苏州市区北恻的陆慕镇——现在叫相城区元和街道,是区中心,留有不少文物古迹。2012.5.3乘去苏州验车之际顺便探访之。
首先去找文徵明墓。转文:“文徵明墓,省重,在陆墓镇西文陵村李家浜,几年前是文陵公园;原有神道墓碑华表石兽翁仲等现均已不存,后从别处移来石马石狮各一对,墓西向,墓碑“文徵明墓”;背碑文183字。文徵明(1470—1559)长洲人,五十四岁以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事先在网上找到不少文章介绍文徵明墓,但具体地点都语焉不详,地图搜索也不到,仅一篇文较详细还有示意图,但也无法在地图上标明;看《百度地图》,此地已是大片拆迁的空地—到时问路找不到当地人的;按以往经历问过路人是没有用的,象“文徵明墓”这样的概念,都是一问三不知的。因此费了不少精力揣摩地图,终于确定了准确位置,后来证明这是对的。
走阳澄湖西路,过文灵路到一小桥,路南有一沿河小路——已被工地车辆轧坏了,只好步行进入。周围已经拆迁,一片荒芜、垃圾;东侧原来“孙武墓”[非文物]的位置高楼已基本盖好了,西恻过河是建成的小区。文徵明墓隐藏在一片绿树之中,如不是胸有成竹决找不到的。原有的“照池”已荒为池塘矣,两个望柱只有石础,墓碑背并无文字。此地寂静无音少有人迹,拜台上几个花盆——有人插过花草和一个空《大前门》烟盒。由于网上有不少有关图片,为节约容量,在此只发表一幅照片。
至此,“明四家”墓葬已去过三处,分别是:沈周墓[湘城]、唐寅墓[横塘]、文徵明墓。继续进行,下一个去陆慕元和塘的南桥-太平桥。较好找,走齐门北大街在图示位置进入小路,沿小区围墙到底是元和塘,向南即可看见古桥。文:“南桥,市重,位于陆慕市河元和塘上。陆慕原先有三座古桥南桥、中桥和北桥,现仅剩最后的一座南桥。重建于光绪壬寅年1902年。在主桥东西两侧,还各有与它垂直的引桥—“枕桥”“桥挑桥”。拱桥额《重建太平桥》两侧“光绪壬寅孟春涓吉”、“开溶金镇官河支河”、“重建中桥南桥两座”字清晰。”保存旧貌,体量高大,不错。http://s6/middle/6fe8a84bhc96b22c0b055&690
http://s11/middle/6fe8a84bhc979e05d4a23&690
最后是徐庄村的二座古桥。 处于相城区东边较偏远,此地是“城中村”,环境差街道破败。文字:“含秀桥,控制,陆墓潨泾小镇[丛泾村]吕池浜的柴米港上,年代不详现光绪15年重建,花岗石单拱桥长17宽3矢高3.3跨径6米,南联:“鼓棹南来港名柴米,扬帆东去河号洋澄”,北面篆体模糊难辨;东南原有纪念张士诚的地藏王庙,仅存一银杏。福昌桥
控,陆墓潨泾村浅头郎内塘河上,建嘉庆六年光绪31重修,单跨梁桥长13宽1.5跨4.3米。两花岗条石,南侧镌“嘉庆丙辰光绪乙巳重建福昌桥”桥墩六石条,栏杆后装的。今仍为村镇间必经通道,保存完好。”车开到底470m,走进去极容易找到,两桥保存尚可。
http://s11/middle/6fe8a84bhc979e05d4a23&690
http://s9/middle/6fe8a84bhc96b6635a4b2&690
http://s11/bmiddle/6fe8a84bhc96b8445132c&690
http://s7/middle/6fe8a84bhc96b78c26ced&690
本次旅程结束。
http://s11/bmiddle/6fe8a84bhc96b8445132c&690
http://s7/middle/6fe8a84bhc96b78c26ced&690
[二]太平、湘城古迹2011年4月28日
太平、湘城镇在相城区北部,也有不少文物古迹。我是去年4月去的,在此一道发表之。
先去太平镇旺巷村,找凤凰桥。沿太平大街向东大路0.7公里即是,很容易找到。转文:“
凤凰桥,市重点,旺巷村王巷港(荻溪)上。单孔石梁桥长17米。褐色武康石石梁镌铭文:西-“太原王氏近溪策立”;东-风化漫漶水泥涂补:“末岁建凤凰桥”。原桥在荻溪东,现桥是明代王皋十五世孙向西移100米建的。桥北一百米有王太尉故第及祠堂。故居阁老居现为“净土庵”。王皋墓
控制保护,在太平街道的兴隆桥旁,王铎家祠—目前已建为太平禅寺,门前的古银杏树,高20米有780年。太平老街
控制,街上有王皋后裔老宅等。”又:“王皋(1081-1156),三槐堂王氏远始祖,官太尉、柱国太傅······建炎三年
(1129)护送高宗驻跸平江府,经过荻扁村(今苏州市相城区太平镇王巷村)时,感觉这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将家安置在荻扁,繁衍发展,其地后称王巷、旺巷。旺巷村历史比镇区历史还要久远,现存南宋建筑凤凰桥。”桥保持古貌字也清晰,只是河太肮脏;桥北村口小路北侧黄色围墙字日:净土庵;试问路人王皋者,皆不知其人也。去太平老街,北端尽头利民桥堍是太平禅寺,古银杏在焉;附近一现代民房挂有“王皋后裔故居”牌[桥南又有两个],可能是控制保护范围也;老街只走了北部尽头利民桥南的一段,今非昔比已全无古意了;问人王皋墓何在,皆不知也。
http://s9/bmiddle/6fe8a84bhc97a00a9e2de&690
http://s8/bmiddle/6fe8a84bh7a8c337b3417&690
到湘城镇。转文:“ 沈周墓,省重点,湘城镇牒字圩,凤阳路北思贤路沈周村西旁。小河环、罗城。墓坊遗迹石柱二根。沈周后裔沈彦良1928年重建碑亭,存明、民国多碑。”很好找,目前已修为公园也,环境优美;但碑文多不可识。去老街。又文:“湘城老街
控制保护,范围:河东(长415米)、河西(380)及人民街(395)两边各50米宽的老镇区;主要建筑为清代,河道石驳岸完好,老街青石板,老街隔河分河东、河西两条[上、下塘街],河面开阔。观桥,苏州市重点,始建南宋咸淳二年,1890年重修。桥北是灵应观,市重,1266年建,1951年改成粮库,粮库,苏州市重点,三个“蒙古包”也,只保存了玉皇殿[苏州市重点]。再往北到陆云祠-内史祠堂、相城土地庙:石础柱是明清的[传西晋陆云沉河自尽于此],有碑石;祠后是妙智庵和明御祭姚广孝文碑
[苏州市重点],姚广孝14岁出家在妙智庵,后被征到北京···“靖难”故事···1405年归故里重修了妙智庵。”走老街-河西街,已面貌全非全无古意:青石板新换成弹石的,仅相貌还有点意思;南行过济民桥,即见观桥,可也;入“蒙古包”粮仓,灵应观-玉皇殿在焉,有香火无甚看头;北出饶过大片鱼塘到陆云祠,内有香火,有石碑《晋大将军右司马陆士龙祠记》,后面即是“妙智庵”,关门不得入,因有恶狗不得近只好远距拍摄;土人云“祭姚广孝文碑”已不在内了,遗憾极!关于姚广孝,苏州地区有不少他的痕迹,有说在渔洋山昙花庵退隐;北京良乡有姚广孝墓-是文物保护单位,既然是文物,则苏州隐居说不攻自破。
http://s8/bmiddle/6fe8a84bh7a8c337b3417&690
http://s14/bmiddle/6fe8a84bhc979b3652383&690
http://s13/middle/6fe8a84bhc97936c8b825&690
http://s12/bmiddle/6fe8a84bhc979b6ee3cdb&690
http://s13/middle/6fe8a84bhc97936c8b825&690
http://s12/bmiddle/6fe8a84bhc979b6ee3cdb&690
http://s6/bmiddle/6fe8a84bhc9795820a332&690
http://s1/middle/6fe8a84bhc9797db8d850&690
[三]渭塘镇北雪泾寺2012年4月
http://s1/middle/6fe8a84bhc9797db8d850&690
http://s3/middle/6fe8a84bhc97b08cd2692&690
http://s15/middle/6fe8a84bh7a8c4e1f2f2e&690
http://s5/bmiddle/6fe8a84bhc97b2966e664&690
相城的文章结束。
http://s15/middle/6fe8a84bh7a8c4e1f2f2e&690
http://s5/bmiddle/6fe8a84bhc97b2966e66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