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演员(下) (自由职业者连载60)
(2011-01-25 21:59:39)
标签:
转载 |
演员(下)
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拍片最多的地方。一些原先在 “北影”、“长影”、 “珠影”、“峨影”等地的群众演员和全国各地的追梦人,聚拢在横店。据估计,在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注册的“横漂”有3000多人,其中初中毕业的人占了50%,高中或中专毕业的占了40%,大专以上的有10%。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走近每一个剧组的拍摄现场,都能听到夹杂着河南、云南、四川、广东、福建等地乡音的普通话。他们或者独自成行,或者结伴成群,每个人都带着美好的憧憬闯横店。
临时演员,也就是常说的群众演员,虽然他们是任何一部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但在剧组中却始终处于“金字塔”中的最底层:不管是从角色到地位、还从收入到生存状态都是如此。他们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个人“穴头”组织起来的众多群众演员资源,另一个是“经纪公司”,靠打广告招揽群众演员。少部分人也通过自己在各个拍摄地外“趴活儿”,在剧组原定的群众演员人手不够或缺席时被拉去当“替补”。他们中的有些人是有点表演经验、外型条件稍好的,这些人接拍的角色属于“大小特邀”,也就是“级别”高些的群众演员,有台词、需要接戏(在不同集数中多次露脸),收入比普通群众演员略高。
在横店的临时演员,拍戏一天收入在300元以上的占了20%左右,每月拍戏收入保持在2000-3000元之间的约占50%;偶尔跑跑龙套、一句台词也没有的最基本群众演员,一个工作日的工酬只有30元。在那里,有一个演员公会,实际上就是作为自由职业者的临时演员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临时演员的工资结算工作由演员公会负责,使本属弱势群体的他们有了集体优势和组织保证。演员公会按照实际出场人数造册,按名册和拍戏记录跟剧组结账,再定时每半月发放一次片酬,以保证“横漂”不误拍片又能及时拿到片酬。
临时演员,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没有坚持的毅力和信仰,是难以让人长久持续的。那么,是什么让这些自由职业者坚持下去呢?无非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光鲜的地位和不凡的收入。据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显示,上榜的100名中国名人中,包括了:运动员、导演、歌手、钢琴家、主持人、教练员、模特、作家、音乐人、收藏家等,其中有53位是演员,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是文化名人中最容易暴富的一群人。在2009年,中国大陆共有19位演员的年收入超过了人民币1000万元。
除了年收入外,知名演员还有机会入股公司股权,或享受影视片上演后的利润分成。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开市,华谊兄弟一上市,便掀开了中国电影明星的另一种方式的“造富运动”,根据开盘价,华谊兄弟门下的明星中涌现了一批新富翁:冯小刚持股:288万股,市值2.04亿元;黄晓明持股:180万股,市值1.27亿元;罗海琼持股:54万股,市值3824万元;李冰冰持股:36万股,市值2549万元;张涵予持股:36万股,市值2549万元;胡可持股: 36万股,市值2549万元。
演员也是名望经济的受益人,名气越大,出场费就越高,片酬标准“步步高”。陈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自己是目前中国标价最高的电视剧演员,“因为我不想接太多戏。我入这行这么多年,直到近几年,就一个摄制组给到790万元这么多钱。”面对不断疯涨的演员片酬行情,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秘书长王鹏举称演员片酬不断飙升使得制作业不堪重负,“一个国内一线电视剧男演员,三个月前每集报价12万元,三个月后要价30万元一集。其实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演员,作为一种诱人的职业,有这样的财富效应,当然还会不断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职业当中,对许多人来,即使暂时被动地做一下自由职业者又何妨?
演员队伍中的自由职业者保证了这个职业的活力,当一个人处于自由职业状态时,为了生存与发展,最容易保持创新的能力。相声演员郭德刚,因为没有进入国家体系而使他更加努力,不断创新。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姊妹剧种,辗转于梨园,兼工文丑与铜锤行当的经历,对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5年底开始,郭德纲借势风云突起,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磨打锤炼,一跃成为现今相声界年轻演员之中的佼佼者之一。2010年夏,郭德纲弟子的打人事件让他一夜之间把多年积累的演艺形象土崩瓦解,随着演出停止和出境减少,他的创新力也一样受到了抑制,
同样,上海滑稽界出生的周立波,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这些经历都成就了他如今的表演艺术。他的复杂经历,让他脱离了“组织”,只能自生自灭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洋中。正是这样,才让他更多关注如何才能别出心裁,赢得市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么些年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一直在促使他寻找全新的,能表现现代海派演艺文化的突破点。《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轰动,成就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也同样成就了周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