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训师札记: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十四版)》读后感

(2020-02-18 00:34:12)
培训师札记: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十四版)》读后感

美国加里.德斯勒教授所著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我已经不记得是从哪一年开始阅读的,也回忆不起来是从哪一个版本开始阅读的。但记忆中我应该很早就读过这本书,一共购买过该书的三个版本,直到最近的第十四版,也算是一个“追剧”迷。假设每个版本至少看一遍的话,应该至少看过三遍,但第十四版我已经通读过两遍,所以我估计我看过这本书的几个版本已经不少于5遍。

一本书能够不断再版到第十四版,说明它的质量和生命力。我看的这几个版本,每个版本作者都对这本书做了大量的改写,增加新的章节、素材、观点和案例。比如在第十四版里,很多章节里都加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绩效,列举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实践,让人耳目一新;一些章节里也加入了“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管理”小节,列举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等平台和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和促进。

企业管理类的书籍,当时读懂它并不难,难得是能记住和应用。一本书读完,过一段时间再读,好像又有点陌生。如果要我用这本教材去讲《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我估计如果没有好的课件,是很难讲的。一方面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太庞杂,包罗万象,引用了大量文献和学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书中很多内容来源于经验的总结,就一个管理主题有很多种做法和观点,而不是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和方法。

比起读懂书本的内容和能够讲授课程,我觉得更难的是在实践中应用其中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针对不同的企业提出适用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并不断改进和优化,改进员工和组织的行为和绩效,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最后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能有自己的认知和心得。

这本书的译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昕教授,而且人大出版社推出的新版本都是他翻译的,刘教授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和研究的,其专业性也体现在该书的翻译上,人力资源专业术语翻译精准,读起来很流畅。说实话,自从我加入外企工作后,就专业类书籍来说,我一般很少看国内出版的书籍,但人大出版社出的这套《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系列图书(包括这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是个例外,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英文原著是经典著作,翻译成中文也是精品。

加里.德斯勒虽然在本书的很多章节都谈到其他一些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特别在最后用一个章节讨论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以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写作主体,所引用的人力资源相关法律也以美国的法律占绝大多数。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中国的学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学习和阅读这本书是否合适?我个人以为,作为一本教材,让我们掌握其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关键,至于国家的法律和企业的具体做法,则是具体案例,我们能理解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我们也就能理解其他国家和其他企业。

我记得我在SAP公司做香港本地化人力资源和薪资软件研发的时候,SAP香港的一同事送给我一本英文版的《Hong Kong EmploymentOrdinance》,也就是香港的《劳工法》。当时也花了不少时间阅读,只有理解法律的条文和规定,才能将一些可法律的规定作为需求体现在管理软件中。昨天有一个SAP HCM顾问在微信群里问一个问题:在SAP HCM中配置一个职位时,有一个属性是豁免类和非豁免类,还有一个EEO分类,她问这是什么意思?学习过加里.德斯勒教授这本书,回答这些就不是问题。所以我的感觉,作为咨询顾问,要有学习能力是关键。所以加里.德斯勒教授教给我们的就是方法学,当然也需要实证材料和案例,也就是他本书中经常提到的循证人力资源管理。

SAP ERPORACLE ERP软件类的专业书籍我基本是看英文的原著,自己也能理解,但读英文的管理类著作我感觉理解上还是不那么顺畅。终归英文不是母语,阅读的时候需要一个在大脑里翻译成中文的过程,然后才能理解和思考,这样阅读速度就慢下来。可能还是阅读和思维习惯的问题,也许多读、经常读也就习惯了。

投资时间和金钱于学习,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再把知识和能力转换成经济回报,我认为是作为培训师和咨询顾问需要的核心能力。即所谓,Buy somethingthen sell something。要想真正做到Nothing to buy and Nothing to sell,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书不易得,特别是这种原创类的书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本书还要继续读,而且要不断在项目实践中针对具体客户的需求去验证和体会其管理思想和精髓。如果德斯勒教授在有生之年,再推出这本书的新版本,我想我会继续追下去,当然,旧版本的书籍也不会浪费,都送给来跟我学习的培训学员了,也算是旧物利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