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点篇:从EHR到DHR,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展回顾和展望
1、从业务、技术和应用的角度看业务和系统平台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精细化和个性化迫切需要功能强大、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数据分析支撑平台,IT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力资源资源软件平台普及和深化应用提供了可能,人力资源平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越现有商用软件平台所能提供的功能,目前看来是业务驱动系统的升级换代,包括软件的换代、开发工具的换代。
美国学者加里.德斯勒在其经典著作《人力资源管理》(第14版)的很多章节中都有一个小节叫“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绩效”,列举在所讲解的人力资源业务领域如何使用信息系统平台支持业务的高效运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绩效和员工满意度。而且他也列举了很多美国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作为其人才招募、甄选测评、绩效评价和薪酬福利等广泛人力资源业务有效运行的支撑策略。
2、通用化系统 Vs 定制化开发的系统
人力资源业务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和发展阶段的企业成熟度不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点也不同,对需要系统平台支持的业务流程会有差异。 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流程各个企业有其特殊性质,要使用一个平台去支持不同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包含数据、业务处理、表单和报表输出,对软件系统的通用性和可调整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一体化全覆盖的系统 Vs 专业化细分领域应用系统
1)SAP HCM
(组织+人事+考勤+薪酬)+ SAP
SuccessFactors ( 绩效+培训)+专门化的招聘系统;
2)SAP HCM
(组织+人事+考勤+薪酬)+ OA(自助服务+表单+
流程)+定制化开发的绩效系统+专门的培训系统 。
4、与ERP人财物集成的系统 Vs 独立的人力资源系统
5、移动应用的作为HRMS系统的前端
对于高技术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提供给普通员工、直线经理和高层管理的移动化操作界面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对于传统制造业、国有企业这个需求目前尚不是核心和关键,网页版的前端还是主要的使用界面。
当然也有企业需要提供移动端和网页端两种用户界面。考虑到乡组织机构和岗位的维护、员工信息的维护、工资和考勤的核算、报表输出等这样的业务通过移动段设备操作受屏幕大小的限制,HR的操作界面一般还是以页面端或者客户段端为主。
6、数据分析的应用
HRMS提供分析功能目前已经是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发和实施的标配,而且用户越来也关注各类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的自动输出,同时需要提供各种图形化的输出,使数据分析结果的展现形式更加直观和丰富多彩。包括:1)传统意义上的报表,包括行记录型明细表(List)和统计表(Statistics);
2)人力资源度量分析指标图表,可以数字式展现,也可以是图形化展现,也就是所谓的管理驾驶舱(Dashboard);
3)数据综合分析图表:获取企业运营过程的各种业务数据如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经营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反映企业综合营运状况和效果的分析图表。
7、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现在是个颇为热门的话题,当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中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提供员工服务和应答的硬件版智能机器人,还有嵌入在员工服务平台的软件版智能咨询和应答应用、智能化数据分析、智能排班、智能简历筛选匹配等,但智能化数据分析、智能化排班、智能简历筛选匹配等应该是计算机算法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是人力资源软件的春秋战国时代,群雄逐鹿,市场极度分化,竞争也白热化。商业软件与定制化软件之争,国际化软件与国产化软件之争,自部署和云端部署之争,ERP
软件套件、专业HR软件套件和专业细分软件之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阶段HR软件现在完全是买方市场,企业有高度的自主选择权,但也带来软件选型、项目管理和系统运维的困难,更有甚者系统不能上线和正常使用。
还有一点,企业HR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的缩短,也是一个潜在问题。不论是自部署还是云部署,弃旧换新意味着巨大的金钱和时间代价,即便是云平台的停止租用,也有历史数据能不能迁移以及如何迁移的问题。没有历史数据的积累,HR数据分析的价值是要打折扣的。所以通过适应性维护优化和改造现有HR系统,延长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做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