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施案例:一个SAPHCM考勤核算弹性工时制项目实施的总结

(2019-10-31 20:43:10)
分类: SAPHCM咨询指南

这两个月实施的一个SAP HCM客户的弹性工时制项目,经过紧张的配置、增强开发和测试、问题解决,现在基本具备上线条件,将于201911月1日切换上线,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时刻,也是时候回顾和小结一下。

1)实施标准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两种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又分为固定班次和弹性班次两种考勤管理模式;

2)对全体员工实施正向考勤,但 执行不定时工时制的员工的考勤核算结果不用于工资计算,但需要核算考勤数据用于统计和分析;

3)同时支持固定工时制和弹性工时制两种考勤核算模式,支持员工在两种模式之间任意切换;本次项目中利用日工作计划分类方便对固定日班次、弹性日班次和休息日的处理。设计和使用的日班次分类:

0-休息日

1-固定工时日班次

9-弹性工时日班次。

在计算规则中通过对日班次分类(DWS Class)作判断,对固定班次和弹性班次作不同的处理。将来如果有新的日班次,只需要分配合适的日班次分类即可,无需修改计算规则。

4)员工在OA上提交加班申请经审批后自动写入SAP系统中的信息类型IT2007,系统支持两种加班补偿方式,给予补休和支持加班工资;员工的加班工作时间来自员工员工的刷卡时间(IT2011);员工在休息日和公共假日的加班需要扣除的中午午休时间,这需要特别的处理。

员工在提交请假申请单的时候,如果请假时间段和计划工作时间段有交叉,自动提醒员工不能提交,避免不合理数据进入SAP系统;对于周末和节假日加班申请跨天的,写入时自动按24点切分到每天,便于考勤核算处理。

5)员工有漏打卡情况,通过OA系统提交补打卡申请,经过经理审批后,写入时间事件信息类型(IT2011);员工在OA上只需要选择不上班卡、补下班卡和补上下班卡,系统自动判断生成上班卡或/和下班卡时间;补打卡记录在写入SAP系统时在来源字段使用M作标记,便于在考勤核算中处理和统计。

6)员工在OA系统提交请假申请和出差/因公外出申请,经过经理审批后,写入特殊出勤信息类型(IT2002);对于跨天的请假和出差/因公外出,OA上员工只需要填写开始日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日期、结束时间,写入SAP系统的时,对于一天和一天以内的,按实际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写入,对于跨天和多天的,由系统自动切分到每一天,并自动判断第一天的结束时间和最后一天的开始时间。

7)系统对固定工时制和弹性工时制的员工,自动判断迟到、早退、全天缺勤、漏打卡、补打卡等情况,每月最后一天判断迟到、早退、全天缺勤、漏打卡、补打卡的天数、时数或者次数,根据公司的考勤制度生成相关考勤工资项;对于固定班次的迟到早退,相对好处理;对于弹性班次,则需要根据员工当天第一条考勤记录去动态判断其开始工作时间,并据此生成员工理论上的下班时间,然后用这个时间判断早退。另外一个难点是员工每天的考勤记录可能不止一条,甚至可以是三条及以上,而且可以使打卡上班、出差/外出工作和请休假的任意组合,选择的处理方案是第一条判断迟到、最后一条判断早退,中间的记录如果和前面的记录有间隔,全部在开始时间对判断迟到。因为企业对迟到和早退的处理措施是一样的,可以满足业务处理要求。

8)每月由考勤核算生成的考勤工资项,经审批后写入员工考勤薪酬补偿信息类型(IT2010),供下月工资核算读取和计算使用;不仅所有的休假、缺勤(包括迟到、早退和旷工)、加班信息由考勤核算程序生成,员工每月的应出勤时间(天数和时数)、实际出勤时间(天数和时数)也是有考勤核算生成。工资核算程序使用这些信息核算员工的考勤工资项。

9)年休假定额使用程序RPTQTA00生成IT2006,加班补休由考勤核算程序当晚生成到IT2006,加班补休定额修正使用定额修正信息类型(IT2013)进行个别调整。

10)员工可以在OA上查询自己的当月考勤情况,如上班/下班刷卡时间、迟到早退旷工情况、漏打卡和补打卡情况、加班情况等,以上信息全部读取自SAP中的考勤核算结果。

这个客户的SAP HCM项目以前是我们公司实施的,当时只需要支持固定工时制的处理。这次实施改造,主要是增加对弹性工时制的支持。一个首要目标是基本保持弹性工时的处理规则不作变动,避免增加回归测试的工作量,主要是通过增加新的日班次分类在现有规则中增加判断和分支处理。另一个重点工作是对部分OA接口的RFC函数中也增加对弹性工时制日班次分类的分支判断,用于弹性班次情况下的计划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的选择、加班申请开始/结束时间、请假开始/结束时间、补打卡记录开始/结束时间的判断和判断处理。

       我当时承接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感觉有些压力和挑战的。有时候外在的压力可以激活一个人的潜力和智力,所以有点压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不无益处的。因此我感觉,一年至少要做两个样板性的小项目,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在项目中不断磨砺前行,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实战能力和创新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