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思毕德季刊-思》2012年第三期)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的东部,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毗邻长江北岸。秋季播种的越冬作物以油菜和小麦为主,秋后晚稻收割后,农民们就开始播种油菜和小麦;还是生产队的时候,对庄稼轮作和地力保持有所考虑,也会种植被称为“绿肥”的红花草。油菜籽种下后,很快长出小油菜苗,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和雨雪的洗礼,虽然也在慢慢成长,但一直保持着低矮的外形,匍匐在田地上不太引人注目,但远远望去还是呈现出冬日里难得一见的嫩绿。
等来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小油菜苗就开始迅速长大拔高,很快就看不到田间的土壤。如果油菜苗长的太密,农人们就会间隔着拔掉一部分,保持油菜苗合适的密度。间掉的小油菜也不会浪费,勤俭的乡人们把小油菜用盐腌制成咸菜,吃的时候用自家产的菜籽油炒一炒,就成为早餐时的佐餐佳肴,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垂涎欲滴。等到四月末五月初,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金黄色的花朵随风摇曳,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馥郁芳香。花间有蜜蜂和蝴蝶上下翻飞,采食花粉同时也给油菜授粉。此时,油菜花的金黄和红花草的紫红,构成乡间的两种交相辉映的缤纷春色,在绿油油的麦苗衬托下,愈发显出红黄绿三色混合的和谐之美,远远望去就像一幅水彩风景画。
不久油菜花很快凋谢,结出青青的子实,就是油菜籽。端午节前后,油菜籽成熟,进入收获季节。农民们把收获的菜籽送到集市上的油坊,油菜籽在那里被加工压榨菜出籽油。家乡绝大多数人家一年四季做饭炒菜使用的食用油基本都是菜籽油。榨油后剩下的菜籽粕压被制成菜籽饼,可以做有机肥料,也可以用来喂养耕牛。虽然我们家乡也产黄豆、花生、葵花籽等经济作物,但因为产量小,主要是用来做菜肴和休闲食品用,很少用来榨油,以前也基本上没有北方的黄豆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等供应。记得小时候生活困难的时候,也有吃过棉籽油,是用棉花轧花后的棉籽榨出来的油,炒菜的时候会产生呛人的油烟,炒出的菜发涩发黑,吃起来口感很不好。但如果菜籽油不够吃的使用乡人们也只有用棉籽油做替代品,以补充菜籽油的不敷使用。
到北京生活后,市场里很少能看到菜籽油。记得2001年的时候,妈妈来我家里住过一段时间。老人家一辈子很少出门,基本都是在安徽老家度过,她每次炒菜都会说不用菜籽油烧出来的菜不好吃,云云,我也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后来在超市偶尔能买到安徽合肥一家食品企业生产的菜籽油,试着买过几回,炒出来菜的味道也吃不出和黄豆油、花生油炒的菜有什么区别,以后也就很少买了。也许是我的饮食习惯已经有所改变,所谓“橘逾淮而为枳”。《晏子春秋》中晏婴对楚王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在北京生活久了,北方的水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着自己味蕾细胞的感觉,虽然是在不知不觉之中。
现在每年清明时节回安徽老家,还是能看到一些油菜田和油菜花。不过和小时候的种植面积相比,油菜田的规模已经小很多,乡下人也开始经逐渐习惯于去集镇上的超市里购买色拉油、花生油等食用油,自己种植油菜榨油的慢慢减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浪潮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当然还有饮食习惯。小时候家乡也有很普遍的吃猪油的习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人们也逐渐知道选择更为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北方的春天,很难能看到油菜和油菜花,小麦和玉米倒是铺天盖地。但每到春日,在网上看到一些朋友拍摄的宛如仙境的油菜花图片,时常还是会让我想起故乡的油菜花。虽然我们家乡的油菜花没有皖南和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在白墙黛瓦的衬托下那么上镜和吸引眼球,引无数旅人骚客趋之若鹜、流连忘返。但在远方游子的心中,还有什么比家乡熟悉的四季景色特别是春天里漫天遍野的油菜花更让人魂牵梦绕、心驰神往?
当下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树市花,国人也有十大名花之说,虽然各种版本的十大名花上榜者略有差异,但兰花、梅花、牡丹、菊花等诸种花卉一般均会位列其中,而油菜花和红花草之类“小家碧玉”一定是难登大雅之堂,不会有人提及。而且这两种花都有一个特点,一朵或者一枝的花孤零零地展现在那里,并不让人觉得怎样的美丽动人,但如果是原生态地生长在田野上,而且种植面积越大越让人觉得美的震撼、美的宁静、美的窒息,所以这对姊妹花注定不是可以插在花瓶里供人“亵玩”,要欣赏她们的人只有不辞劳苦亲自走到旷野上、田地头去“远睹”她们的靓丽身姿。油菜花和红花草也很容易种植和成活,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求不高,分布也比较广,种籽撒到田地里,基本上不需要特别的照料就可以长大开花结果,不像兰花、牡丹等名花那么娇贵,需要专门的技艺和悉心的照料才能看到她们绽放的一刻。
人们喜爱兰花是因为兰花的清幽高雅和难觅芳踪;人们青睐菊花,是因为菊花的千姿百态姿和凌霜绽放;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牡丹的国色天香和雍容华贵。个人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的喜好是多元的,就像对音乐艺术的欣赏,有的人喜欢阳春白雪,有的人则喜欢下里巴人,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和经济价值的油菜花是否也应该更应得到我们普罗大众的欣赏呢?
前一段时间看央视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片,第三集中介绍徽菜中的毛豆腐,其中有安徽省休宁县专事制作豆腐的方兴玉师傅大女儿的镜头。女儿家每天在豆腐店里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朴实无华但透着一种农家女儿的健康和美丽,那是一种劳动者特有的自然、健康和勤劳之美。她们就像家乡春天田野里绽放的油菜花,不娇柔做作,不化妆雕饰,然而她们都在尽自己的能力努力为家庭和社会做着贡献,心中怀有一份靠辛勤劳动去赢得美好生活的希冀。
油菜花,中华大地上一种普普通通的小花,她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人类带来实用价值。有人可能会嘲笑功利和实用主义,但我们能把对美的欣赏和对实用价值的追求兼得岂不是更好的事情?最近听了一首网络上流行的顾恺的歌曲《油菜花》,歌词曰:“一片一片油菜花,一幅一幅风景画,一片一片油菜花,一句一句心里话,哪里有你哪里就有温馨的家,哪里有你哪里就有可爱的她”。聆听着这委婉动听的歌曲,心儿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徜徉在油菜花的海洋之中。
美哉,故乡的油菜花!美哉,像油菜花一样淳朴的故乡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