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至回乡之旅小记

(2011-12-25 12:25:33)
标签:

安徽

和县

冬至

传统文化

思维方式

物质

农村

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百味人生

    2012年12月22日是农历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根据我国传统阴阳学说的解释,就是“阴极而阳至”,“冬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意思是冬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极短、而夜晚极长的时候。过了冬至,白天就一天天长起来。家乡有句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描绘这种自然地理现象。冬至也是家乡祭奠已逝亲人的重要节气,本乡祭扫活动以清明的春祭、冬至的冬祭和农历新年除夕前一天最为重视。按照乡俗,营造墓地、二次迁葬、在外面去世的人骨灰归乡落葬一般都是选择在冬至时节进行。

 

    为了参加家族今年冬至之日的祭扫活动和马鞍山姑父的骨灰归乡入土落葬仪式,我提前一天从北京经南京赶回安徽和县。先在县城妈妈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和家里人一起赶到在香泉镇聂兴村的老家。上午和家族叔伯兄弟和姐妹们一起去家族墓地清理荒草、敬献花蓝、放炮竹、烧纸钱,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祭扫完毕后回村里和叔伯家的堂兄弟和堂姐妹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家常,享受冬日里难得的家族聚会。

 

    午饭后去村子里转了转,见到不少村人的乡亲,大家寒暄一番,问寒问暖;要么是叙旧,要么是互相问问目前的境况。从表面上看,现在的乡下比起我们小时候已经进步不少,村人们基本是衣食不愁,已经是完成脱贫阶段;但现在的乡亲们,也大多不仅仅满足于此,更盼望达到致富的程度,比如买汽车、盖楼房或者是在镇上、县城里能买上单元套房。有了房子才能给儿子娶媳妇,这是乡里的老规矩。年轻一代的大姑娘小伙子,大多数人期待从农村走向镇上、县城或者周边的城市,不愿意继续在乡下生活。

 

    村里乡亲们物质条件上是有一定的积累但也有更大的追求,但文化道德等精神层面的提高则是微乎其微。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遗产现在已经很难坚守和传承,西方现代文明中优秀的东西也没有接受。乡人业余时间就是喝酒胡侃、打牌打麻将赌博,很少有人读书、学习,电影、唱戏等文化活动基本是没有,也就不见有培养什么业余兴趣或者爱好。奢华攀比、铺张浪费之风愈演愈烈,谁家有点什么大事小情如孩子出生、过十岁、娶媳妇,老人寿诞、过世,都是大排筵席,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为了面子不惜金钱,抽的烟喝的酒的档次是越来越高。而且在此类活动中,打牌打麻将赌博是普遍行为,通宵达旦,赌资也水涨船高,而且这还成为待客不可或缺的规定礼数。特别在举办葬礼时也是如此,让人心理上难以接受。

   

    每次回安徽乡下老家回来,心情都很复杂。从首都到省城、县城、乡村来回走一趟,深深感受到中国城乡发展程度的差距之大。同时,虽然和亲戚、乡亲们相聚自然是很快乐的事情,但看到他们依然如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和进步,也为他们后继发展乏力隐隐约约中感到一丝担忧和焦虑。中国要真正从大都市到偏远乡村、从物质到精神层面同时步入现代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物质积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但精神、文化和道德进步和转变却很难,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关键还是依靠教育和文化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功效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对于现在人们普遍追求短期见效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村家庭难以投入金钱和精力并长时间耐心等待,这又成为一个典型的怪圈。如何能破解这个怪圈,首先要靠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经济基础,其次要靠政府的引导和投入为外部驱动力,最后还要改变现今教育以升学为目的实用和功利主义追求,转变为以提高民众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水准为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