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组织律

(2011-12-24 11:13:42)
标签:

设计意识

设计理论

格式塔

知觉组织律

杂谈

分类: 视觉传达设计原理

    20世纪前的画家在处理画面关系时,往往凭借的是艺术家自己的艺术直觉,虽然艺术家也知道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构图原则,但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律用以指导,在创作中难免会出现画面构图“呆板”或“散”的效果。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群化”的原则后,就建立了一个科学严谨的造型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学说还有诸多弊端,但因其学说的切入点为视觉行为,它的诸多研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在视觉传达艺术领域内,尤其受到广大视觉传达艺术家的推崇。 格式塔心理学是视觉艺术家、尤其是视觉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研读的一门学说。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就不难从纷纭杂乱的视觉元素中寻到其变化规律。这些理论也为理性地理解视觉传达艺术的精神内涵奠定了基础。

    格式塔在德语中就是“整体、形状”的意思,因此,格式塔理论,也被称作为“完形理论”。
    格式塔学者认为,所谓 完形 是 原有的整体性,即整体决定各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然后又加上完形性。

    完形性则是人们将所观察客观物像构成有机的整体结构,而这种完形性并不是加在各元素之上的一个元素,而是人类思维和观察客观事物的固有本能。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元素的组织是所有心智的基本,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并不需要刻意去学习。

    从中我们可以把格式塔心理学归结为以下两个主要特点,这两个主要特点又是彼此互相牵连的。

    第一点是强调心理现象是整体,反对把它分析为可以彼此独立的元素,并反对把整体认为只是多个元素的拼合。

    第二点是 心理学要描述现象 而不是要分割现象以追求它的“构造”。

    这两个特点与视觉艺术家观察事物的方式非常接近,难怪后来这个学说成为视觉艺术家的“金科玉律”。著名学者、魏特墨的弟子阿恩海姆的长篇巨著《艺术与视知觉》就是用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来阐述艺术创作的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者把视觉元素组织的因素定名为 知觉组织律,也就是后面要讨论的邻近性、类似性、连续性、完形性等完形律。(人的视觉是有规律可寻的,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视觉心理实验总结出人类视觉的四大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是我们研究和理解现代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规律的基础。)

     这些原则对视觉艺术的影响很大,这些原则是以他们所做的大量实验为基础获得的。(请点击下面链接看详细内容)。

     邻近性 原则,即空间中距离相近的元素有被看作一体的趋势。

     类似性 原则,即空间中色彩、明度或者形状近似的元素有被看作一体的趋势。

     延续性 原则,即人的视线有沿着空间元素流动的趋势。

     完整性 原则,人类视觉有将不完整的形态使之完整的趋势。

     知觉 恒常性,人们总是将世界知觉为一相当恒定以及不变的场所,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东西,落在视网膜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不会认为是这个东西变形了。
      1)明度恒常性 2)颜色恒常性 3)大小恒常性 4)形状恒常性



     这些基本原则既是我们解释艺术创作中基本问题的理论依据,也是我们研究艺术创作中形式法则问题所遵循的科学规律,是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艺术创作中的形式法则呢?

    简单地说,就是艺术创造中最具普遍性的那部分规律,是艺术的表达方式,是所有艺术共通的艺术形式语言,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方法论。

    所有的艺术门类(包括文学、影视、戏剧等)在艺术创作的形式法则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康定斯基就曾试图与文学家和音乐家一起共同建立一套所有艺术门类共同遵循的形式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进行的形式法则的教学研究,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大艺术层面上的基础课理论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