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基本策略
(2013-10-02 17:26:33)
标签:
智慧课堂基本策略教育 |
分类: 管理新探 |
以“导学稿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为主要学习方式的
“智慧课堂”教学基本策略
“智慧课堂”的探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说到底就是“改课”,“智慧课堂”就是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的课堂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真正“学”的课堂,探索以“导学稿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智慧课堂”教学策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实现课堂转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智慧课堂”的特点
“智慧课堂”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关系,一种原态的学习方式。
1、改变组织形式。变班级集体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态,让学习小组成为课堂的一种基本结构。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培养,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倾听,懂得思考与探讨。
2、改变教学策略。变教师主宰课堂为学生自主课堂。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课堂应因学而教,以学定教。以“导学稿”为载体,让学习直接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由支配转为引导,由台前走向幕后。
3、改变学习方式。变学生的间接学习为学生的直接学习。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改讲授式、问答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改学生被动答问向学生主动质疑求知转变。
二、“导学稿”导学
“导学稿”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的点拨启导为主要教学方法,是集预习、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导学稿”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法、导思、导做、导结”的作用。
“导学稿”的实质是:先学后教,教学合一。
⑤导学稿不能等同于练习题,与《导学导练》是完全不同的学习载体。
导学稿的编写与审核建议: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设计导学程序,将“导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语文由级长兼)或年级学科同事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导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再次审查。上课前一天将“导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稿”实施课堂教学。
“导学稿”是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载体,真正决定课堂转型成败的不是“导学稿”,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三、小组合作学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对同一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组建合作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一般以4—6人为一个小组,要分层搭配,各小组优、中、潜学生都有。课桌合并的方式,以近邻联桌式为好,合分方便。小组内的座位调整应做到常态化。
2、明确成员分工。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轮流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组长可推举或自荐产生。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整组的学习结果,因而激发“兵教兵”的积极性。可以实行小组评价的加分、奖红花、攀高峰等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1、防止出现“学习小组”代言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习小组不能总是让一个人代表全组同学发言。我们要坚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防止出现“学习小组”代笔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练习中,不能总是让一个学生代表执笔,并上台汇报。我们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分工协作地完成共同的练习,可以尝试从过去的班级流动作业过渡到现在学习小组的流动作业。
3、防止出现“学习小组”中的依赖人。每个成员都是个性化学习的主体,应有独立学习、思考、表达的权利与机会,防止一些学困生依赖优生或优生代替学困生学习的现象出现。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生成知识,生成能力,生成智慧,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天堂”。
四、“‘导学稿’导学”与“小组合作学”的原则与关系
3、符合学情的原则。学情包括:各班及各学习小组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等。因此,“导学稿”的设计与“学习小组”的活动要留有预案空间,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的关系。“智慧课堂”我们强调学生多进行直接的原态学习,但也不排斥教师帮助下的间接学习。精讲不等于不讲,而是讲得恰当好处,引得巧妙合需,课堂做到“学、导、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