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童心在诗意的校园中浸润

(2012-05-02 17:30:11)
标签:

诗意校园

浸润

教育

分类: 管理新探

    摘要:我校高度重视创建诗意校园,在诗意的浓郁氛围中,达到“以文化人”之目的,让童心在诗意的校园中浸润。主要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探索:一、营造诗意环境,以中华传统之文而化人;二、打造诗意课堂,以儒雅书卷之气而化人;三、开展诗意盎然的活动,以知书达礼之规而化人。

    关键词:诗意环境  诗意课堂  诗意活动  以文化人 

 

     营造诗意栖居的校园环境,打造诗情画意的课堂,开展诗意盎然的活动,让童心在诗意的校园中浸润,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之目的,彰显“诗意”特色,是我校多年来的孜孜追求。

    一、营造“诗意”环境  以中华传统之文而化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形象地说明校园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环境制约人也造就人,我们努力在校园、班级创设特色鲜明的“诗意”文化环境,以中华传统之文而化人。

                     校园文化蕴含诗意

    一所好的学校,其每一处每一角都是教育的场所,都蕴含着教育的功能。

    为了给学生营造诗意的良好环境,学校在教学一楼开辟了“与圣贤为友,偕经典同行”的经典文化廊。文化廊展现的是我国自先秦至清末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诸如李白、杜甫的名诗,并简介其生平与文学成就。在二楼、三楼的墙壁上张挂着著名诗人的经典诗作,并以精致的玻璃框镶上。校园充溢着浓浓的经典文化味,学生走进校园,行走驻足间浏览的都是历代名人的诗词歌赋,呼吸的都是经典名句散发的芬芳气息。

    学校在正对校门最醒目的大厅位置设置了“每周一背”牌,内容以诗句为主,要求学生每周必须背会,如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要求人人过关。每学期举行的古诗文默写比赛,“每周一背”必检。

    学校的宣传橱窗、宣传牌的内容也重点体现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诗歌创作比赛、自创对联比赛,然后将精选的诗歌与对联作品出专刊。

    浓郁的校园经典文化氛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教室布置蕴含诗意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诗意环境和氛围来影响浸润每一个学生,也显得很重要。

    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五字方针:

          美——教室的布置要美观;

          序——教室的布置要规范,张贴物要有序;

          新——内容富有新意,栏目设计新颖,教育效果新奇;

          特——班级文化富有自己的特色。

          诗——有诗意,特别要落实传统文化与诗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学校为各班精选了些名人格言诗句统一张贴于左右两边墙上,黑板报上必须有体现诗文化的教育专栏;班级要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人平不少于5本)。有的班还设立了“诗词学习交流园地”、“经典背诵竞赛表”、“诗作大比拼”等。比较突出的如六(2)班,图书角里为学生提供古代诗词、成语对联、神话传说、古代名著、《上下五千年》、《弟子规》、《三字经》等多方面经典书籍;黑板报开辟了名句欣赏、每周一诗、礼仪文化等专栏。这种浓郁传统文化氛围无不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学校在每个学期的第二个学月,都要对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比。

    以诗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而化人,让学生鉴物增识,开化启迪着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情操。

    二、打造诗意课堂  以儒雅书卷之气而化人

    教师对诗意的课堂研究,从古代诗到当代诗、儿童诗,无不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以儒雅书卷之气而化人。

    古诗教学,教师们摸索出了好教法。这里以《暮江吟》一诗的学习为例:

    1、解诗题   知作者

    每看到一首未学的古诗,首先要理解诗题的意思,了解作者的情况,这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学习《暮江吟》一诗,理解诗题可先逐个词拆开来解,再连起来归纳。暮:暮色、傍晚;吟:吟咏。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时的江上的景色。再看作者。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学生在二年级学过他写的《草》。白居易的有关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找资料看看。

    2、读诗句   明诗意

    对诗的学习,应反复大声地朗读。在熟读成诵之后,再尝试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暮江吟》诗句的意思是: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发亮;月牙像弯弓一样悬在天空。

    对诗句的理解,只要大体正确就行了,关键是要自己去理解、去体会。

    3、提问题  想画面

    这是重点,又是难点。诗里的内容要变成画面,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古诗才学得牢。怎样才能把古诗的内容变成学生头脑中的一幅画呢?方法有两个:①提问题;②联系自己平时的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如“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可以这样提问题:一道什么样的残阳?怎样铺在什么样的水中?学生给自己提了问题之后,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自己回答。于是,头脑中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画面:

    柔和、美丽的夕阳均匀、静静地斜照在水平如镜的江面上。

    头脑中出现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就比较到位了,印象就深刻了。其他诗句也可仿上述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4、品诗句   悟诗情

    诗人作诗的目的在于表达情感。在全面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再细细地品味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暮江吟》一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赞美了美丽的月夜。通过反复品读,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都能品味出来。

    在现代诗、儿童诗的学习中,教师们也有很好的方法引导学习诵读,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如《延安,我把你追寻》、《菩萨蛮·大柏地》、《在希望的田野上》、《春雨》等,老师们都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富有情趣,受到熏陶。

    诗意的课堂,更体现出人文的关怀。我们觉得: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欣赏,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机会。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在课堂上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导与放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

    我们的课堂,是诗性的学习场所,是享受学习的绿色环境。这样的课堂,显露了自由之美,焕发了儿童的天性,萌发了创新的智慧的火花,是我们所应追求的。

    三、开展诗意盎然的活动  以知书达礼之规而化人

    “践行诗意教育,点染生命亮色”这是幸福小学对诗意校园创建的总要求。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诗意盎然的活动。

    1、深入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化作为中国历代文人政客的精神食粮,承载着中国源远流长、博大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奠定深厚的民族文化功底,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诵读诗歌活动。

    各年级诵读的诗歌,由教导处规定。此外还有《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原则上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背诵。每学期的期中质量调查均以适当的权重(3分左右)体现学生背诵的内容。每年的“读书节”上,都要举行“诗歌诵读比赛”,对优胜班进行奖励。

    2、积极开展诗歌创作比赛

    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在诗的国度中自由驰骋。

        “我是一棵小草,

          生长在大地母亲的怀抱。

          不追求多少阳光与雨露,

          默默地释放绿意,给母亲以回报。”

    这是学生的获奖诗作之一。不少学生的诗作富含灵气,充满着童真童趣。

    学校老师也爱创作诗歌,其中,谢荣福的诗集《真水无香》已编辑出版。

    3、组织学生开展自创对联作品征集活动

    对联是最好的诗。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自创对联活动,对征集的作品,评选出优胜奖与表扬奖表扬奖若干名。对获优胜奖的作品,学校出专刊展出。如:

          迎国庆城乡皆欢乐  贺中秋人月两团圆

                                  —— 四(2)班  孙国培

          四海和谐共庆华夏换新装  五洲大同齐颂祖国更辉煌

                                  ——五(2)班 吴婉慈

          六十年光辉盛世炎黄子孙创大业  三十载宏伟改革华夏儿女谱新篇  

                                 ——六(3)班 林淑仪

    4、开展“童话进校园”的活动

    为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学校规定各年级都要开展“童话进校园”活动。低年级要让学生多读童话,推荐中外著名童话作家的作品给学生阅读,也可以举办童话推介会、上童话欣赏课;高年级举行写童话、演童话比赛。教导处与大队部协同,在红领巾广播时间,播诵优美的童话组织学生收听。

    5、开展建设书香家庭活动。

    学校向家长发出了《以读书相伴终生 让书香弥漫家庭》的书面倡议,要求每个家庭都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购买一定数量的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举办家庭读书活动。

    6、开展多种读书活动。

    每学期,学校都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课外知识演讲比赛、语文能力竞赛、专题辩论会、网上阅读比赛、课题研究活动等。

    “腹有诗书气自华。”由于开展多种诗意盎然的活动,学生爱读书,爱读诗,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诗意书香中得到浸润。

    诗意校园,让童心在细无声中得到浸润!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冯恩洪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书香童年》                      余鲁 著             明天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