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灯祈福古榕茂——蒲江西来古镇

标签:
成都印象古镇记游羊羽散文 |
http://s12/mw690/6fe1f6b2gdeaee93fe04b&690
http://s7/mw690/6fe1f6b2gdeaf6c4c93a6&690
临溪河的父亲叫邛崃山脉
http://s7/middle/48adbb03tc8b68d4b63c6&690
http://s13/mw690/6fe1f6b2gdeaf30bccfec&690
这是每一位中国人血脉中的记忆,青砖铺就的街面分明长着苔藓,布满皱纹
http://s14/mw690/6fe1f6b2gdeaf077886ad&690
我也想匍匐在这里,与它一样,静静地守卫这一座尚未消逝的家园
http://s6/mw690/6fe1f6b2g7cab19d7ab05&690
http://s13/middle/48adbb03tc8b68fa8b0dc&690
http://s2/mw690/6fe1f6b2gdeaeda877eb1&690
《雷雨》刚刚落幕,紧接着朗诵《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
http://s13/mw690/6fe1f6b2gdeaedf9a09dc&690
http://s8/mw690/6fe1f6b2g7cab16215017&690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豆豉,从远古的巷道中走来,从广袤的原野中走来
http://s10/mw690/6fe1f6b2gdeaee3cb8969&690
我记忆中的钥匙蝴蝶般丢失在这家客栈的窗台上,也许将来有一天我来寻找,这就是故地重游的理由
http://s11/middle/48adbb03tc8b693509a4a&690
http://s2/mw690/6fe1f6b2gdeaf0e59e0c1&690
http://s11/mw690/6fe1f6b2gdeaf1491414a&690
http://s14/mw690/6fe1f6b2gdeaf18e2579d&690 两房相偎,准备接吻
http://s3/mw690/6fe1f6b2gdeaf1e5e0c12&690
http://s12/mw690/6fe1f6b2gdeaf22c7160b&690
http://s8/middle/48adbb03t7a78a95d7007&690
http://s2/mw690/6fe1f6b2gdeaf284b2541&690
门前有条河,屋后有座山。河中有昔日的船夫与水手,山里有昔日的樵夫与农人。
http://s2/mw690/6fe1f6b2gdeaf2dab4f41&690
http://s12/mw690/6fe1f6b2gdeaf33839f5b&690
http://s12/mw690/6fe1f6b2gdeaece5e5c6b&690
http://s16/middle/48adbb03tc8b6a3ca835f&690
http://s4/mw690/6fe1f6b2gdeaf67cca7d3&690
http://s9/mw690/6fe1f6b2g7cab21408668&690
http://s12/mw690/6fe1f6b2g7cab21c0112b&690
两位主人坐在这儿等你
http://s8/mw690/6fe1f6b2gdeaf58639f17&690
http://s5/mw690/6fe1f6b2gdeaf3ad291a4&690
http://s14/mw690/6fe1f6b2gdeaf4510768d&690
这位叫四季豆的女人不懂计划生育国策,大腿一劈,连生五胎。
http://s7/mw690/6fe1f6b2gdeaf485f26f6&690
http://s16/mw690/6fe1f6b2gdeaf60e0192f&690
农人正在小溪边浣衣,她仿佛问我来自哪里,将去何方
http://s1/mw690/6fe1f6b2gdeaf64212b10&690
万亩弥猴桃园一角
http://s3/mw690/6fe1f6b2gdeaf53eb8d52&690
门前碧水迎朋友 屋后桃花晏贵宾
http://s13/mw690/6fe1f6b2gdeaf6f8fec5c&690
关音树
http://s7/mw690/6fe1f6b2gdeaf7332b596&690
http://s16/mw690/6fe1f6b2gdeaf7cf14daf&690
百灯祈福古榕茂
http://s11/mw690/6fe1f6b2gdeaf82588dca&690
http://s2/mw690/6fe1f6b2gdeaeeb9a6291&690
百灯祈福古榕茂——蒲江西来古镇
“西来”是不是禅意语汇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是一座建筑在坪坝上的小镇,成都所有与古镇相关的故事都应该是从它身边的河流开始的,西来也不例外。
位于蒲江县境内的西来古镇,坐落在临溪河畔。临溪河的母亲叫蒲江,临溪河的父亲叫邛崃山脉。从蓉城出发,驱车上成雅高速公路,经崇州、大邑、邛崃,下高速转318国道,拐寿安,过宝林回溪塔(镇江塔),再车行12公里即到,整个行程约90公里。
西来古镇有1700多年的历史。北朝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古镇名曰“临溪场”,为县治所在地,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前蜀、后唐、后蜀、北宋9个朝代,凡517年。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临溪场降格为镇,为临邛道(邛崃县)所辖。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新置蒲江县,临溪场划拨蒲江所治,沿袭至今。
关于西来古镇的由来,民间流传两个版本:一说站在山顶观瞻,整个古镇呈一“西”字型。二说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西来暴发洪水,临溪河上游张魁场庙内供奉的关帝木雕神像,被冲到临溪场西林寺的庙产田中,静慈和尚捐出庙产田修建关帝庙。康熙34年(公元1696年),蒲江县令李绅文巡视临溪场,见临溪场的关帝庙坐东朝西(中国寺庙皆坐北朝南),于是借用 “佛法西来”的典故,遂将临溪场更名为“西来场”,这就是“先有关帝庙,后有西来场”的来历。站在临溪桥头,我顿生奇想:“西”与“溪”谐音,“西来”即“溪来”,潺潺溪流而至焉。东去西来,西高东低,这是中国河流地貌的基本走向,也许我的推演也不失为一个版本。
走下临溪桥,拐一个60°的角,便是西来古镇的核心景区——老街。老街浓缩了古镇主题中最为生动与鲜活的元素,成为西来古镇最美的视觉印象。文风街、簸箕街、烟巷子、水巷子、亭子巷、花龙门子,在这里搭肩拱手,逶迤腾挪,转弯抹角,构成纵横交错一公里许的长街短巷。其民宅、土楼、客栈、商铺,大都为穿斗式木质结构。吊檐、檐头、屋挑、门眉与窗格上,至今留存着典雅精丽、栩栩如生的仁兽、瑞鸟、蝙蝠、梅花鹿等雕饰图案。从审美视角观察,这些图案的形式灵巧而又粗犷,柔和而又阳刚,直观而又温蕴,所有的线条和形状几乎都是在不经意中缓缓游走,所有的质感都显现着险峻高山与深阔湖泊的双重浸染,所有的痕印都告诉你曾经的碰撞与磨砺。
在老街中心院坝上,矗立着一座文风塔(亦称文峰塔),为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所建。塔高约13米,3级楼阁,外加宝项。每层飞檐走角,其檐角均悬有一小铜钟。此塔貌若竹笋,上细下粗,呈六棱状。塔的六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圆券门、佛教故事和人物传奇,并配有九曲篆文书写的诗文。其刀工细腻,笔力圆蕴,工艺精湛,造型生动,令人叹为观止。面对文风塔,你不得不低下头来向造物主致敬,向西来古街致敬。也许在你看来,这里也没有什么,只是一个塔而已。它的下端左则是报功堂,有一官神端坐其间。据悉,但凡你做了好事,有了功德,官神便记下来,尔后,则根据你的功绩大小,增加寿缘,降灾施福。
一山一水,一树一生。西来从远古走来,坐在圆润的山间坪坝上,蜿蜒逶迤的河道绕过古街背后的来安码头,河床在这儿抖了一下精神,变得空阔宽敞,河水也没有上游那样奔突匆忙,显得大家闺秀般平静多了。河堤平坝上有13株古榕,与西来古镇同岁。这些千年古榕,背靠老街,面朝临溪河,绿叶繁茂,青枝摇曳,姿态婆娑,风云自若,净修禅心。有一株名叫夫妻树,有一棵称之母子树,还有兄弟树、菩提树、英雄树、龙爪树。这些后人所赐的树名,或因貌冠名,或敷陈其事,或乞福类比。左边的那两棵夫妻树,盘根错节,根须缠绕,双手相拥。据说南宋孝宗时,有夫妻二人居于此,恩爱无比,死后紧紧拥抱,羽化为树。地方志曰:南宋蒲江文人魏了翁有感于斯,曾赋诗一首。右边的那棵通天树,传说天上有一枯萎神树,降到临溪河边,因树干中空,故名通天树。又据说某年地冻天寒,许多老百姓被冻伤,观音与七仙女悲伤而泣,其泪滴落枯树上,重发生机,大地倾刻间回春转暖,百姓康复,故而又称“观音树”。
西来古镇与它身后的田园没有明晰的界线,农耕时代的山水田园风光四处可见。当你的左脚刚刚踏入古镇,而你的一只右脚不经意间则遁入了田园。如果你想用广角长镜摄下古镇景物,那么就请你在这青砖铺就的古街窄巷中逛逛;如果你想用SONY小型数码相机收录田园春色,那么就请你越过安廊桥,沿着潺潺小溪的石板路步入村寨,任你捕捉蛮有意境的画面:摇头摆尾的小狗,茅草覆盖的农舍,吐着烟圈的游鱼,打着禅语的山羊。如果累了,你可坐在茶楼里,泡上一杯雀舌,猜猜“一个儿子背个弓,有弓无劒行不通”的蕴意,悟道菩提。
当天边那朵奶酪般的白云被渔翁的烟袋钓入竹篓的时候,我便离开了西来,离开了百灯祈福的古榕树,离开了一座古镇,一处禅乡。车轮滚滚,邛崃山脉在反光镜里向后隐去,渐行渐远。感谢上苍的安排,让我住在听不见雨声的地方漫步古街老巷,让我站在客栈的窗台上享受了一席流动的视觉盛宴,让我体会到形体与空间的转换,让我感受到那些最后的尚未消逝的家园,让我想象一只初生小鸡捧在手中的触感。我喜欢这里的具象形体与抽象形式所传达出来的视觉意味,这就是在别的古镇你所看不到的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