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李清照的籍贯究竟是哪里?

(2012-06-07 16:18:06)
标签:

转载

分类: 济南

李清照的籍贯究竟是哪里?

(今夜看了客居济南的博客里有这样一个命题,并且与泉之魂兄争论了许多时日。看罢后冷笑几声,哼,实在是让人嗤笑。我看第一,不是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结论,而是压根就没人好好研究,连两方碑刻都没好好研究过,只是纠缠于署名前的籍贯,基本都在胡说八道。第二,假如都如客居济南这般研究问题,我看是永远也不能研究明白。第三,下面加黑的这段话是俺博客上《寒泉几盏觅伊人》里的第二段,事情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在后面再加点话,说明白点,客居济南和泉之魂要是看不懂,还要纠缠,我也就无话可说了——这是我的结论。)

虽然号称千古第一女词人,但李清照的生平本身就存在着许多谜题,以至于人们误会颇多。首先是她的籍贯,正史皆称济南人,但究竟是济南的历下还是章丘,到了元代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这还得从一个神秘的 廉先生说起。原来元代章丘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叫做刘敏中,他应外表兄廉可的两个儿子之请,于至大二年(1309年)八月写了一篇《廉先生石阴记》,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廉先生,不知道是廉可的几世祖,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只知道是齐郡人(治所在今济南历下),四十岁左右的时候迁居齐东湖山之麓其迁绣江,始由此也。等到他死后第二年(1085年),同里人李格非为他撰写了《廉先生序》一文,李格非的侄子李迥也在宣和五年(1123年)写了一篇《题序》,才由廉先生孙子辈的人刻碑留存,但此碑已经损坏不能识读,且人无见者,只好再立新碑,并请刘敏中写下了《廉先生石阴记》。这里的李格非,就是李清照的父亲。

    从刘敏中的文章里可以看出,这位廉先生乃是齐郡人(即历下城),只是后来迁居到了齐州东边的绣江并最终老死在了这里。此后,他的子孙便定居绣江畔,世代自认为章丘人了。也就是说,所谓的同里,肯定不是章丘,而是齐郡,不然如刘敏中这般热爱家乡的人士,肯定会在文章中对李格非的籍贯作出是章丘的正面结论。这原本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却在廉先生死后200多年才新立的《廉先生序》中出了问题,因为在至大二年的新碑中,李格非的署名成了绣江李格非,如此一来李格非自然就是章丘明水廉坡庄人了。但这显然是廉先生后人的一厢情愿,而且假如通读这篇伪造的《廉先生序》,可知仅是一篇人物散记,与或者墓表的文体不合。更重要的是,刘敏中自己也说,碑的原文人无见者,那么《廉先生序》和其中的绣江李格非又从何而来呢?

    要知道,古人署名,要么以郡望自称,要么以籍贯自称,籍贯最低也就署到县邑,但以绣江这种地名自称,肯定是没有道理的。况且绣江这个地名,也是元代以后才出现的。所以碑文自是廉先生后人伪造无疑。另一个漏洞在于,刘敏中已经明确表白,连他和廉可都不知道廉先生叫什么名字,后来的人却开始指名道姓的说廉先生叫做廉复了,并把此碑称作《廉复碑》,根本就是在附会杜撰。并且李迥的《题序》云,自己儿时曾和李格非一起西郊纵步,访问廉先生。要知道廉坡庄所在的明水镇,是金代以后才设置的,怎么能宋代就有西郊一说呢?这里的西郊如果当真存在,也只能是廉先生还未迁居齐东时所居住的齐州城西郊。更重要的是,今天曲阜孔林思堂东斋之东墙南起第一方崇宁元年的石碣记载,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于当年的正月二十八日率侄子李遹、李迥、李逅、李远等前来祭拜孔子,其中就包括写《题序》的李迥。如此一来,李清照籍贯的谜题也就解开,那就是历下无疑。

一、不管是“历下”还是“绣江”,首先要把碑刻的真伪搞明白,其他都是瞎扯。

1、曲阜孔林思堂东斋石碣上的刻字最接近真实。既然《宋史》称李格非是济南人,并且人家也自称“历下”李格非,吃饱了撑得争论不休干什么!

 2、那个《廉先生序》百分百是假的。上文中我早就指出,首先,廉先生不是章丘人,是齐郡人,郡是什么意思,是郡城,是历下;其次,李格非与廉先生是“同里人”,那肯定不是章丘人。纠缠于历下到底是第几级行政区域、把历下代指济南府、齐州等等,扯得天花乱坠,把宋代的事按现在人、甚至是个人胡乱的理解来解释,全都是强加意愿。第一,历下一词有它的特定涵义;第二,绣江一词无法追溯到宋。

3、李格非的文章,今已不传。他是否写过《廉先生序》首先就无法证明,何况立碑当事人刘敏中自己就客观的说原碑早就不见了,也没人见过,现在是廉家的后人找来了,要求立这样一座碑,碑文该怎么写?这就实在是个大问题,只能任由廉家的后人来操作。已经过了200多年,廉家的后人连祖宗廉先生的名字都已经搞不清了,还能记得这块碑上的全部文字,实在是有些意思。廉家也不知传了多少代了,早就自认为是章丘人了,现在来写一篇《廉先生序》,署什么名呢?既然祖宗和李格非是“同里人”,正史上都说是济南人。以客居济南等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推断,既然是在济南,再写济南李格非就不好了;既然我们住在章丘,再写什么章丘李格非也就不好了;那就写“绣江”李格非吧,绣江可以“代替”章丘,关键是可以代替我们廉家后人——你看我脸上多有光彩啊——祖宗的名字都忘了、祖宗的籍贯都忘了——还在攀附人家李格非——哼,哼。更可笑的是,居然至今还有人拿这样一个东西来说事,还自以为是,怎能让我瞧得起你——不管荣斌或是其他人!

二、不管是“历下”还是“绣江”,该如何结论。

1、宋代的事情,就该让宋代人去决定。我们就称李格非是济南人不就完了?但是有人不愿意,不愿意的原因很多,也没有必要一一去揭露,大家都心知肚明。

2、既然非要定论,根据前文所说,不管当时济南辖多少个行政单位,我们单单就能证明李格非不是章丘人,因为廉先生不是章丘人,是如客居济南二十岁左右一样四十多岁才迁到廉坡村的,是客居章丘。既然不是章丘,那就随便是济南的哪里吧。

3、《珊瑚网》的问题就更不足道,这是明人的东西,连元人的都靠不住,明人的怎就成了白纸真金?这是什么逻辑!?考察该书作者的经历,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此一说了。加之当时受《廉先生序》伪碑的影响,刚好李格非绣江说开始出现,此人收的这个东西,真伪就很难保证——名家也有假货,何况这种好事之徒自古至今都不少见。

4、历下到底指什么地方?李格非有《历下水记》,内容后人也有记载,就是齐州城周围的泉和水。我看客居济南喜欢引王士禛,我也引,王士禛也说,“历下发地皆泉”,历下其实也是指济南城。历下的特殊涵义在于,就是历山下的城。这个城是历城县治。但是城内外的人是有区别的,就像都是济南户口,市区的和县市的就不一样。只要李格非家族一直在城里住着,就可以称是历下人士——人家宋代的事咱就别再搀和了吧?老老实实的称他是济南人不就完了?流年似水,人生苦短,把文章读明白,什么都好解决。但就是有这么些人,文章没看,断章取义的去给别人定老家——咱干点正事好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