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朱明德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 |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财富人生》,我是主持人靖雯。本期节目我们要给您介绍的是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朱明德。
http://s2/bmiddle/6fde98b9g771f84f742c1&690
6月16号到18号,由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烟台市文联、烟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烟台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办,烟台市美术家协会、烟台画院、北京钰瑞国际广告公司承办的“朱明德画展”在烟台画院陈列馆展出了。我们烟台很多的市民一睹了朱明德的画作。借此机会记者也采访到了朱明德。
http://s2/bmiddle/6fde98b9ga73b0496a8d1&690
这次在烟台展出的画展,朱明德主要是以画鱼为主。在众多的绘画题材当中,朱明德为何选择了画鱼呢?他告诉记者:
朱明德:对,当兵的时候学的是通信,我在新疆军区通信团学的是载波,后来一转业改行了,学的是水产,而且我是在淡水渔业公司工作,经常跟鱼打交道,从淡水鱼的繁殖开始,循环池里就看受精的卵,一点点变成像针尖一样那么大一点,然后有俩小黑点,就是它的眼睛,一点点长大,慢慢地就变成了一厘米、一寸、、、看得人心里头是一种振奋,是一种生命的涌动,一种成长。
很多画家朋友说,作为画家你可以画各种各样的题材,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表现,你最好是画自己熟悉的生活。你什么都会画,那是一种大众化的,就是你什么都会画一点,但是在某一项还要有点研究。我呢,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我在北京水产局工作了13年。画鱼,我觉得就是把鱼的文化、它的内涵揭示一下,这是我的一个追求。
朱明德:那个是去年画的。李白有一首诗《增汪伦》那首诗,其中有一句就是“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把这个意喻用在了这里,当一群鱼听到岸上有唱歌声之后,恨不得要窜出来,看看谁唱的。实际上在生活中,有时候那个鱼见了人它躲,它跑了,但是也有时候,我亲眼见过的一些鱼,见了人它追你,它以为你要喂它呢。还有它还跟人有交流,所以我用这些方法呢,表达了自然界灵动的动物,像鱼跟人类的一种和谐。
通过这样的提法,表达了我对生活的一种热爱,我们希望的一种生活:我们的水是清清的,没有污染;而我们的鱼又那么可爱,当我们在岸边走的时候,鱼和我们作伴,一种互相的,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美术,美术,你得美,美的一种技术,一种艺术。
朱明德:无论是齐白石大师,还是徐悲鸿大师,历史上吴昌硕,很多大师的东西我都看了,按照人家传统的技法,不学死,但是要用他那种精神,那种画法来画,表达我想表达的鱼,这是一种画法。
还有就是我拿鱼说事,我用鱼来表达我对生活的感悟。比方说一根竹竿,一根竹竿钓了一条鱼,那鱼叫怀念自由。就是当鱼失去自由的时候,突然觉得自由多么美,我在水里边那么好。而且很后悔,不该咬那一下,所以这个就是告诫现在的人们不要贪吃、不要贪喝、不要贪懒,就是这个意思。有些画画的是“妈妈提醒当心钩”,画一条大鱼在跟一群小孩在说话。这种构图一般来说我有几种提法,“孩子大了要离家,妈妈提醒知心话,幸福生活靠劳动,莫贪便宜上铁钩”
主持人:这个挺押韵。
朱明德:有时候也画一条大鱼跟一条小鱼在嬉戏,有的我就题“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还有你看到一条大鱼,还有一些小鱼特别欢蹦乱跳在它眼前,我题的就是“我们的姥姥”。他们很喜欢。
http://s16/bmiddle/6fde98b9ga73b39c564af&690
右:文联副主席尹涛、画家朱明德、经济广播节目总监王海波、主持人靖雯)
朱明德:包括交通问题,画一群黑鱼和红鱼的交错,就像鱼都走不过去了,按说鱼挤挤就过去了,这实在是太拥挤了,呼唤交通能好一些。
朱明德:我七岁从老家商丘过继给我的姑父姑母,改姓朱,我原来姓曹。我的姐姐朱明霞比我大四岁,先上的学,她画的飞机什么的,我说这是谁画的?她说是她画的。我说‘您画得怪好,我要学’。后来我就跟着她学。最早从那时开始,到上学以后,我特别注意画漫画,见什么画什么。
从小到大一直听的声音都是“你瞎画啥?”、“你胡画”。到了部队,有些首长也说,‘你瞎画什么呀?我看你学不成’。我说,‘我就能学成’。部队上的陕西兵。我们首长有的就说,不鼓励我这个,‘你好好地当干部,好好地写文章吧’。可是我说,‘我也写文章,我也画画’。
我现在写的文章,散文《乌拉泊》现在被花城出版社三十年散文观止收藏。我比较努力,写作也写,但是也画,画一直没停过。我部队的速写,部队的创作画特别的好看,我觉得那时候还很认真,心也很静。后来转业到水产系统也是本不离手,画画可以说是从小学的。
主持人: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财富人生》,我是主持人靖雯,本期节目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朱明德。
朱明德自幼学习美术,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文化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北京社会科学》杂志主编。他曾经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美国的芝加哥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过画展,出版过多部画籍,并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速写及漫画作品。
朱明德:这个是这样的,我在北京社科院当院长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影视剧也好,什么也好,“戏说成风”,戏说乾隆,戏说皇上,戏说什么等等,把历史当笑料炒。我说这很不严肃,很多孩子考试就问老师,这“还珠格格”是哪个朝的?后来我就跟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提出,我说,‘能不能搞一个节目,是让我们社会科学家来讲一讲正史’?最后他说,‘好’。我准备了十二个人讲“清史十二帝”,清朝的皇帝十二个。阎崇年老师第一个讲,被人家选中,就说干脆让他一个人讲。这样无形中,机遇选择了阎崇年,阎崇年成了《百家讲坛》当中最著名的大师。而阎崇年老师我特意要讲的是咱们烟台人,他是蓬莱的解宋营的。在前年,我陪他曾经来这在新华书店卖他的书,他签字,我在上面画速写,我还陪他去他家看了一下,在解宋营。
我个人经历也很有意思,当兵十二年,然后转业以后就在北京水产局工作了十三年,然后又到门头沟,北京有个京西门头沟,非常美的风景,在门头沟工作了八年,然后从门头沟又到北京社科院当院长和书记,当了四年。现在在北京市文联也已经五年了。
好了,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本期的《财富人生》,我是主持人靖雯,我们下次节目再会。
http://s6/middle/6fde98b9g771f86e24275&690
http://s1/middle/6fde98b9ga73b47ecb3c0&690
http://s3/bmiddle/6fde98b9ga73b4a1e2572&690
http://s15/bmiddle/6fde98b9ga73b4bb25cb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