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秦大地上喝一杯历史酿的酒,走一遭黄土堆的坡(七)——黄帝陵

标签:
陕西黄帝陵轩辕庙延安下马碑 |
分类: 流年之中国 |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活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他合炎帝、败蚩尤,统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开启了文明先河。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即指由黄帝纪元开始,所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景区分为黄帝陵园和轩辕庙两个区域,有电瓶车接驳。拜祭黄帝的顺序为“先祭庙,后谒陵”。
轩辕庙
俗称黄帝庙,是供奉和祭祀轩辕黄帝的场所。庙内一株大柏树,相传黄帝手植柏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
夸父追日的故事也是发生在黄帝时期
碑亭
亭内立有四块石碑,分别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的题字或写的祭文。
还有香港特首董建华和澳门特首何厚铧手书的“香港回归纪念碑”和“澳门回归纪念碑”,就差台湾的了。
黄帝脚印石
出土于黄陵县东南周家洼村的黄帝黄城巽宫。相传,这个脚印是黄帝的第四位妃子嫫母发明鞋子时所依据的黄帝的脚印。
人文初祖大殿
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殿前台阶上雕有二龙戏珠。大殿前有一株高大挺拔的古柏,被称为“汉武挂甲柏”,也称为将军柏。相传,汉武帝刘彻率领18万大军征战归来时,回师长安途中特意来到轩辕庙祭拜黄帝,他在进入大殿时顺手将身上的战甲挂在这棵古柏树上。大殿神龛内的黄帝浮雕像,是以东汉武梁祠的画像石拓片为蓝本放大刻制而成。
轩辕殿
是举行国家祭祀轩辕黄帝的场所,广场两侧矗立着8尊青铜簋和9尊青铜鼎,以及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的金黄龙旗在阳光下迎风招展。龙魂大钟是用于公祭轩辕黄帝陵的礼器,体现钟铭盛世、龙凤呈祥、天人合一的意蕴。轩辕殿呈正方形,四面没有墙壁,大殿顶部中央有一圆形的空洞,从那圆形的空洞处可以看见湛蓝的天空,这是根据中国古老的哲学“天圆地方”设计的。
黄帝陵
出了轩辕庙,乘坐电瓶车去黄帝陵。道旁古柏参天,柏荫森森,据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古柏林。
天鼋神慧
登陵道途中建有黄帝陵的守护神天鼋神慧。传说,天鼋是华夏族古老的图腾,是一种神异的龙,背有河图,知天地鬼神世间万物之兴衰,是智慧、力量和王权的象征。黄帝在昆仑山遇神龙天鼋,名谓白泽,封其为守护神。民间有用河图可祈求幸福,抚摸龙角可避邪消灾之说。
下马碑
距黄帝陵约200米的神道旁,树立着一座明朝嘉靖年间树立的下马石,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古时的谒祖祭陵者多骑马坐轿,行至此处均下马落轿,整理衣冠,恭行至陵前,以示对轩辕黄帝的敬意。
汉武仙台
这是汉武帝刘彻建的一座求仙问神的建筑物。话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18万大军征战归来,回师途中到桥山祭拜黄帝。汉武帝最大的梦想就是像黄帝一样飞升成仙,因此命令随军每人用战袍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就筑成了这座高台。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往台顶,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正是所谓的七上八下。
棂星门
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称为棂星门。在古代,一般宫室祭祀建筑陵寝建筑都设有棂星门,皇帝祭祀时要先祭棂星,象征祭祀黄帝如同尊天。
祭亭
中央立有一石碑,上刻郭沫若手书的黄帝陵。亭柱上有两幅楹联,分别是: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
龙驭阁
传说这里是黄帝乘龙升天之地,黄帝110岁时,玉皇大帝派一条巨龙来这里接他上。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宛如巨龙,龙驭阁两侧各有一无叶古柏,称之为龙角柏,黄帝陵四周地形貌似龙虎龟凤。
黄帝陵冢
土冢下部筑方形墓台,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具有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意思。
祈福台
地处桥山之巅,灵气汇聚,福气至此。历朝历代,黎明百姓在此悬挂祈福牌、平安锁,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绵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