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秦大地上喝一杯历史酿的酒,走一遭黄土堆的坡(五)——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标签:
陕西延安钟山石窟雨岔大峡谷甘泉大峡谷 |
分类: 流年之中国 |
延安,书本里和电视里的革命根据地,小时候读书读得不好,只能长大了来补,原来南泥湾唱的就是延安,似乎听到过宝塔山,但却不知道延河,原来延河就在宝塔山下。延安还有很多红色根据地景点,我纯属觅食前来晃悠一下。之前从来没想过会来延安玩,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自然景观真心不错,有种假装来到亚利桑那州的感觉,难怪歌里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原来红歌里造就唱给我们听了,只是现在才领教!
甘泉雨岔大峡谷
中国版的羚羊谷,距离西安4小时车程,延安1.5小时,建议中午游览,11-14点光线好,景区大巴先去龙巴沟再去桦树沟,建议带广角镜头。如果前几天下雨的话,建议带鞋套或穿雨鞋。其实大峡谷里有好几条沟,正在慢慢开发,也就是疫情的时候能去去,不然这么狭小的空间里塞满人就不好玩了。大峡谷附近还有个永宁山古寨,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龙巴沟:最幽窄的一条沟,有的地方,胖的人估计要被卡住了。
钟山石窟
石窟依山而建,山形犹如一口倒扣的大钟而得名钟山石窟。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位于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三号窟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又称万佛岩,是北宋石窟的最高水平。石窟外墙还刻有元代的千手观音,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老子像和清代的关公像,体现了三教合一。此外石窟还保存着清朝的牌坊,宋朝的山门和明朝的砖塔。
这个石窟来的人很少,所以需要大爷另外开门才能进到石窟里面。我也是有因为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看了一眼就爱到不行,正好路上看到指示牌,就义无反顾地开过来了。
公元1世纪前后,也就是在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公元6世纪,石窟寺及其建筑雕塑艺术通过丝绸之路经中亚和西域,由西向东逐渐传播到中国内地。唐代佛教中心转移到长安,佛教很自然地就在这里兴盛起来。公元1038年,大夏国成立,雄踞西部,成为可与宋、辽相抗衡的政权。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夏开始向南侵犯,对北宋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公元1040年,宋夏三川口之战,宋夏第一次交锋,李元昊亲率大军一举攻破宋军设在陕西前线的军事前哨。由于指挥不当,致使宋军被西夏军合围后歼灭。主将被俘,宋军大败,此役震惊了朝廷,一代名将范仲淹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延安,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在此期间他写下了渔家傲·秋思,并决定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在大量修筑军事寨堡的同时,范仲淹还动员将士和百姓大量开凿军州石窟,一方面超度将士亡灵,安抚饱受战争蹂躏的百姓,一方面对同样信奉佛教的西夏军队在精神上形成一种震慑,钟山石窟的三号窟就是这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三号窟是钟山石窟的精华所在,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左侧坐台没有莲花,中间是还未开放的莲花台,右侧是盛开的莲花台,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体现了佛祖在修炼过程中的不同境界。窟内八根刻满小造像的石柱支撑石窟,并把石窟分割成为3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是一佛二菩萨二弟子。
左侧佛坛上,释迦牟尼双脚踩莲花,表现的是他一诞生就步步生莲;坐姿和手印都表现出是即将成佛的释迦牟尼。二弟子阿难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而迦叶看上去像是中年人,一尊胁侍菩萨,少了一尊菩萨,可能是后来损坏了,多了一个小点的供养菩萨。
中间的佛坛上,释迦牟尼佛结迦趺坐于莲花须弥座之中,双手作说法印(转法轮),表现的是佛陀普度众生的说法活动。而这里的迦叶瘦了,肋骨都显露出来了。坛前有乘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
右侧佛坛上,释迦牟尼结迦趺坐于盛开的莲座上,但手印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即施清凉印。
清凉是对火宅(佛教认为人生如处火宅)的解脱,表现的是涅槃前的永恒瞬间。这里的迦叶,身形已经佝偻了。三个佛坛上展现了阿难从清秀少年到成熟稳重;迦叶从中年到身形弯曲的老者。一眼,仿佛千年,佛像也会在时光中老去。
柱子上的小佛像和水月观音
其他几个窟里基本都没啥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