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2011-05-21 13:45:25)
标签:

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

二年级

语文

教育

分类: 教育小调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相结合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故事录音。(本课课文录音)

2、课件。(课件一:生字词。课件二:课文“云”和“雪”的插图。课件三:水平如镜的池子图片。课件四:缓缓流淌的小溪图片。课件五:奔驰的江河图片。课件六:波涛汹涌的大海图片。课件七:课文第3自然段。课件八:水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的图片。课件九:一张笑脸点击变哭脸的图片。课件十:课外小诗,配音乐。)
   3、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方法及活动的设想】  

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语言,还应该学会观察和思考。通过多种形式练读,以读代讲,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一个目光长远,热爱自然、节约用水的环保小卫士形象跃然纸上,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设计过程                   

课时

一、趣味切入:

1、(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位小小魔术师介绍给你们,它会多种变化,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它是什么?(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师:对了,它就是水娃娃,(板书课题)水娃娃看到小朋友们聪明又能干,这节课又来了。你们还想了解她更多的信息吗?那我们还得经过字宝宝的考验呢!

3、出示生字卡片(出示课件一)             
       
漂浮   
 碰到    雹子   暴躁    灌溉

        机器    淹没    庄稼    冲毁    灾害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小组比赛读

4、师:水娃娃呀就像孙悟空,虽然不会72般变化,但也有许多的变化,轻轻地捧起书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不懂的地方。
   
(通过整体的回顾能更好的和第一课时相衔接。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读感悟。)

二、启思:
  1、师:通过学习,谁知道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出示课件二:有“云”和“雪”的插图)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课文:
    1 师:小魔术师不仅会变魔术,它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你们想知道它平时是怎样生活的吗?那就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水娃娃平时生活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1)平时我在池子里睡觉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它在池子里睡觉的照片吧!(出示课件三:水平如镜的池子)

       师:看了这张照片,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么?你瞧!水在池子里怎样睡觉?安安静静,睡得多香呀!谁来试着读一读 (评价)水娃娃在睡觉呢,请你读得再轻些,不要吵醒他齐读)
   2(出示课件四:缓缓流淌的小溪)

       师:说说在小溪里怎样散步?平时我们是怎么散步的?(学生回答)请个勇敢的学生来给我们表演散步的情景。(试读)水娃娃在散步,多悠闲呀,放松点男女生读)
   3(出示课件五:奔腾的江河)

        师:在江河里怎样奔跑?(快速,飞快。。。。。。)
我们应该怎样读?(学生感悟回答)语速加快
试读)
   4)师: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你能先想象一下这张照片的感觉么?(出示课件六:波涛汹涌的大海)场面多热闹呀!水娃娃在唱歌、跳舞,开心点呀。
   (出示课件七:平时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及相关图片)

   5)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当小小配音员,可以挑选水娃娃的不同生活照片来配音,当然了,配音员可不是好当的,感情一定要到位的!谁愿意来试试?(指名展示)配音员们真不错,那么有感情地朗读,让我们更了解水娃娃的生活了!那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来读一读吧。(齐读整段)
   6)师:水在池子里它安安静静;在小溪里它慢慢前行;在江河里它流速快,充满生机;在海洋里它波涛翻滚,气势磅礴。
     2师:通过刚才的照片,我们已经知道水娃娃的生活情况了,可你们还知道她有什么脾气吗?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她的脾气。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反馈
   (这样的设想是让学生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2)板贴词卡:脾气  温和
                       暴躁
   
3)师:水脾气温和时做了什么好事?(理解词语温和、灌溉。句式:水能﹏﹏,能﹏﹏ ,还能﹏﹏)生活中你还知道水会做哪些好事?(学生回答)水做的好事还真多,那你们喜欢它吗?那就把喜欢它的感情表现在朗读上吧!
   
(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让更进一步了解水的用途)

    4)师:水脾气暴躁时又做了哪些坏事?(出示课件八:水淹没庄稼、冲毁房屋)你看了照片有什么感受给我们说说吧。
水对人们的危害还真是严重,那你们还喜欢它吗?这时我们就用讨厌的语气来读读句子。

    5)男女生分角色读水的温和与暴躁部分。
   
6)师:人们想出了什么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7)师:水是生命的摇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最想做什么?是啊!水不仅可以变,而且还可以为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它,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它   
    3、升华情感:
    
1师:不好,水娃娃又遇到麻烦事了(出示课件九:鼠标点击水娃娃,由高兴变成垂头丧气)她能帮人们做很多好事,但是人们一点也不珍惜,现在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请小朋友们快来救救她吧!
     2师:你有什么办法救救水娃娃?(联系实际明白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你看,听着小朋友的真心话,水娃娃开心得咧开嘴笑呢!(课件九:鼠标点击,变回笑脸)
    
3师:正是因为有了水,我们的世界才美丽!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保护水资源出一份绵薄之力,向家人宣传保水资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名节水小卫士!用自己最真诚得心去保护它因为有你——水(出示课件十:小诗配乐齐读。)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花儿开得灿烂;因为有你,鸟儿唱得响亮;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世界如此美妙!

(结尾处引用课外读物配乐齐读,升华了本科的中心,是一个亮点,在教师的总结中铺设作业改掉了以往的单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板书设计】
 
                    30      
我是什么
                         温和

                      暴躁
    (简单明了让学生直截了当的明白本课的重点。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爱好和兴趣。升华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流程】

课前通过回顾有效的和第一课时相衔接,全文初体感知了解新知识。通过看图,小组合作交流,感情引导学习这节课的重点。

在读中走进课文的情景之中。

【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这篇文章中明白水循环的规律并不是重点,学生通过读课文就能猜到是水,那么重点就是让学生能读好课文,读出水的变化,读出趣味来。觉得今天在教学时有几个环节引导比较好。

在教学重点时,我先用课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从平静的湖水到汹涌海涛,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水。他们说了很多,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然后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样的水呢,出示课文描写水不同形态的这一小节,体会拟人句的生动活泼,让学生明白,哦,原来写相同的事物有着许多不同的写法。而有了比较后,朗读也就比较到位了。

在最后引用课外小诗对本课的教学是一种升华,带上优美的音乐学生朗读的有行有色。教学效果显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