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夏时节谨防“情绪中暑”

(2011-07-11 11:32:02)
标签:

健康

情绪中暑

夏季情感

障碍综合症

情绪烦躁

分类: 心理健康


盛夏时节谨防“情绪中暑”



  时值盛夏时节,高温、高湿、高热的天气令人难耐。营养专家提醒说,此时节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导致心烦意乱,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叫情绪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

  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与高温、出汗多和睡眠不足有密切关系。夏日高温易使人体生理活动和外界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不稳,神经反射变得迟钝,精神不振,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5℃,湿度高于80%时,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

  有关消防专家表示,据相关数据显示,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时,气象条件对人体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现象。“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盛夏时节谨防“情绪中暑”

 

  夏季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

  “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动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

  一是情绪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家人或同事发火,而自己则觉得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

  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

 

盛夏时节谨防“情绪中暑”

 

  预防“情绪中暑”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为了预防“情绪中暑”,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努力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要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夜晚没睡好,最好用午睡来补充。另外,当环境超过35℃时,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新陈代谢。

  第一,要“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森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证睡眠。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时至凌晨1时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第三,要调剂好饮食。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

  第四,要注意养气。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均匀有序“气”自然就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能量,身心舒展放松“心”自然就平静了。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专家建议,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即使发生不愉快或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也切勿走极端、寻短见,时刻提醒自己先让情绪冷静下来。

  专家提醒,在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增加休息时间,适当调整饮食。“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