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或已绕地球一圈 微量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无害

标签:
西弗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核电站事故健康 |
分类: 健康热点 |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29日权威发布: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情况趋于稳定,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呈继续下降趋势。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冰岛、芬兰、法国、瑞典、韩国、土耳其、俄罗斯、加拿大、菲律宾等国都宣布监测到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极微量放射性物质,其中韩国最高,为当地天然本底的几千分之一。
http://image.39.net/113/29/842271_1.jpg微量放射性核素对人体无害" />
3月29日,在我国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北部分地区空气中新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小于岩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阳等自然辐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辐射量的十万分之一,相当于乘坐民航班机飞行2千公里所受宇宙射线照射量的千分之一,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综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监测分析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未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发布信息称,3月29日,在我国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北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在3月29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11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王作元分析指出,放射性物质对健康的影响,要区别看待,不要一味恐慌。
王作元说,核反应堆发生泄漏事故时,会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造成较大范围的环境放射性污染。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以后四处扩散,最后要沉积到地面。它的运行对地面的污染取决于释放量:到底有多少放射性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同时还取决于释放方式,是一下子爆炸全部释放出来,还是逐渐地慢慢往外泄漏,这两者造成的后果是不一样的。碘-131的半衰期是8.02天,过了8天以后,碘-131就衰减到一半。现在碘-131已经过几个半衰期,所以即使进入中国,也已经被稀释得很少了。
王作元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都会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放射性物质对健康的影响,第一是确定性效应,第二是随机性效应。人体接受一定的辐射剂量以后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其特点是存在一个剂量的阈值,剂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效应才会发生,会造成乏力、白细胞降低等不同类型的放射病。随机性效应,意味着人接受一定量的辐射剂量以后,不是百分之百都会患病,但是会造成癌症发病率的增加。比如,这次日本核污染,周边受影响的普通人群,从确定性效应来讲,没有什么反应,但是从长期观察来讲,患癌症的危险度增加了。所以需要加强对可能受到核污染人群的监测。
3.27 黑龙江检到微量放射物
3.28 东南沿海检到微量放射物
3.29 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北部分地区检到微量放射物
3.27 黑龙江检到微量放射物
3.28 东南沿海检到微量放射物
3.29 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北部分地区检到微量放射物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表示,辐射量很小,无需采取防护措施
我国已在多地开展水和食品安全监测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29日权威发布: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情况趋于稳定,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呈继续下降趋势。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冰岛、芬兰、法国、瑞典、韩国、土耳其、俄罗斯、加拿大、菲律宾等国都宣布监测到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极微量放射性物质,其中韩国最高,为当地天然本底的几千分之一。
3月29日,在我国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北部分地区空气中新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小于岩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阳等自然辐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辐射量的十万分之一,相当于乘坐民航班机飞行2千公里所受宇宙射线照射量的千分之一,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 相关新闻
日放射性物质被小环流圈带入我国 环保部专家:
已在多地开展水、食品安全监测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陈晓秋表示,目前我国多地检测到的碘-131在空气中的含量极微弱,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影响,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放射物或由西向东
绕地球一圈后到达我国
陈晓秋表示,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传播扩散到我国,可能是由西向东绕地球一圈后到达我国,也可能是直接通过大气由东向西迁移。3月15、16日左右,在日本东北部有一个小的逆时针环流,放射性物质可能进入这个小的环流圈被带到我国。放射性物质约在1到2周时间内会传播到北半球,到后期我国也可能有更多的点会检测到,但已经被大大稀释,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极其微小,不会达到影响健康的程度。
呼吸目前浓度空气一天
受到辐射剂量几乎可忽略
目前我国检测出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可能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呢?陈晓秋解释说,我们身处在自然环境中,一年接受的宇宙射线等天然辐射照射约为3100微西弗,相当于每天约为8.5微西弗,而现在检测到的碘-131在空气中的浓度,如果人呼吸这样浓度的空气一天,受到的辐射也仅为8.5微西弗的万分之一。
他介绍说,按照我国的相关标准,当一个人2天内接受到10毫西弗的辐射剂量,通常需要采取隐蔽措施,接受到放射性碘的照射达到100毫西弗的剂量时,通常需要服用碘片。
不会对水、食品造成影响
钚在我国检出可能性很小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在东北三省、沿海地区和北京等地开展对空气、水和食品等的监测。陈晓秋表示,目前只在部分地区的空气中监测到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对我国水和食品造成影响,公众可以放心。
至于日本宣布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内的土壤样本中检测出了放射性钚,陈晓秋表示传播到我国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放射性钚释放到大气中,钚呈颗粒物形态,传播一段时间后就会掉落到地上,主要沉降在近距离。因此,在我国被检测出的可能性很小,更不用说对人体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