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别把树胶当蜂胶
(2010-12-08 17:09:54)
标签:
糖尿病血糖蜂胶总黄酮蜂产品树胶健康 |
分类: 疾病调理 |
蜂胶一直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但据近日的《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现在市场上所销售的蜂胶,有一些竟然是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的“树胶”制成的。而这一做法在行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存在了整整10年。
报道一出,人们不免担心起来:市场上的蜂胶产品是真的吗?食用了掺假蜂胶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如何辨别蜂胶的真假?
调查:
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随后,记者走访省会石家庄市的各大超市、药店及一些蜂产品专卖店发现,目前在省会石家庄销售的蜂胶品牌并不多,而产地多来自北京、天津、广东等地,还有的商家称是美国进口、原产巴西的,价格方面也相差较为悬殊。以瓶装100粒的蜂胶产品为例,价格从30元到200元不等。
面对蜂胶产品,不少前来购买的消费者也被弄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选择。“家里老人有高血压,经常会给他们买一些蜂胶,每次购买的牌子都不一样,都是听销售人员介绍的,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好。”省会王先生说。
“巴西原产蜂胶卖得最好,高血压、糖尿病人都能吃。”药房的两位女店员极力向王先生推荐一款外包装标有“原料产自巴西”字样的蜂胶,并教给王先生购买蜂胶的“小秘诀”:买蜂胶关键是看总黄酮的含量,含量越高越好。
分析:
混乱源于“国标”太低
“销售人员的所说的总黄酮含量是国家标准检测的重点,也是消费者购买蜂胶时参看的主要指标,国家有关规定中,蜂胶总黄酮含量指标,即原料蜂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一级品≥15%,二级品≥8%。”一位经营蜂产品多年的人士说。但是,黄酮类含量很容易造假,加入一些物质就可以随意控制黄酮类的含量,所以并不是黄酮类含量越高越好。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的蜂胶产品纯正的不多,蜂胶产品掺入树胶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检测起来比较困难,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目前,国内蜂产品混乱,“国标”太低是很重要的原因。原来是在蜂产品中加白糖,再后来为了达到国家标准增加果葡糖浆、淀粉、麦芽糖等。这样造出的蜂产品在口感、含量上都能达标,这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业内人士表示,解决方法就是修改国家标准,让造假“没那么容易”。
支招:
望闻问切辨别真假蜂胶
采访中,一位专业人士表示,市场上蜂胶产品大多傍上“巴西胶”,但是巴西实行机械化养蜂,产量还没有我国大,所以出口的可能性比较小。尽管天然蜂胶和工业制品的蜂胶很难鉴别,但两者还有一些细微差别。
真假原蜂胶区别首先要看“色”,把蜂胶软胶囊刺破,滴到玻璃杯里面,搅拌水迅速变成乳白色,有极少量蜂胶均匀分散于杯底。假蜂胶则表现为成块、成团不易溶或附着在杯壁及底部,呈现深褐色或黑色;在气味方面,蜂胶有着天然而特殊的香味,劣质或假蜂胶有淡淡的恶臭味;在“味觉”方面,真蜂胶味道微苦,麻木辛辣,有刺舌感。假蜂胶则没有这种感觉。
不过,以上这些方法不一定通用,专家建议市民选择蜂胶时还是要认清卫生部颁发的保健品批文,产品的包装或者标签上方必须有一个特殊的“蓝帽子”标识,“蓝帽子”下面有保健食品四个字。现在蜂胶只能作为保健品,不能作为食品销售,所以没有保健品的批文和“蓝帽子”标识的,都是假的保健品。此外,建议市民选择专业品牌,尤其是应该事先考察一下生产厂家的科研背景。
新闻链接
用树胶造“蜂胶”整整10年
据央视报道,一个五六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因此蜂胶被誉为“紫色黄金”。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而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所谓的“提纯蜂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
“树胶”要变成蜂胶蒙混过关,厂家还要添加槲皮素和芦丁等化学原料。槲皮素和芦丁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树胶”里面也含有“总黄酮”。他们使用这种方法生产蜂胶已经有“整整十年”。“国内最尖端的仪器也检测不出来”。
据了解,此次央视曝光的问题蜂企主要有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河南维康蜂业有限公司、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