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昭文采,大孝存,史圣名垂青史——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应征

(2015-01-09 16:04:34)
标签:

文化

分类: 对联应征

韩城司马迁祠楹联及民祭司马迁祭文全球征集

http://www.hdylw.com.cn/show.php?contentid=14136

此次活动的主办方公布的第一名是搞内定,本人应征联如下。

 

司马迁祠应征对联:

上联:昭文采,孝存,圣名垂青
下联:忍辱羞,忠尽,官德配苍
横批:重于泰山

http://s14/mw690/0022Wmdrgy6P2Tv7SCF0d&690

本联由谭笑言撰写,中国书协会员李秀娟老师书写。

 

1、上联写司马迁写出文采昭然的史记,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显扬,实为完成父亲遗愿,他怀存并延续了其父所说的大孝被尊为史圣的司马迁,活在自己不朽的史记中,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2、下联写司马迁遭受宫刑而能含羞忍辱,他恪尽天官职守,为朝廷尽忠。其为李陵秉公仗义直言,后来又实录史书,都惹怒了汉武帝,但是这些正体现了他的公忠其德之高远,与天地同参。
3昭文采:【出处】《报任安书》: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大孝:【出处】《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之父曾对他说: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5公忠公正忠诚;尽忠为公。【出处】《庄子·天地》: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另见《报任安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6大孝存公忠尽皆双关大孝存心存大孝、大孝得以存续公忠尽尽心竭力以效公忠、公忠达到极限、做到完全
7天官:世人皆知司马迁著史记,少知其承袭父业,执掌天官之职,司马迁的星象成就,见于《史记》的《天官书》、《律书》、《历书》。而在《太史公自序》中他也多次提到天官:【出处】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
8德配苍天:活用自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9横批:重于泰山,【出处】《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横批画龙点睛,这里指司马迁所昭文采重于泰山、所受之辱亦重于泰山,其公忠大孝重于泰山,其名重德高重于泰山,总之,司马迁和其著作都重于泰山,我们怀念司马迁的心情也重于泰山
10、本联高度概括了司马迁的生平业绩及其精神,对仗工整,遣词有据。
11、忠孝、扬名,厚德为儒教所重,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联反映了儒教思想
12公忠德配苍天之语出自道家。而司马迁及其父都偏爱道家之说本联也体现了道家观念
13、上联重复用字,下联重复用字;对联嵌入大公忠孝等词;一乃一;一为一对比明显;青史苍天构成颜色对,亦增光添彩。


附录:对联原稿:

上联:修史记,孝存,史名垂青史。
下联:掌天官,忠尽,天德配苍天。
横批:忠孝两全

说明:

天人:本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出处】《庄子·天下》:不离於宗,谓之天人。另可解为: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众的人。
这里的天人是说司马迁天才出众,令人惊为天人。司马迁自己也用过天人一词: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对联嵌入大公圣人名德等词。

 

应征对联一:(非主要应征联)

述往事、思来者,非无能也!
藏名山,通大都,岂有悔哉?

说明:
1述往事、思来者:见《报任安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其实司马迁自己的史记也是如此,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俟后世圣人君子。
2非无能也:见《报任安书》: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司马迁说自己近自托于无能之辞只是谦辞而已。
3藏名山,通大都: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岂有悔哉:引用语句同前。司马迁的理想终于实现,他应该含笑九泉了。

 

应征对联二::(非主要应征联)

身含辱,难辱名,未辱先人遗命。
家受穷,不穷志,能穷历史真知。

说明:
1身含辱:司马迁受宫刑。——这里的耻辱
2难辱名:司马迁的功名难以被辱没。——这里的玷污、埋没
3未辱先人遗命:司马迁著出史记,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见《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这里的辜负
4家受穷:司马迁曾称家贫,不能拿钱使自己免受宫刑。见《报任安书》: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这里的贫穷
5不穷志:司马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志不贫。——这里的缺乏
6能穷历史真知:司马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能够推究出历史的真知灼见。——这里的寻根究源、极力探索、深刻揭露
7、对联高度概括了司马迁的生平,用词皆有所本,而对仗工整,格律严谨。
8、对联采用重复的修辞手法,用了三个不同意义的。第一个为名词,后两个为动词。
9、上联押韵,下联押韵,难能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