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芭蕾初学者的外开训练
(2010-12-05 19:43:55)
标签:
健康宋体舞蹈练功房臀中肌肌肉校园 |
分类: 舞蹈论文 |
众所周知,外开这一动作是古典芭蕾舞体系的审美标准之一,外开完美诠释了芭蕾舞美学“肢体向外呈放射性延伸”才是美的诉求。本文将通过对外开的仔细探究(包括外开的定义、与外开相关的肌肉群及其作用、关于外开的一些误区、训练方法的探索等),探索对于芭蕾初学者(芭蕾专业中专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行之有效地外开训练的方法。
一,
如今关于外开的定义舞蹈界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观点,即:外开应该自上向下向外打开,自上而下的外开方式指的是髋关节球窝在人的神经、肌肉的支配下,向外旋开,同时由包裹着股骨的肌肉外转带动膝盖和脚踝也同时转开。如果外开的发力没有从髋臼关节启动,就会迫使双腿在膝盖处产生拧转、膝盖无法伸直、塌腰、倒脚等不良的姿态习惯。而膝盖作为腿部的铰链关节,如果经常经常被迫旋转极易受伤,所以正确的外开发力对于舞蹈演员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与外开相关的肌肉群有些是可见、可触的、有明显的线条的肌肉,在平常的训练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其形状,来进一步监督学生们良好的训练,这些肌肉有:髂腰肌、缝匠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后部(位于臀部深层次),他们的主要功能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协助保持腿部外开的幅度;还有六条位于骨盆深处的肌肉,他们是:梨状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和股方肌。这六条肌肉起始位在荐骨下方三分之二处、盆骨的后方;终止位则在股骨的大转子及其后方,他们才是外开的真正主动肌,由于这些肌肉群是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所以老师必须给学生正确的动作启发使学生有正确的动觉反应。切忌刚开始不要用到“拧开”、“转开”等有旋拧意味的词语,容易误导学生外开的位置和方式。
二,关于外开的一些误区
1,
2,
3,
4,
三,对于芭蕾初学者外开能力训练方法的几点探索
笔者于2009年11月申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科研项目,经过科研小组近一年来的资料收集以及实践训练,开发出几种适合芭蕾初学者的腿部外开能力训练方法,现将已验证行之有效的成果介绍给大家。我们将训练的重点放在了地面练习上是希望能够在上身有依托的情况下更好体会与锻炼各种动作的规范性,培养人体垂直与稳定的意识,为以后的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1,
器材:长凳
准备位:身体臀部以上俯卧于长凳上,双腿伸直外开,脚后跟并拢,脚尖着地
动作描述:
①
②
③
2,
器材:舞蹈练功房地板
准备位:侧卧,下面的手向上伸直,上面的手放于体前撑住地面,保持身体为一条直线,绷脚双腿伸直。
动作描述:
①
②
③
训练针对的主要肌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髂腰肌、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髂胫束。
3,
器材:舞蹈练功房地板
准备位:仰卧在地板上,上身放松,尽量让后背紧贴在地板上,双腿伸直外开并向两侧打开约呈45度角,双臂放松置于身体两侧。
动作描述:
①
②
③
训练针对的主要肌肉:臀中肌、股二头肌
4,
①
②
训练针对的主要肌肉:股四头肌、上孖肌、下孖肌、臀大肌、臀中肌以及髂肌。
以上几点是笔者通过一段时期的研究以及实践,结合舞蹈生理学以及一些体育训练的方法发展、开发出来的几种方法,建议在中专一到三年级每堂基训课的课前做为热身的准备训练来练习,笔者现都为本科三年级学生,研究能力较为有限,所以以上成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五,结论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每一位舞蹈教师都一定要具备基本的运动生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们科学、更准确地认识每一个动作、最经济地用力,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一口气吃成胖子的结果,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软开水平,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