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婆媳矛盾关键在老公
(2011-05-10 10:20:14)
标签:
婆媳矛盾母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模式摘录凤凰传奇 |
分类: 家·生活琐记 |
心理咨询报告一
有一位母亲,儿媳嫁过来那天,她就气不顺,不仅成天挑儿媳的毛病,而且不管是什么场合,她都会毫无顾忌地介入小夫妻的二人世界。比如儿子刚下班,她就会把儿子先叫进自己的屋里,如果儿子哪天下班后没先向她报到,她就会在隔壁唠叨个不停。
妻子开始没有感觉,后来她发现老公下班后总是先去看婆婆,每个月都会把工资中相当的一部分及单位发的、路上买的东西送给婆婆,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家里,就像什么时都没发生一样。如果她问起来,老公会责问她:“你少管,我给我妈的”。
“那你事先为什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呢?”妻子问。
“这有什么商量的?”老公白了她一眼。
“那你起码也要事先和我说一声吧,咱们家也得过日子呀!”
“少什么东西,从妈那拿就行了,再说我也从没亏待过你呀!”
如此反复,妻子和婆婆较劲的结果是,家庭纷争不休。婆婆指责儿媳不贤惠,老公也完全站在婆婆一边,有时甚至对妻子施以拳脚,大骂她不孝敬老人。妻子感到很委屈,有口难辩。
病理分析:
故事中的母子二人形成了一个“主权国家”,这对一个妻子来说可是严重的问题。因为在妻子看来,自己与老公的家庭才是一个“主权国家”,老公虽然是婆婆的儿子,但那只是一种角色,否则,自己的家庭就会有两个女主人。
据了解,这位老公小时候并不粗暴,而是公认的懂事的“小大人”,因父亲长期不在身边,他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也把他作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寄托,这种寄托是他们母子都需要的,并没有随着年龄的长大而有所改变。因此,母子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攻守同盟,像铁打的营盘一样不容侵犯,哪怕是妻子都无法介入。可妻子需要老公,这也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要求老公必须脱离母亲的怀抱,和妻子共同撑起一个家。
妻子无法改变丈夫,心情郁结。变得霸道起来,同时她又和婆婆过去一样,成了一个孤独的女人。于是,她也把还没有长大的儿子拉了进来,让他替老公陪伴自己,和她一同支撑这个家。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家庭的沉溺性行为,实质上属于一种恶性循环。事实证明,许多婆媳不和都与类似经验有关,然而我们中国人从古以来,就已经比较适应这种“母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的模式。
从礼节上说,母亲最大,但从生存法则来看,夫妻关系应该是家庭中一切关系的基石,即使尽孝,也应该在这块基石的基础上尽孝,应该由夫妻共同完成。如果老公只是独自行事,那只能说明他忽视了妻子的存在,这在本质上与外遇又有什么区别呢?
也许有人会说,那如果是妻子特别霸道呢?也许她就是想霸占家中的一切,不孝敬老人,逼得老公不得不如此。
其实这种问题在心理学家眼中几乎不成立,因为一个女人若得到了她想要的爱和安全感,也就是说,一个人已经吃得饱了,还需要把自己撑得鼓鼓的吗?她一定是感觉自己没有得到什么,才会不顾一切地占有,那么这种缺失的、不安的感觉,应该由谁来负责呢?
对待妻子,既不可一味地迁就其霸道,也不可站到母亲一边指责她。如果是母亲过分,就要劝慰妻子,不是劝她无条件顺从,而是通过老公的理解还妻子以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