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体会《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2012-11-26 09:23:12)
标签:
杂谈 |
吸引我去买这本书的是它封面上的这一段话:孩子为什么总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让孩子“听话”怎么就这么难7——说到底,都是爸爸妈妈的错,因为除了大呼小叫或者悲情表演,你从未将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这本书的作者卢志丹,潜心于家庭教育研究,对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投入了颇多关注和思考,已出版多部研究论述,如《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做主》、《成功教子的46个关键点》,深受家长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畅销不衰。
我们每一个父母,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孩子说话?该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使孩子乐于接受,从而听话?——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实际上是困扰许多父母的棘手难题,也是导致一系列亲子矛盾冲突的症结所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赖斯狄思说:“沟通是一种教育方式,纷争往往因误会而起,解决之道在于沟通。”父母要卓有成效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就要掌握与孩子说话的艺术,善于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书上成功的家教案例表明:孩子听父母的话,乐于接受父母的开导和教诲,从而走向成才之途,首先是因为父母掌握了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话术”,把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孩子心里去了。
书中说: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中。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是一门艺术。要彻底解决孩子不听话这个难题,家长应该学习如何保证自己说话的效果,把话真正说到孩子的心里去。这就要求家长一定得用心研究一下说话的方式和谈话的技巧。因为和孩子说话,实在是一门艺术。文中举了两个例子:
例一:孩子从幼儿园回来
妈妈:“你回来了?”
儿子:“我回来了。”
妈妈:“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
儿子:“没做什么。”
妈妈:“吃的什么点心?”
儿子:“忘记了。”
例二:孩子从幼儿园回来
妈妈:“嗯!宝贝,让妈妈看看!(专注地看了孩子一会儿)今天你一定玩得很快乐。”
儿子:“对呀!我和马晓涛一起玩搭积木,我们搭了一座动物园,然后,把许多玩具关进去当动物,很好玩。”
妈妈:“哇!听起来真得很好玩,可惜我没有玩到。”
儿子:“没关系!下次我教你玩。”
两个妈妈都是从幼儿园接回儿子,她们两个的动机同样都是想了解孩子今天过得好不好,做了些什么事、玩得快不快乐,但是结果却相去甚远。第一个妈妈措辞很生硬,命令的方式质问孩子,孩子回答她的问题很不情愿。而第二个妈妈很聪明,以“玩”为突破口打开了孩子的话匣子。试想,幼儿园的孩子不正是以玩为主吗?可见,家长说话的艺术和问话的技巧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我也会常常学着第二个妈妈的做法去问孩子,每天我回到家都会问:“玮玮,今天玩得高兴吗?”“高兴。”“都玩什么了?”虽然孩子小,他的表达不是特别清晰,但还是会很高兴地在给我讲和爷爷奶奶做什么了,更多时候是连说带比划的。
据美国旺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其一、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其二、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其三、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所以,美国人这样培养孩子: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
那么,父母如何使孩子创造力、听话二者兼备呢?大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第二、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热爱创造性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创造性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家长实在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将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引导孩子听话很艺术地兼顾起来。
我认为,所有时髦的家教理念,再管用的家教方法和措施,都必须通过亲子间的交流、对话、沟通去实施和实现。所以,如何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实乃家教问题中的关键。一切家教问题几乎都可以统一到父母如何和孩子说话上去。因此,抓住了“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这个家庭教育的枢纽,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奇效。
可以说,这本书是一部我们每一位父母必读的“教子话术宝典”。
父母的一句话,往往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父母所说所言,是雕琢孩子成才的最锐利的刻刀。为了营造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更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早日成才和人生成功,我觉得我要做一个有心人,应当娴熟掌握教子话术,灵活运用说话技巧,真正把每一句话都说到孩子心里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