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法治湖南更接地气
(2011-03-11 16:29:02)
标签:
桃源村务公开法制周报湖南广播电视台文化 |
分类: 新闻报道 |
期待法治湖南更接地气
(对桃源县村务公开的评论)
本报评论员 余长新
湖南省桃源县纪委与县电子政务办联合研发了“阳光村务平台”软件,该软件对50多个公开项目进行网上公开,使基层政权的权力运行于阳光下。目前辐射到了该县40个乡镇,705个村(居委会)和216个站所。桃源村务公开模式的力量在于把隐蔽的文本公开化,让权力慢慢走到网络的聚光灯下。(详见《法制周报》3月5日头版头条)
2009年,桃源县政府开通新浪微博,成为湖南省政务公开的先声。但桃源县的村务公开同样经历了曲折:先是一款名为“村务在线”的软件因水土不服而退场,其次,当网络遭遇古老农村,老一辈村民的下意识抗拒让村务公开的推广难度加大。该县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出台了系列规范性文件,创造了让老百姓监督的条件,才使村务公开走上田间地头,走入千家万户。
法治湖南的要义在于规范政府部门的行为,让权力作茧自缚,把公平正义的阳光雨露普降到老百姓身上。桃源农民拿起鼠标就可监督村干部,贪污公款的村支书被揪出来。公权力有了敬畏之心,村民的监督之举才不致落空,目前一些地方村务公开流于形式,相信桃源的村务网上公开创举经过试点和完善,定能获得更广泛的响应。
看得出来,桃源模式是在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春节期间,在省内某村拜年时,做大学生村官的表弟叹气:远程教育设施成摆设,政府花大力气的投入却没接地气。所谓的“阳光村务”还躺在角落里晒太阳,村民看得见,却摸不着,难免有作秀的嫌疑。
桃源模式无疑属法治湖南的鲜活案例,是一次现代技术带来的乡土秩序的革命。在这一事件中,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他们纠正了技术团队的错误,完善了平台模板设计,成为基层民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三湘大地上,法治湖南的大潮还将波澜壮阔地演绎推进,如何接通地气,让老百姓更广泛地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桃源经验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