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论坛文章明确指出,上证指数见顶基本确定,需谨慎。详见《2月20日十方收评:顶部基本确立需谨慎》。随后大盘从2177高点,5个交易日暴跌到2014点。
为何敢于在这天率先提出大盘见顶的观点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
通过十方独有的指数分析方法——“结构法”观察,指数虽然突破60日线连续创新高,但主流资金主导的银行板块却迟迟无力突破。这种结构上的背离,表明大资金对于向上做多的犹豫。
第二,
第二个原因是2月20日当天石化封板,而中国石油却冲高回落,板块内部资金出现严重分歧。
对于第二个原因,大家都比较熟悉,石油石化一动,往往个股经常会出现下跌。况且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个股票的走势出现分歧,表明资金意见相左,所以这个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谨慎。
不过要想判断出2月20日是顶部,还要认真的了解下第一个原因,什么是“结构法”,怎么用结构法去发现指数的异常状况?去年十方公开课上,我简单的讲过这个方法的概念和运用,今天在这里简单的跟大家聊聊,让不熟悉这个方法的朋友了解下。
首先以上证指数为例,指数的上涨或者下跌,是各个板块及板块中个股的合力作用产生的。而其中一些权重板块,由于流通盘较大,聚集了较多的场内资金,特别是绝大多数机构资金都会选择这类板块。当权重板块的资金表现出强烈的做多或做空信心时,对于指数方向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盯住这类板块资金的一举一动,是判断大盘方向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个人称之为“结构法”。
而在权重板块中,权重占比最大的当属银行板块,当银行板块中的大部分个股出现了一致的走势,往往这个走势的后期方向,也就是指数的后期方向。
现在我们来看看银行板块中的几只股票的走势,以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为例,在2月11日放量攻击60日均线但都没能站住,第二日出现了一个快速缩量的情况。我在《2月12日十方收评:结束还是加速》这篇收评中写到,“今日银行股没有延续昨日强势放量模式,短线来讲这种单量结构并不健康”,为什么这么讲,大家可以想象一下,11日放量冲高,资金大举做多,而次日就偃旗息鼓,缩量无力,这表明资金的连续性差,做多不坚决,单日放量透支了连续做多的能量,大家可以再看看这两只银行股2013年10月末和12月初的走势,是不是都是出现了单量见顶的结构。
当银行股出现了这种“单量结构”时,肯定要特别谨慎,然后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关键点,2月13日的关键点之后,银行没能再创新高,而指数却出现了连续上扬的走势,这种最大权重板块与指数的背离,原因就只有一个,大资金对于向上做多出现犹豫。这种结构模式,在2013年12月初的2260点顶部也出现过,大家可以去翻翻找找感觉。
通过“结构法”我们发现了大资金做多的分歧和犹豫,再配合第二个原因出现,才敢于在2月20天喊出见顶,希望这次创业板和上证的见顶提示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