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后悔选择学习英语。高中的时候也喜欢舞文弄墨,每天写很多还算过得去的文章,可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三年的研究生生涯,结果只是,英语永远学不好,汉语也荒废了。
在完全没有英语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外国人的语言学,能看懂的永远比说出来的英语多的多,真是悲哀。每天沉浸在各种语言学理论和翻译理论中,制造出的大部分仍是学术垃圾。因为永远研究不过英语国家的专家学者,何必自取其辱,倒不如好好学习汉语发扬光大我们的母语更有前途。
要想英语学的地道,真该去英语国家熏陶几年,接受大量的无意识的acquisition再回来好好研究语法,就如同孩子从小学习母语一样,绝不是一开始就研究各种音标和句法。可大部分的人要不就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要不就是没有胆量或机遇,也注定了我们永远纠结在自己蹩脚英语里。即使知道说英语的重要性,可是要跟谁诉说?跟仅有的老外能说几句?课下还说英语只会被同学另眼相看,大多数还是自言自语。在这种情况下能把英语说得又地道又流利的除了天才就是勤奋的个性人士。
回想大学时英语专业的课程,就是把高中的英语课程放大化。没有数学没有语文,只有高级英语、听力、泛读等等。难怪乎文学系的会蔑视的说外语系的没有内涵,因为平时读的书确实少的可怜,没有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的熏陶,哪里来的内涵。每天的语法知识只会让人越来越没有耐心。英语系的人很悲哀,英语不好,汉语忘了。
现在是每天的忙于各种兼职,没有导师,一星期两次课,专业感觉真是力不从心。也已经五年没有动笔写过汉语文章了。后悔,各种后悔。
想个汉语词像外语一样纠结,有时真恨不得把高中语文课本重新来过,怀念背各种文言文的日子,至少那时候觉得自己还有点文化内涵的。为了自己内心的文化良知,我决定接受各种诗歌散文的熏陶,找寻母语的感觉。
对想进英语专业的同学建议:放弃吧,大多数情况下,真的只是工具。语言应该首先是靠感觉的,而我们缺乏感觉的土壤,在扭曲的语言环境下一味的被接受,创新的又让外国专家们哭笑不得,悲哀,真是悲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