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6日,重组的攀钢钢钒复牌了,虽然以超过10%的跌幅开盘,没有触及现金选择权价9.59元,但收盘最终仍站在了9元以上,并没有像有些分析师预言的那样暴跌,这也算是市场对攀钢前景的普遍看好,股价的坚挺进一步说明投资者对攀钢诚信的认可。
回忆起半年来攀钢钢钒的维权经历,作为维权带头人,我百感交集。这期间,我通过律师给攀钢钢钒和证监会发律师函;又亲自来四川向攀枝花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和攀钢领导做了沟通;我转战北京,就相关问题上访证监会、国资委甚至最高人民法院;后再次飞往四川和攀钢又进行了友好的沟通并最终向法院提出撤诉。这期间,我们磨破了嘴皮安慰和鼓励钢钒权证持有者,我们敲烂了键盘写状子、写信函投诉和举报。其中艰辛非外人能体会得到。庆幸的是,我们的努力换来了期望的结果,市场的不透明、不合理问题得到了圆满化解,无论是权证持有人,还是正股持有人都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攀钢负责任的公司形象、证券监管机构的积极介入以及媒体的正义之声,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印在了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里程碑上。
攀钢留给我们的不再只是遗憾
对于起诉攀钢一案,我与刘陆峰律师等作为维权的代表,一直与攀钢钢钒进行着友善的沟通,并受到攀钢的尊重。
从钢钒权证问题的沟通到权证行权后请求攀钢尽快实施重组,攀钢基本上都作出了正面的回应。非但没有像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样对小股民的意见置若罔闻,更没有推卸责任,而是正面面对问题和质疑,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正是攀钢的积极态度,使我们感受到,作为中小投资者的人格和权益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即使出现了我们在攀钢钢钒把其客户当成证券科的岳科长,并把客户的看法当成岳科长的言论见诸于媒体的事件,岳科长的生活和工作虽有很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但他和其他领导对投资者的咨询总是耐心的解答。
另外,我们当时递交诉状以来,法院未受到任何的干预和影响,作为地方知名企业,攀钢钢钒没有用自已的优势去给法院施加压力,这样的企业值得信任和尊敬。
钢钒权证作为金融创新品种,设计者包括保荐人、财务顾问、律师等,都没有考虑到行权与重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未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而攀钢钢钒承担起全部责任,这样的企业应受到尊敬;因这事件产生的社会意义,使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受益,我想,每一个投资者都应对攀钢深怀感激之情!
媒体正义的声音成为维权者的坚强支撑
这次维权事件,媒体成了我们最坚强的支撑。新加坡和香港在内的境外媒体和国内的网易、每日经济新闻、大众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几十家媒体都发出了正义的呼吁,正是有这些正义的支撑,我们始终冷静应对,寄希望于通过司法救济维护权益,而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也正是媒体的支撑,给了我们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信念,不放弃,坚信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
投资者齐心协力成为维权法宝
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上千人的力量足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磁场,何况当时我的背后有几十万权证持有者。我无意成为他们所说的证券市场维权“带头大哥”,正是满怀对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健康的信仰以及对所有与证券市场有关主体的“善意”信任,我们走到了这个风口浪尖之上。而钢钒权证持有人的齐心协力将臭皮匠理论发挥到了极致,使我们的维权能够一步步走下去,并最终达成了期望的结果。
证券监管部门终为投资者护航
证监会对事件的正面反应,让投资者重燃市场信心。
我在维权之初,上访证监会,都得到了公正的接待。当时,我们指出,证监会在下批文前必须慎重考虑,攀钢如果不顾权证投资者利益要在权证行权前重组,事实如果构成违法而证监会又已下达了批文,证监会将承担连带责任,不排除权证投资者进一步起诉证监会的可能性;或许还会发展成一个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证监会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并给攀钢发函要求攀钢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件事证监会确实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落到了实处。
历经波折终成正果 愿诚信从此不再缺位
虽然历经波折,但是正果初成,正是攀钢重组的前前后后,使我们重新看到了证券市场诚信的影子。我常常想,如果中国的证券市场能够在股民的维权中每次进步一小步,那么,一个诚信、公平、透明的健康市场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们素来怀有人心向善的美好信仰,始终对中国证券市场怀有一颗热切的心。即便由于历史遗留的痼疾以及快速成长而带来的营养不良,我们始终坚信,时间会改造一切,只要市场的各方主体都在努力,包括投资者也要以理性的投资理念来参与市场,系统性风险就能够越来越小,股市将更好的发挥其在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广大投资者也能够更多的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