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果量化:明日操作策略(2022年5月25日,周三)

(2022-05-25 16:10:20)
标签:

财经

股票

硕果量化

我们的大A太任性了!

今天真是不到最后一秒没有结论啊!收盘集合竞价时还在3071点以上,当时我已经写完明天看3071点的得失情况,收盘的最后一秒画风突变,才确定下穿短期趋势3071点,收在3170点。这就是我们的大A,不服不行,它怎么走都是对的,我们只能契合。没办法,按规则执行吧,就是减仓,减2成,明天上午找高点就行。明天卖出的2成仓大概率不会超过3140点,是亏损的。没办法,不可能做到100%成功,这种损失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

不以买入的卖出都是耍流氓!什么时候再买入呢?明确加仓买入点:突破趋势或出现60分钟及以上级别的底部结构。

来说说留2成的原因。

一直关注我的朋友可能知道,在大盘低点2863点的前一天4月26日收盘前9分钟点位2887点买入2成仓,明确做为底仓一直持有。后一天4月28日尾盘2973点买入2成仓,完成底部建仓。5月11日11:02分3078点差时等换卖出2成仓,总仓位变为2成。5月20日收盘前3140点买入2成仓,并提示为尊重规则趋势突破加仓,但成功率不大,总仓位变为4成。这就是2863点以来仓位管理脉络图。所以明天要留的2成仓是原计划一直持有的2成仓。

聊聊目前大盘位置情况。

趋势:再向上过短期趋势还是要加仓的(今天短期趋势上轨是3122.46点)。目前这里浅调整再上,距离长期趋势越来越近。

结构:目前60分钟及以上没有结构。

序列:昨天提示今天收盘超过3085点日线出序列高9,到收盘3070点低于3085点,日线序列消失。短期不用再关注了。

浪型:这里先按2863点上升以来日线级别的浪型考虑,今天的高点3153点没有被刷新前,作为2浪下跌的开始,关注三个点位:3153点上跌以来的0.382、0.5、0.618位置,对应点位分别是3042点、3008点、2973点。重点观察这三个支撑位是否有级别较大的底部结构。

如果短时间创3153点新高,只能证明2浪还没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在没有创2863点新低前上升就可以理解为开启日线大三浪上升,所以,今年下半年行情很值得期待。

综上分析:刚刚击穿短期趋势下轨,按规则先减仓风控,突破趋势或出现60分钟及以上级别的底部结构,加仓买入。

明日操作:减仓2成。关注盘中实时分析。

分享:近期动能背离技术非常好用,再分享下这个技术(前期头条文章内有专门讲解),非常好用,但声明,做T属于小聪明,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按规则交易才是大智慧。有条件的用小仓位在盘中可以试试。

一般开盘30分钟内,当出现黄线和白线同时向相反的方面运行,且敞口较大,就可判断是否动能背离,就是动能背离技术,利用动能背离技术就可以判断出当天大盘的交易环境。这个技术分0轴线上和0轴线下四种情况,代表不同的交易环境。0轴线上动能背离:

(一)白线在0轴线上,且黄线在白线上面,敞口较大,判断0轴线上的动能背离向上,非常容易赚钱的环境。大盘股和小盘股同时上涨,市场气氛非常活跃,盘口即使下跌也不用太担心股价。

(二)白线在0轴线上,且黄线在白线下面,敞口较大,判断判断0轴线上动能背离向下,不太容易赚钱的环境。小盘股涨的不好,盘口如有下跌,股价也会跟随大幅下跌。

0轴线下动能背离:

(三)白线在0轴线下,且黄线在白线上面,敞口较大,判断0轴线下的动能背离向上,比较容易赚钱的环境。小盘股涨的好,市场气氛活跃,市场不容易下跌,甚至盘中有下跌时,V起来的概率大。

(四)白线在0轴线下,且黄线在白线下面,敞口较大,判断0轴线下的动能背离向下,非常不容易赚钱的环境。盘口如有下跌,大盘股和小盘股会泥沙俱下,股价大幅下跌。

今天就属于第四种情况。

在开盘10:12分随着敞口越来越大,提示了“0轴线下的动能背离向下,敞口大,以风险为主!

午评提示:今早大盘小幅高开,6分钟后转向0轴线下的动能背离向下,敞口逐渐变大,在 10.12分提示了0轴线下的动能背离向下,敞口大,以风险为主!基本上开盘变弱,个股分化严重,和昨天反过来了,小盘股受伤严重,V起来的难度大,相反,如果下午小白主动向小黄靠拢的话,大小盘个股会泥沙俱下。

4700多支股票,仅288支上涨,中位数跌4.48%,而大盘仅跌2.41%,可见今天绝大多数股票跌的有多惨烈!

 

(声明:本人不推荐个股,不代客理财,每日操作策略为验证、完善本人量化交易系统之用,非指导、代客理财,据此交易,风险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