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聚云散  潮涨潮消 —— 江心寺正门对联赏析

(2010-12-19 19:30:1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云聚云散  潮涨潮消

                                    —— 江心寺正门对联赏析

 

     凡是到过温州江心屿的游客,都会被江心寺正门的一幅妙趣横生的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所吸引,人们纷纷驻足品读,无不为古代文人墨客驾驭语言的湛深功力而赞叹不已。

    欲知这幅对联的来历,先从一个美丽的传说说起。据传,江心屿是瓯江上的一个“蓬莱仙岛”,很早很早以前是两个不相连的小岛。宋代时,两个小岛上各有一个寺院,分别名为普寂寺和净信寺。它们隔水相望,东西对峙。南宋时,从普陀山而来的青了(谥号悟空)禅师主持两寺寺务。他感到交通不便,于是亲率僧众篑土垒石,填塞两峙之间湍急川流,使两岛逐渐连为一体,并在中川新基上兴建了“中川寺”。后来,不知何人把它改名为“江心寺”,从此,人们就把整个江心屿统称为“江心寺”,并沿习至今。

    江心寺正门两旁悬嵌着的这幅别具匠心的楹联,是南宋龙图阁大学士(文状元)王十朋(浙江乐清县人)所撰写的。我小时候常到江心屿游玩,看到此联总是想读懂它,但始终不知道如何读法,更不懂它的意思。后来,我看到一些书籍和资料,才知道作者用我国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采用重叠的手法巧妙成联,并赋予多种读法,其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读法为: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上联的第一、三、四、六、八的“朝”字读“召Zhao”音,二、五、七的“朝”字读“潮Chao”音,下联的一、三、四、六、作的“长”字读“常Chang”音,二、五、七的“长”字则读“涨Zhang”音。连贯起来读:云Zhao Chao,Zhao Zhao Chao,Zhao Chao Zhao散,潮Chang Zhang,Chang Chang Zhang,Chang Zhang Chang消。按照此种读法,既不拗咀,又朗朗上口,实在是妙不可言。

    这幅叠联的大意是:云彩时聚,时时地聚,又时聚时散;潮水常涨,常常地涨,又常涨常消。细读此联,使人仿佛看到了瞬息万变的云彩和起伏跌宕的大潮交相辉映的壮观奇景。作者以“朝”、“长”二字的多音之妙,表现云彩的浮动和潮水的涨落现象,可谓精妙绝伦。

    关于这幅巧联的背景材料,从现有的手头资料来看,山海关孟姜女庙联与此联如出一辙。山海关联云:“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二联孰前孰后,未经考证,不敢妄下结论。还有福州市东南罗山上的罗星塔上也有一幅题联:“朝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长消”,可读作:朝朝潮,朝潮朝夕,常常涨,常涨常消。此联似乎从江心寺联因袭而去的可能性颇大。类似的胜迹联,还有四川长宁县朝云庙联,据说作者是明代著名书画家,学者徐渭。联云:“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这里的“朝云”和“长水”为专指名词,一个是庙名,一个是河名(陕西境内)。此类运用同音假借、妙趣大同小异的对联可能还有,但其源概出于南宋王十朋之首笔。这也许是温州人,特别是乐清人为此引以骄傲自豪,毕竟是雁荡山水养育出来的一代名家。

 

 

                                叶明昌 2001年11月15日修改于舟山普陀东港颐景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