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8再谈0师笔

分类: 缠论学习 |

笔是次次级别走势,段是次级别走势。
笔不能量化,怎么办?多画图积累经验,形成级别的盘感,不要想着总结几个规则,就可以画了,那样只能画对一部分。 画的图多了,总结的经验多了,当下可以确定的次次级别就越来越多了。当然也不可能100%的笔都能当下画出来,这是不能量化笔的本质决定的。总体是一个量变积累质变的过程。走势有标准走势和非标走势,笔也是一样的。我以前画的,感觉也是有理有据的画的,也是理论推导的,大部分情况下方向的判断也是对的,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判断是不对的。我总结的就是,想把每一笔都当下画对是不可能的,因为笔不能量化嘛,但是最迟也就是等下一笔出来,一分图上我们可以等的。
能不能跳出那些错误的理解,需要把大小周期图进行大量的比较,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然后,会发现一些常识性的对笔的认识并不正确,但是又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然后就实验性的按新,如果这个发现能更好的指明方向就是正确的,如果不能就是错误的的发现画笔,实盘验证。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的总结出来的。
530的图,大小周期图对比着看,你在一分图上递归出来的东西,在五分图上你能画出来一分图上的结论吗,一分递归的结果,在30分钟图上是什么样的,在日线图上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和你原来想像的是一样的,比如说,你在日线图上秒图画的东西,为什么和一分图上递归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这说明你对秒图的理解上有问题,这个误差可大可小,考验你的个人能力了,通过长时间的周期图比对,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级别概念。000老师为什么放弃K线重叠,就是因为它不是100%确定性的东西,也就是说你看到的K线重叠有可能不是你认为的那个级别的中枢,0师也留下过一个问题:两组K线重叠有接触,为什么没有扩展?这些问题,其实并不理论上的问题,而是K线自身规则限制而出现的问题。
必须要有一组K线重叠,这一笔才成立吗?不一定。两组K线重叠有接触,一定扩展吗?不一定。为什么不一定呢?这些结论,都是根据大小周期图对比得到的结果。同样的K线组合,在小周期图上可能会有好多种样子,但反映到大周期图上是一模一样的K线组合。同样的道理,做为一分图上的笔,再往下看不到了,当然有的软件有秒图、10秒图,这里我们只讨论一分图做为最小周期图的情况。在一分图上,你认为这一笔没有K线重叠所以认为不成笔,但事实上它有一定的概率是成为一笔的。一分图以下的10秒图、1秒图我们看不到,但是看日线图、30分钟图、5分钟图我们能看到啊。这些图对比,我们一样可以得到一分图上的笔的答案。本来是一笔了,你觉得因为这一笔里没有3K重叠,所以这一笔要画到反向走势的上去,就觉得这样才正确,事实上往往不需要这样。但是有时候确实是需要画到反向走势上去才结束。这二者怎么区分?这里面没有量化规则,量化的规则越多,笔出错的概率越大,多画图,多比对各周期图,积累经验和盘感,逐步建立准确的级别概念和感觉,这里面最典型的学习案例就是缠师530前后的图,用历史数据,才能看到各周期的图,这样就以一分图上缠师的标准答案,来找大周期图上的结果,印证你现在在秒图的画法错误率有多少,你怎么秒图的,实际上就是在大周期图上画笔,然后分段嘛。你看完了缠师一分图上的递归结果,在大周期图上一看,就知道自己原来和秒图错了多少了,结构以一分图递归结果为准。
走势有标准走势和非标走势,笔也是一样的,根本上就是要找到什么是次次级别,530的图上,缠师画了那么多笔,还不够你研究的吗。
按我上面说的方法,用历史数据,研究530的图,看缠师一分图是怎么画的,反映到大周期图上是什么样的,逐步形成级别的盘感。缠师才是最好的老师,讲的多细致啊,有理有据,有实盘,有画图,上哪儿找这么好的老师。
原文和回复都要一字一句的读,往深处理解,并配合历史数据,把缠师提到的走势都画一下,把理论都背过,这才能算是读一遍,这样的一遍,顶一般学习10遍,这样搞上20遍,原文也是滚瓜烂熟了,很多人学了好多年了,细节问题都没注意到,或者死读书成了书呆子,那样一点儿用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