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化历程中的病痛——从殷芮莹之疯说起

(2006-04-13 04:14:41)
标签:

人鱼小姐

殷芮莹

韩国

分类: 谈古论今
 
词曰:
            芮草偏处风波地,云遮日去花也闭。霏雪转寒冬,青春须臾红。
            何音知我意,骏马奔来疾。前路雨濛濛,白驹随一生。

      《人鱼小姐》百集长剧,明显的可以分成两部分。以主角雅俐瑛为例,前半部分的雅俐瑛沉着果敢,爱憎分明,后半部分的她却患得患失,委曲求全。这前后的转折点,是她妹妹殷芮莹发疯住院的一段。按照央视播出的164集来看,芮莹从66集发病住院到80集出院,前后有15集之多,占去近十分之一。这中间一波三折,涉及到众多人物,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自此以后,雅俐瑛失去了复仇的动力,由主动转为被动;朱旺的个体意识被唤醒,由被动转为主动;殷振燮衰运连连,风光不再;赵秀娥和沈秀贞的矛盾浮出水面;马俊马林兄妹终于长大,真正面对自己的未来;殷芮莹则变得沉默内向,她再也不是那个不谙世事又叽叽喳喳的小丫头了。
        殷芮莹这个形象,在剧中似乎远没有她姐姐那么出彩,但却颇为真实。她的娇嗔,任性和后来的郁郁寡欢,现实中的我们都好像似曾相识。看她和朱旺一起游泳,兜风,何尝没有小女人的幸福愉悦,而朱旺变心后的冷酷坚决和她的绝望,又让人不忍卒看。本是青青草,情仇何来早。这个人物更接近普通人,我们不妨在更普遍的意义上看待她的遭遇。
        很多观众未必注意到,在剧中的年轻人中,殷芮莹其实是一个骨子里颇为传统的女性。她在感情上忠贞保守,没见过有什么轻佻的态度和举止。她也确实准备辞职后结婚,做一个家庭主妇。她在报上骂雅俐瑛,是因为她为难自己的妈妈;她后来得知真相,又不能原谅父母,大义认亲去找姐姐。她和朱旺闹矛盾发脾气,用传统的观点看不过是些小过微瑕,有些还是因为挑理。她也有过几次疯狂的打闹,但总少不了点火者——马林。有理由相信,如果她和朱旺结婚,也会恪守妇道,像朱旺的妈妈琴实罗那样。但她却不能如愿,这个中既有被复仇的宿命,更有世运变迁的吊诡。
        殷振燮和沈秀贞,被一些观众指责是奸夫淫妇,势利小人,但他们的女儿却如此具有道德是非,这恶花如何结出善果?后来这对夫妇倒也患难与共,最后还和雅俐瑛和解。我以为人物的行为和心理背后,并非简单的善恶本性,还有复杂的环境因素和利益取向。
        传统的韩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儒家模式,男人顶天立地,女人三从四德。越是社会上层,越遵循这样的道统。这一方面是因为儒家文化本来就是由知识分子自上而下推动,一方面是因为上层女性可以闲适的居家自闭,而穷苦人家的女性则不得不外出充当劳动力,以弥补基本生活资料的不足。身处上流社会的殷振燮一家,无疑是按照封建传统来设计殷芮莹的,她无须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才能,但她需要足够的贤淑和道德,这才是上层社会的规范。殷芮莹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是认真纯洁的,也是被动简单的。然而她身处的世界,却是一个在不断变化,充满危机的环境:苦大仇深的雅俐瑛要报复;新兴的赵秀娥也在为女儿打算;而他的男友朱旺,却接受了现代的个体解放思想,不愿回到父母传统的婚姻模式中去。这一切她当然未曾预料,也无法理解,她的疯癫,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的爆发。
        偌大一部《人鱼》,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带有封建传统的国度,骤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所引起的失序和紊乱: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观念和结构逐渐解体,但新的体系尚未确立,前途充满未知和矛盾,爱与恨,恩与怨,是与非,贵与贱,伴着滚滚车轮轰轰作响。作为个体的人,刚刚解开束缚,自立又孤独,苦苦的寻找人生价值的彼岸。雅俐瑛虽然是出色的编剧,她也亲自上演复仇故事,却不知她自己也是剧中的一角,而剧情的发展尚在她意料之外。假如她处在一个传统的时代,则朱旺不可能真心上钩;假如她处在一个现代社会,则对殷沈夫妇打击不大,无以复仇。雅俐瑛的复仇成功和她始料未及的影响,是种种矛盾机缘巧合的结果,她只是恰好击中了社会的软肋。
        何止韩国,我们回顾百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会发现那些追求进步和现代化的仁人志士,无论党派政见,他们中很多人的婚姻,也同样更迭反复。如果说他们历经坎坷,那么那些原本遵从包办婚姻的妇女,她们的命运难道不是更为艰难?只是在近代中国的家仇国恨中,她们被更大的风雨和斗争所席卷,湮没无闻。在电视上看到殷芮莹之疯,给我们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一个传统社会转型之际,弱势的妇女要承担更多的痛苦,尽管她身处上层阶级,也难以免受其波。今天的中国,妇女已有半边天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我们有理由对逝去年代的女性表示同情和敬意,她们的善良、牺牲和顽强负载着社会的基层细胞,度过那动荡的岁月。
 
                                                               2006年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异乡的夫妇
后一篇:王顺山游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