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本质
(2023-08-06 10:59:18)现代的社会,银行发行货币,投放到社会上进行流通,在社会中形成个体或集体的财富。货币的流通推动着经济的运行,从而维持着社会的运转。
银行发行多少货币,便也会在社会上形成社会对银行相应的负债。但银行把货币投放到社会中运行的时候会相应的收取一定的利息,这个利息便会在银行投放的货币而形成的社会负债之外有形成一个额外的负债,即一定时间之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便不足以偿还对银行的负债,银行便会再向社会投放货币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循环是社会中货币越来越多的缘由所在。即社会的财富最终会通过利息这个路径慢慢的流到银行或银行家的手里。
社会中流通的货币,因着人性的缘由,会慢慢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即社会财富会慢慢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当大多数人的财富不足以维持生计的时候,他们便会以“杀豪绅,均财富”的口号聚集起来,杀掉那部分少数人,推翻当时的社会管理阶层,从而形成新的财富分配及运行体系,再一次开始一个周期。这既是黄炎培老先生所说的“历史周期律”。
老毛通过土地和生产力的公有制,以相对均衡的财富分配方式来解决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问题,以破解这个历史周期律,维持社会管理阶层的长治久安。但当时强敌环窥,国外的工业、科技和经济手段又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内的公有制使得人们对经济的运行和科技的创新失去了积极性,这样下去国内虽然没有了历史周期律,但外族却会把我们灭了。
老邓通过土地所有权公有,土地承包权归个人的分权制来解决农业积极性的问题;通过股份制改革(即部分私有化)来解决工业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引领国家强盛来对抗外族。
但仅仅三十年时间,财富便快速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这与当下经济的运行模式有着莫大的关系,其中,房地产和互联网购物起着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商通过快速推高房价最终把社会上个人的财富几乎全部沉淀到了房产上,网购又摧毁了众多的小贩和小零售业的经济来源,从而把货币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
国家虽然开始控制着房地产商的发展及房价的上涨,但已经沉淀了几乎全社会民众财富的房产,其价格是不可以单独大幅下降的或崩溃的,因为那等于洗劫几乎全社会民众的财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维持来慢慢的化解,即让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交易赚钱的。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其实是不应该的,因为再笨的人也看的明白,这是可以取代人类自己的非常危险的东西。在智能机器人面前,人类会慢慢失去其竞争力和存在的价值。但因着人性的使然及国内和国与国之间博弈的推风助浪,人们似乎忘却了所有的防范。
有的人说,在经济运行中股票也可以创造货币或消灭货币,起到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
这个言论看起来视乎有些道理。比如,国家发行两万亿股票,其当时的市值是两万亿,当股票上涨达到十万亿时,股民手里的财富似乎真的便凭空创造了捌万亿元。但别忘了,股票是一对一的交易,这捌万元市值要想兑现成货币,必须社会上的流通货币进去捌万亿接盘才行。一进一出,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并未发生变化,只是股民的各人财富发生了不同变化而已,所以,股票可以创造货币是错的。只有银行或国家进去接盘才可以创造这八万亿,但这也是银行或国家创造的,而非股票。
假如这两万亿市值下跌,跌到了一万忆,是不是消灭了一万忆货币?
当股民两万亿接盘的时候,其实两万亿货币便同时转到了企业和企业家手里,股票市值下跌时,社会货币总量并不会有变化。当这一万忆市值要兑现成货币时,并不会进去两万亿货币而只出来一万忆货币,依然是进去一万忆,出来一万忆。所以,股票也不会消灭货币。
股票其实是货币转移的一个路径,即货币由股民的手里转移到企业或企业家的手里,股票发行的越多,股民手里的货币转移到企业或企业家手里就越多。股民从企业那里通过劳动获得货币,再通过股票部分返还给企业或企业家。股民在总体上是不可能从股市里赚钱的。
这就是股票的本质。
有少数股民还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赚钱的,当股票价格在低谷的时候进去接盘,等到股票上涨到高峰的时候卖出,就可以赚取这一波差价。仅此而已。
国家投放的货币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在社会上不同的人们或单位间流动,只有国家回收货币后予以了注销,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才会相应的消失。假如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不变,通胀会降低人们的财富,通缩会增加人们的财富,货币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也会降低人们的财富。因为货币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大量的货币便会沉淀下来,不在社会上流通,相当于社会流通货币的消灭。所以,社会上的货币在人们间的顺畅流通是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也是社会财富的根本。不流通的货币是固化的财富,本质上和没有无区别,只是心理保障的安慰而已。防止货币的沉淀和固化,让货币在每个人的手上都顺畅流通,是经济运行和国泰民安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