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觉察
(2022-06-26 18:36:25)这个世界是我们觉察出来的。而所谓的觉察其实就是利用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及思觉来认知这个世界。
那如何利用觉察来认知这个世界的呢?
我们利用觉察功能来觉察这个世界,就是把觉察出来的信息形成一种信息信号传给大脑的信号处理系统,大脑的信号处理系统根据特定的逻辑模式把这些信号编辑成一个特定的综合信息。这个信息就是我们的这个现实而客观的世界。
所以,我们这个客观的世界其实只是一个信息而已,并不是那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什么个样子,其实我们无法知道。
那觉察这个东西,我们能不能看的到。可以看的到,比如眼睛、耳朵。。。都看得到,但他们依然是觉察出来的,只是信息的显化,并不是真实的那个觉察。
犹如一部电脑,如果有一部电影,则播放软件便是觉察功能。这个觉察工具将它觉察的信息信号传递给显卡这个信号处理系统,便会出现影像世界。把信号信息传递给声卡,声卡这个信号处理系统便会把它通过某种逻辑呈现出声音而显示出来。
那么,显卡和声卡是不是就是真实的呢?也不是,它也只是某种逻辑信息的影像化而已。
那电脑可以看到电脑本身和这些觉察工具吗?可以的,它可以通过它的摄像头观察到它们。但它看到的也仅仅是它通过摄像头获取的信号所编辑成的信息影像而已。至于电脑真实的模样,其实谁也不知道。电脑当然也不知道。
我们打开播放软件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播放窗口,我们认为这个播放窗口就是播放软件。其实不是,那个播放程序其实才是真实的播放软件,窗口只是程序被电脑觉察后编辑成某个信息而显示出来的一种信息影像而已。
其实,所有真实的东西都隐藏在电脑屏幕的背后。(同样,真实的世界其实也隐藏在我们这个客观物质世界的背后)
我们的觉察功能也是一样的逻辑。所以有人认为眼睛、耳朵、。。大脑等觉察功能应该是真实的,其实他们也都是某一个信息而已。其具体的影像也只是信息的一种表达而已。
比如,你的怀里抱着一个美女。你真的抱着美女吗?显然不是。它只是信息的一种表达而已。假如你现在身边什么也没有,但利用某种工具通过外部向你的大脑传递一个怀抱美女这样的逻辑信息信号,那么你的怀里立马也就会抱着个美女。
觉察就是我们的大脑把一些信号信息或逻辑信息通过某种特定的逻辑处理方式而使其影像化或显示化或可感觉化的一种系统功能。
这也就是元宇宙(虚拟现实)游戏所存在的背后的逻辑基础。
犹如梦境,似乎你躺在床上一动未动,但在梦境里,你把什么都做了,犹如在客观物质世界里一样。
只要你不醒来,你甚至可以经历从出生到恋爱再到老死的全部过程,虽然你仅仅只是打了半个小时的盹而已。
而在我们的物质客观世界里,你感觉自己已经活了长长的几十年,但也许真的有可能这只是别人偶尔打了一个盹而已,犹如庄子的梦中之蝶。当然,也非常有可能是别人无聊时玩了一下虚拟现实(元宇宙)的游戏而已。
很多人其实都早已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实的本质,比如:道家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大业”;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就一直在说:一切众生皆为相。不明白的仅仅是普通的民众罢了。
当然,研究元宇宙游戏的人们自然也心中明白。
我们的这个世界其实也不是什么个新世界,早就存在了。它很久很久以前就静静的待在那儿,等着我们来觉察。
我们的心(即灵魂,自动自发地主导着我们觉察的方向)引导着我们觉察哪些世界。也即我们的心似乎在不停地创造着我们的世界。
只是不知道这个早就存在的逻辑信息世界又是从何而来。
而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目前来看只有道家还能符合逻辑,其他的都经不起逻辑上的推敲。佛家虽表明了这个世界的真相,但未表明其源于何处。现代科学的大爆炸理论或“弦”论,更经不起逻辑上推敲,明显的陷入了套娃陷阱。特别是大爆炸理论,非常明显的抄袭了道家的部分概念。我们的祖先说世界的初始犹如一只“鸡卵”,而大爆炸理论(爱因斯坦的)则说世界的初始犹如一个质量很大的“粒子”。我们的祖先说初始的世界以二次方的逻辑模式增殖为万事万物;大爆炸理论则说初始世界以爆炸的方式增殖为万事万物,不知这种爆炸模式是不是以二次方模式爆炸,因为二次方增殖是最基本也是最快速的增殖路径。
我们祖先说的初始世界之前还有太极,而现代科学就不能说“粒子”之前还有个太极了,否则,那岂不就变成道家理论了。
所有最初始的运动或变化我们把它定义为数据。
通过某种代码把这种数据表述出来的某种存在我们定义为信息。
通过某种逻辑方式把特定信息组合起来而显化的结果我们定义为空间。
通过某种逻辑方式把这些信息连续组合起来而连续显化的结果我们定义为我们的这个客观物质世界。
通过某种逻辑方式把这些信息连续组合起来而连续显化的过程我们定义为时间。
对这个客观物质世界所存在的形式及运行的逻辑模式的认知我们定义为知识。
对这种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我们定义为科学。
有了以上的定义,再来看眼前的这个世界,就不会再有惑了。
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循环往复的规律性的变化(即信息通过一种逻辑循环往复的规律性显化的过程),我们的祖先定义它们为时间,比如:日升日落的循环往复的变化定义为日,一日共划分为十二个阶段,每个阶段称为一个时辰,日出为卯时,日落为酉时。月圆月缺的循环往复的规律性变化定义为月,每月为三十个日。阳光照射我们的距离长短的循环往复的规律性变化(即照射角度的变化或昼与夜的长短变化),定义为年,每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日。照射距离最长之日定义为冬至,最短之日定义为夏至,最长与最短之间定义为秋分与春分,从而定义了了四季,继而又细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地球环绕太阳的往复运行时间与月亮环绕地球的往复运行时间并不严格符合一年十二个月这个数学公式,每月也并不严格符合三十日这个数学公式,有一点偏差。故古人通过四年一闰,二月二十八天来纠正。几千年前就搞得这么清楚,很牛!)
木星(古称岁星)在夜空中的循环往复的规律性位置变化定义为旬,每旬为十二年。对应十二属相。北斗在夜空中的循环往复的规律性位置变化定义为甲子,每个甲子为五旬即六十年。
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传统的时间即农历历法和节气的由来。
现在世界通行的阳历历法,其年、月、日依然用的是我们传统的历法形式,只是在纠正上稍作了改动。以分大小月来矫正代替以闰年的形式来纠正。但年以上则用简单的数字累加的直线形式,这显然违背了时间的规律性往复循环的本质。所以,阳历历法年及以下可以大体认为是时间,年以上则就不是时间了,仅是数字而已。所以,阳历历法并不能完全的表述时间,即不能完全的表述我们的这个客观物质世界。
所以,我们的预测及命格推理用的是我们传统的农历历法时间。不可能用阳历时间。
(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里说时间如一条带箭头的射线,也许是受了阳历历法的表象所迷惑,也许纯粹就是为了迷惑世人。因为霍金没有给出此表述的任何规律性或逻辑依据。他的“弦论”也是盗取道家的思想。所谓的“弦”即取形于道,宇宙的本质源于道,道即法则。法则的运行衍生了万事万物。宇宙的本质源于“弦”,“弦”的拨动引起的振动交织成了万事万物。可谓毫厘不差!)
所以,以物质世界的角度来理解: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规律性变化即时间
万事万物规律性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稳定的瞬间存在状态即空间
所以,我们存在于空间里,生活在时间里。统称为时空。空间才是真实的存在,时间只是空间从某一个空间向其他空间连续转换的过程中其转换痕迹的连续显化而显现出来的影像而已。
故空间是不可觉察的,我们称之为“无”或“空”的状态,只有在转换过程中(即变化)以时间的形式显现出来时我们才可觉察到,即我们称之为“有”或“相”的状态,也即我们称之为的客观物质世界。故客观物质世界是时间存在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这个物质世界是我们通过觉察时间,即通过觉察空间的连续转换而显示出来的变化(而空间的连续转换源于某种信息的连续被解读。)而显化出来的一种连续的规律性变化的活动着的影像。并不是真实的世界。
真实的世界在空间的背后,即产生数据与信息的那个最原始的那个运动或变化。但这个最原始的运动或变化我们无法直接觉察,必须形成数据与信息通过波的形式传递给我们的觉察功能,觉察功能接收后通过某种逻辑方式把它们转换显化出来,才能完成觉察。
是否可以关闭我们的所有的觉察功能,仅仅用我们的心(即灵魂)直接去感受那个真实的世界。古人的“飞天”与“坐化”也许就是这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