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诚的欧洲杯
(2016-06-16 13:19: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闲谈 |
李朋诚的欧洲杯(一)
李朋诚不是足球运动员,也不是一个足球评论员,但他没事就喜欢看球赛,也喜欢写写足球的评论。两年前的巴西世界杯,他写过一系列的足球与财经的杂文,现在欧洲杯来了,于是李朋诚又来了,这次带来的是《李朋诚的欧洲杯》系列。
青春风暴
虽然我出生在中国的足球之乡——梅州,但我真正的喜欢看球,是从98年世界杯开始,被我哥哥带着一起看的,然后我喜欢的第一个球星是长发飘飘的巴蒂斯图塔,我喜欢的第一个球队是曼联,缘自1999年的欧冠绝杀之夜,曼联精神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但是自从弗格森爵士退休以后,无论是在莫耶斯还是范加尔手里,我都再也找不到熟悉的曼联,于是这几年我很少关注足坛的事情,我的足球记忆还停留在2012年以前,那时候的梅西、C罗、卡卡、托雷斯、比利亚等人,牛逼得不得了。所以当上个星期欧洲杯开赛以后,我发现代沟出现了,一大堆90后的球星踢的风生水起,但我竟然不认识几个,在青春风暴的冲击下,我第一次觉得我是个伪球迷,一个伪到只能靠回忆去看球赛的资深伪球迷。
其实,每个行业也都有很多“伪球迷”,这些人既不想学习,更不想去学习,他们觉得自己经验很丰富,资历很老,于是到处摆架子,指点江山。虽然我是一个很喜欢听故事的人,但在工作中有时候我真的很怕遇到老师傅,很怕他拿着一个发黄的烟斗跟我讲老皇历的事情,然后语重心长的让我必须按照以前的那一套去做。人类得发展到今天,经验固然重要,但创新更为重要,有了创新,才有了文明的发展和延续,如果没有创新,我们今天可能还在刀耕火种。其实金融市场不也是这样?
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变得愈发胆小,胆小到不敢轻易尝试,更不敢随便颠覆,害怕万一颠覆不成,沦为疯癫。社会是极端的,社会也是均衡的,所以在足球教练的世界,从技战术的角度而言,我很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佛格森爵士,这是一个执教前十几年靠着442打法纵横天下的人,却敢于在失败以后改变思维,颠覆自我,在执教后期推出了4321这个“三头怪”的战法,再次把曼联带向巅峰;第二个是穆里尼奥,一个笨到永远只会打防守反击的教练,但他却把防守反击推到了历史的高度,大巧若拙、大智若愚、重剑无锋,或许说的就是这样。在金融行业中,我们到底是应该像佛格森一样颠覆自我,大胆改革,还是应该像穆里尼奥那样埋头苦练,一招制敌?
我们不敢改变,不是因为我们满足现状,更不是我们缺乏思路,更应该是我们缺乏勇气,我们害怕失去。所以我很相信索罗斯的成长史,金融的根源应该是哲学,金融的高度应该也是哲学,因为站在哲学的角度,我们才知道如何更好的取舍,而成败往往也就在取舍之间。
最近在外汇保证金行业行业,冒出一个“自律联盟”,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这个东西挺好的,也一直都觉得它应该存在,但当我有这个意识层次的时候,发现自己开始老了,老了就变得胆小了,变得害怕失去了,于是我只能一直把它埋在心里。直到上个月,一个90后的小伙子把它重新弄了出来,然后我主动参与了。有人问我“你真相信他能成事?”、“这孩子三分钟热血的,你瞎参合干嘛?”、“你为什么参与啊?有啥好处?”....我的官方回答都是“反正没损失,参与一下呗。”,其实我内心的真实答案是“我不知道他能否成事,也不知道他几分钟热血,我也没啥好处,但如果每个小时60分钟,有20个三分钟热血的人,那就行了。”,你们看过鲁迅的一篇杂文吗,文章的名字我忘记了,大概意思就是杀人了,然后大家在围观,各种嘲笑,各种冷漠,我害怕冷漠,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怕冷,你呢?如果你也怕,大家一起抱着取暖,可好?
我觉得这种行业联盟,不应该是由一个行业资历尚浅的90后来呼吁和组织的,但实在没办法,老人家都胆小,老人家都怕,害怕失去,失去金钱、失去声望、失去江湖地位、失去一亩三分薄田,包括我,也怕。早几年还年轻的时候,性格稍微张扬点,在某个同行QQ群说了一些不能说穿的话,立刻就被人攻击,在被攻击的那一刻,我感觉我就是鲁迅笔下那个待宰的人,周围的人都在围观,都在沉默,而这些人,平时都似乎是很铁的关系,但那一刻,都冷漠了,所以,那件事以后,我再也不爱跟同行接触,再也不爱凑热闹,我觉得,哀莫大於心死。大家都怕失去,其实想想,你也失去不了什么,就你那点破玩意,上面还不稀罕,也懒得理你。
对于逐渐老去的人来说,最大的骄傲不应该是资历,而是你年轻的时候拍死了前浪,而当你老去的时候还能跟后浪一起共舞。所以,有的人成了教父,成了传奇,有的人成了历史,甚至成了示例。我们应该唱着《春天的故事》一起《走进新时代》。
所以,没事别总他妈的装正经,这个世界装正经的人太多了,还不如跟着我一起装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