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朋诚:不忘本我

(2014-03-31 15:23:23)
标签:

财经

分类: 随笔闲谈

不忘本我

   一年一度的中金在线颁奖典礼落下帷幕,去年回来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大体意思是感慨与同行交流的心得;今年我又写了这篇文章,但与这次的福州之行关系不大。

   这三个月以来,我一直都处于“游手好闲”的状态,因为我进入了三十而立的一个迷惘期,我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而且我还找不到可以沟通的人,我只能去书里面找,所以我最近一直在看书,一直在思考。

何为本我?

    我这段时间看的是几本话题相似的书,书中都在探讨几个问题“如何找到真实的你”、“你为什么不开心?”。或许这也是很多人一直想得知却又不得知的问题。

   “如何找到真实的你”。按照我目前的理解,目前的我们更多时候是以“小我”的状态存在着,而且每个人的“小我”又不一样,一个人的“小我”取决于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荣誉、物质、外貌、能力、环境等等,也正是过于在乎这些东西,也就是过于满足内心的“小我”,让很多人迷失了自己,以至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比如每次参加财经媒体的评选活动和颁奖典礼,总是有很多个人或者机构忍不住要去拉票甚至刷票以求获奖(我本人也会拉票,但从不刷票),这就是在荣誉上对“小我”的过份追求。某次遇到某人,他跟我说了一句“你们这些分析师啊,说白了,在我们眼里,一文不值,也就你们自己在乎而已….”,呜呼,作为别人眼中的分析师,我不幸中枪;还好,我从来没把自己定义成分析师。

    再比如某位圈内人士,无论去哪,跟谁在一起,他都喜欢拍照合影,然后上传微信圈,这是他内心世界渴望自己的交际能力和交际圈子被人得到认可,以满足自己内心世界中“能力被认可”的小我。

    又比如某位圈内的高层人士,他每次发的微信,都是大道理满满的东西,他的目的是在告诉人家“我是高管,我很牛逼,我很懂道理”,在这些微信中,他内心的小我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满足。实际上他不知道,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他幼稚得跟小孩一般。

    更比如某位圈内的高层人士,从早到晚发的微信不是坐飞机就是交易,不是交易就是要战胜华尔街等宏伟壮志,人生的确需要正能量,社会也需要正能量,但正能量的传递,需要文火传承,正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太大了,只会过犹不及。

    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为什么会哭?因为在十月怀胎的时候,胎儿有着娘胎的温暖,有着娘胎源源不断的营养输送,有着优越的呵护环境……但是当他经受挤迫、挤压等过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好冷、好孤单、好饿、好无助….于是他开始哭,他的哭,其实也是在向周围的发出通知“我的小我没得到满足!”,所以,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人就有了对小我的追求欲。所以佛家里面追求的忘我境界,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将“小我”修行到无限小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本我呢?这要链接到我们的第二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开心?”。

    很多人经常会感慨“我为什么过得这么累?这么不快乐?”,开心和快乐一样吗?不一样。开心,是一股源自内心的喜悦;而快乐,是感官世界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的对应情绪。比如:耳聋的贝多芬为什么会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因为他的感官世界虽然接收不到外界音乐的刺激,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早已聆听到音乐带给他的喜悦。

    我们或许都为获得金钱、荣誉、地位而快乐过,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外界无法剥夺的,是不会因为没有获得金钱、荣誉、地位而失去的。所以,艺术家往往都是疯子,只有疯子,才有那股来自内心的源源不断的喜悦,也正是这股来自内心的源源不断的喜悦让他们忽略了外界因素的重要与否。我们经常都感慨我们的童年过得很快乐,虽然那时候我们没钱,没荣誉,没地位,但我们有童真,童真就是我们内心快乐的源泉,即便是给到我们一块橡皮泥,我们也可以玩的不亦乐乎,因为这个快乐发自内心,与橡皮泥并无多大关系。

    所以你过得开不开心,取决于你生活中是否有一股源自内心的快乐源泉,与外界的其他无关,所以身体和心灵,需要有一个在路上;所以如果你不热爱你的职业,那么你应该有其他的业余爱好。

从业者

    从业者分多种,为财而来,为名而来,为层次而来,为爱而来…..为财而来的人,财散人去;为名而来的人,名丧人走;为层次而来的人,高处不胜寒之后也终将离去;所以,只有为爱而来的人方能一如既往,无论他是否有财富、有名誉、有层次、有地位,因为他始终坚守着那份爱,那份激情。

    我有一个朋友,小我很多岁,从业经历也不过2年多一些,但他却在短期内累积了可怕的人气和财富,我一直很好奇他为什么能够快速成功,但一直找不到答案,直到某天我和他同往外地参加活动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得到了最好的答案。

    事件一:那晚我和他同住双人房,聊天聊到凌晨2点多,我已入睡,他也躺下,但他反复按手机,我问他什么事那么忙,他说“我好几个客户还在交易,问我行情,我想着他们肯定是重仓了,不然不至于这么晚没睡,所以我得陪着他们,即便不喊单不解盘,我至少跟他们聊聊天,也可以减轻他们的担忧。”迷迷糊糊中,我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我被吵醒了,睁眼一看,他开着电脑在写文章,我以为睡了很久了,拿起手表一看,才早晨五点半,我带着不理继续入睡。起床之后我问他“你昨晚失眠了?那么早起床写文章。”。他淡淡地回了我一句“我这两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因为我喜欢写文章,喜欢我的分析被行情得到验证的那一刻的快感。”,后来我想,这或许就是他作为一个从业者对这个行业的一份爱,而这份爱,让他的激情得以持续。

    事件二:有次他的客户特地从外省过来见他,而他担心因为自己年纪小被客户另眼相看,所以特地叫上我去作陪。吃饭期间,我很直接的问他的客户(年纪大概60岁)“张总这次过来的目的是怎样?然后达到你的预期目的没有?”,客户回答“我平时看他的文章,从他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他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他为人的真诚,我这次过来就只是想验证我这个判断对不对,现在看来,我的判断是对的。”

    我呆过很多公司,接触过很多同行,唯独有一个公司的状况让我觉得很无解,怎么一个无解?这个公司有着得天独厚的行业资源,老板是行业里面的高层次人士,员工也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而且都是从业四年以上的年轻人。按理而言,这个公司是一块足以让员工声名鹊起、财富增加、知识增长的沃土。的确的,从之后几年的情况来看,这个公司培养出来的员工,很多都在不经意间实现了财富、名誉和自我价值的无限增值,但也有多数人仍然停留在原地。带着无解,我去问了这个公司的老板,他说“你看到的那些做的好的,无论他们现在还在不在我的公司,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热爱,发自内心的热爱!比如同样是做内盘白银,张三比李四还早接触2年,但为什么李四却发现了国内诸多内盘白银在报价上的差异,并利用这个差异报价赚到不菲的利润,而张三却还始终停留在纸上谈兵做分析的层次?同样的资源,同样的环境,王五在我这里成为了全国知名人物,赵六却还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你也不能否认每个人心中对这行业的喜爱,但喜欢和爱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样的一段话,你让不同的人去写出来,给到外人的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传递的能量不一样。”

什么是能量?

    能量分多种,但大体上只有两种:正能量和负能量。有人做过这么一个试验:摆出三碗同样的米饭,每天对着第一碗说“你好香哦,好漂亮哦,我爱你!”,对着第二碗说“你丑死了,难看死了,我讨厌你!”,第三碗直接放置不理,不闻不问。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第一碗饭除了颜色稍微暗淡之外,别无其他;第二碗却变得又臭又黑,还发霉长毛;第三碗除了发霉长毛,也无其他。

    我们的情绪、思维、行动,都散发了我们的能量,而这个能量的正面与负面,会传递给周围的人和物。这也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居的原因所在。我很遵循伏羲八卦里面所谓的大自然是人类力量的源泉,所以我喜欢一个人走到山里面去赤脚行走;也很追求道家所说的道法自然的境界,所以我慢慢调节脾性;也相信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个说法。

    举个例子,我的办公室很奇怪,无论多坏的花草,只要没死,搬到我办公室一段时间之后,都能起死回生,并且愈发茂盛,而无论多好的花草,搬到我们员工区之后,都将凋谢,甚至枯萎死去。我想,可能是我身上散发的那种对生命的无限尊重和生命无限追求的能量感染了花草,我一直都很喜欢冯骥才的那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直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我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他们很喜欢聚在一起互吐苦水,抱怨这个社会,抱怨这个环境,抱怨这个世界,而我从来不参与这些,因为我怕,我怕自己在无形中吸收了他们身上的负能量,导致我的人生也变得很消极。每每这个时候,我宁愿选择去看书,去运动,甚至去打麻将,我从书中吸取正能力,从运动中去减压,从打麻将中去寻找短暂的快乐。

    我有两个很好的朋友,很喜欢看小说,穿越的那种,我从来不看,为什么?因为这种书除了给到我短暂的快乐之后,并没有给到我内心的喜悦,也没给到我更多的正能量,看完之后只剩下那种若有若无的飘渺,何必?

    我有个朋友,人家都夸他很有才,因为他貌似什么都懂,但我从来不觉得他很有才,因为他知道的东西,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对于生活、对于工作,并无多大的提升和帮助,对于他人,也没有很多积极的作用,生活需要的不是百科全书,而是解决疑难杂症、引导他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每个人都有负面的时候,我宣泄负面的方式只有两种:文字和运动。我喜欢把自己的心事都写出来,然后赶紧舒服了,或删掉或再也不看;我喜欢运动,把自己的压抑和苦闷通过竞技力量的运动在瞬间释放出去,然后洗澡睡觉。我觉得只有这两种方式,才不会害人害己的,才不会伤害我身边的人。

    一个人能否强大起来,看他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一个人能否强大起来,看他身上是否具备强大的能量;一个团队能否强大起来,看他们传递给彼此是否是正能量;一个强大的团队,能让人感觉到那股无坚不摧的气场和无法描述的默契。

什么是团队

   这世上有团队也有团伙,我举两个例子吧。

   案例一:我有个交往多年的朋友,他逢人就说他和我的感情如何深,我开始也一直觉得是。直到某天,我和他睡一起,我早上7点起来写文章(那天非农,我答应了网站写篇分析文章),但我万万没想过,我这件事会成为他调侃我的笑柄。他说“我每个月花点钱就可以叫人家写文章,而且还可以上财经网站的首页,哪像你,还那么早起来自己写,哈哈!”,如果是知己,你会懂我;如果不是知己,你的笑说明你对我的无知。

   案例二:记得很久以前,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差点流落街头,幸亏遇到以前在一个部门一起拍档的大姐,她无私地帮了我很多,她和她的男朋友收留了身无分文的我。那伙我没工作,没收入,为了照顾我的自尊心,她俩每天早上就放50或者100块在饭桌上,然后跟我说“今天我俩都没空,你去买菜吧,有空就烧烧饭啥的,别一天在房间里发呆,小心得抑郁症。”,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直到我离开那个城市。后来我得知她俩因为被人设赌局欠下巨债,我偷偷地回到那个城市,把设赌局的人找出来私聊,把她们欠的债还清之后,并警告赌场的人不准再设局害她们夫妇,然后我再去买了两张火车票,把她们强制送上了北上的火车,虽然至今再没见面,但每次讲电话,我们彼此心中都有着对对方无限的感激,也有着那艰苦岁月留下的无限感动。而相反的,后来我遇到了一个朋友,他某天好心突然送了我一个手表,本来很好的一件事,但那个手表却成了我的累赘,因为他每次逢人就说“你看,他那个表是我送的….”,多次以后,我再也没戴过那个表;我想过还给他,但这无异撕破脸皮,我只能把曾经那段友情以及幼稚的他封锁在我的储物柜里面,再不回忆。

    什么是团队?一个默契的团队需要时刻保持战略高度和战略目标的一致性。这个战略高度,指的是大家对彼此能力、喜好、习惯的认可,就想案例一说的,他连我对这个行业的热爱都不懂,他连我对自己职业的尊重都不懂(我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自己的手),而我的热爱和尊重,却成了他口中的笑话,何来默契?何来团队?战略高度的差异化,暴露了团队的貌合神离;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同样是帮助或者馈赠,有的人拿来作为加深感情的工具,而有的人则拿来作为茶余饭后炫耀的谈资,何来的默契?何来的团队?如果缺乏高度和目标的一致性,那这种团队应该称为团伙。

何为贫富

    贫富分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内心的。物质的无需解释,都懂的,所以有了土豪和屌丝的区别。

    内心的,可能很多人都没想过自己的内心是富还是穷,我先举个例子。

    小时候迷上了玩街机,经常撒谎跟父母要钱。但每次要个三块五块的,太麻烦!终于有一次,我骗妈妈说要交补课费200块,妈妈带着疑惑的眼神给了我。想想自己很傻,为什么要说补课费?导致我有那么几个周末都要早早起床背着书包出去;为什么要说补课费?村里面那么多同班同学都没去补课,就我一个人去补课了;何况这么大数额的款项的诈骗罪,最终肯定被父母发现了,狠揍了我一顿。

    后来我就想,那会的我,就是典型的心穷,因为心太穷,才会撒一个连自己都不会圆的谎,这种自欺欺人的谎言,自己现在想想都会笑。

    回顾这些年的所见所闻,举两个例子。

    这次在福州,遇到一个浙江来的同行,带着小秘去参加的。吃饭期间我问他“兄弟干啥的?”,他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演“我做**白银的….我自己的开的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这是我的秘书,一个月工资5000块…..”,言语之间不乏得意和炫耀,事后我们几个回房笑扯“神经病!3.15刚过,他还那么得意的说自己是代理这个白银平台的,更可笑的连注册资金这种事情都拿来炫耀,老子随便去深圳注册一个几千万的都可以,反正不花钱的。”,这就是典型的心穷,心里面实在没啥可炫耀了,拿注册资本和小秘来炫耀。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他是个很细致很有能力的人,但可能出身农村的原因,让他的内心有着一股农村孩子的自卑感,每每到了大场合,他都手足无措。后来我跟他说“贫富分两种,物质的和内在的。虽然在物质上,你暂时是弱势的,但就你目前所掌握的东西和资源,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都得不到的,这就是你现在最富裕的地方!你将来要做的就是用这个内在的富裕去改善你目前物质上的穷困!所以无论在哪个场合,你都没必要手足无措,因为你有未来,而很多人不知道未来,甚至没有未来!”。

    何时贫何时富,取决于你有没有一颗富态的心,也取决于你有没有一颗想富的心。

何为爱

    爱不仅仅是爱情,包括很多:亲情、友情、事业等等。前面说到的,喜欢和爱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为层次不一样。

    我每次给别的公司讲课的时候,我都喜欢问他们一句话“谁能告诉我喜欢和爱的区别?”,接着我会再问“在座有谁是已婚的?你为什么会跟ta结婚?”

就好比我们选择一个行业、选择一个职业一样,很多人进入金融行业的最初原因都是被财富神话所吸引、迷惑,进入之后才发现水太深,要么离去,要么欲罢不能,要么浑浑噩噩混日子。

接回前文(从业者)提到的话题:你是否足够爱这个行业?愿意为它倾注一生的心血,哪怕你穷困潦倒,生老病死,都不放弃?(这是否跟婚礼上的誓言一样)。爱需要用心,也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和恒心,事业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按照我的经验,从事一个行业五年之后,还没有做出自己风格、自己品牌、也没累积到原始财富的人,要么说明他不适合这行,要么说明他没在这行用心。

如果仅仅是追求财富、名誉和地位,那只会跟前文提到的一样,当这些都没有的时候,那只能离开这行;同样的,如果婚姻只是为了喜欢他的外表、财富、地位而在一起的话,那当这些都没有的时候,是否也会离去?

   所以,在你选择这行的时候,思考一下,你是否真的爱它?

   所以,在你选择一个人的时候,思考一下,你是否真的爱ta?

 

勿忘本我,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静心深思,真实的你是怎样的?是什么让你变得虚荣、浮夸、轻佻、浮躁、暴躁……这些对你而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没有它们的影响,你的生活是否将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轻松?

   精心深思,你过得开心吗?你为什么开心?你为什么不开心?是什么让你不开心?失去了金钱、失去了荣誉、失去了地位…..这些对你而言,真的是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吗?小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为什么那么开心?说明这些都是舶来品,是外界强加到你身上的枷锁。

   精心深思,你现在的事业做的好吗?为什么没做好?是因为你失去了本我?失去了团队?失去了能量?失去了富态的心?失去了对它的爱?

   勿忘本我,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在所有人都装正经的社会里,我只好装不正经

                                         ——李朋诚2014年3月31号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