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诚:道法自然,目标的最高境界
——浅谈金融投资
前言:这篇文章我是第三次修改,每隔一段时间、每一次阅读,都能给到我自己新的东西和心的东西。
相信在金融市场诞生之初,本来就无趋势可言,只是聪明的人类通过自己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技术指标以及分析工具,继而提出了"趋势"这个概念,继而再提出了"顺势而为"这个说法。
市场本无趋势,分析的人多了,就有了趋势这个概念,如果没有"趋势"在交易者心中先入为主的话,我们的投资过程或许会显得更加简单。
我们经常遇到这两种情况:第一,明知道上方是强阻力但却不敢做空;第二,明知道下方是强支撑但却不敢做多,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我们心中已经有了偏见,已经有了主观的趋势预判,于是就有了障碍。那么什么是偏见?偏见就是主观色彩过浓,以致对外界看法与事实产生偏颇;在市场行为包容一切的金融市场里面,偏见的后果就是亏损。
这好比"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佛偈的区别。所谓的“趋势”和所谓的“震荡”,都是我们心中的尘埃,如若心中无尘,那何需拂拭?
《道德经》里面说的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无生有,有生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那么金融市场诞生之初,有趋势和震荡可言吗?没有。那金融的最终点又有趋势和震荡可言吗?也没有。既然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为什么要苦苦追求?为什么要绞尽脑汁去发明、掌握多种技术指标去判断趋势和震荡?
道法自然——目标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怎么理解?它不是让我们不要没有目标,而是告诉我们没有目标就是最大的目标!这怎么去理解?我们又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事物的自然为纲,遵循万事万事的自然规律。就好比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那怎么去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拼命钻研技术?拼命掌握N种指标?拼命判断趋势和震荡?不是!那怎么去实现?我们应该先想一下,成为一个伟大的交易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执行力,你有吗?判断力,你有吗?不以涨喜、不以跌悲的心态,你有吗?人性弱点里面的“贪嗔痴恨爱恶欲”,在你的交易中会经常凸显吗?所以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交易者,我们要做的不是拼命的去钻研技术,掌握技巧,把握心态,我们要做的更多是完善自我,完善人性的弱点。
很多人进入金融行业的最初衷想法都是金钱。没错,金钱也是目标,也是行动的驱动力,但金融行业的最终极目标是金钱吗?不是!金钱只是金融行业有效运作的主要工具而已。那么金融行业的最终极目标又是什么吗?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都没想过,因为它的答案是很原始的答案,是几乎被人遗憾的字眼,我想金融行业的最终极目标应该是——资金的流通。在市场运作当中,资金的流通就意味着多空的交换,涨跌交错;在投资当中,资金的流通就意味着盈亏的交换,赚赔交错;在生活当中,资金的流通就意味着收获和付出的平衡,出入交错。
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三句话:投资三境界:一是勤奋+技术;二是经验+心态;三是人性+道德,而我们很多人之所以达不到最高境界,是因为我们只理解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境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三层——人性和道德。而人性和道德的提升,往往是来自于生活,那么金融在生活中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在生活中,资金的流通意味着收获和付出的平衡,出入交错”。但是在金融市场(或者说在金钱世界)的巨大诱惑面前,我们往往只想着收获,但从来不去想着付出,我们获得了金钱、地位、名望、欲望的满足等等,但我们付出了什么?
见过很多天赋很高的人,在投身金融行业的短时间内获得了不错的名利,但他们最终都迷失了自我,在金钱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沉迷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彻底沉沦。物质生活的提升,并没有提升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人性和道德的提升。再问一句,你付出了什么?如果你没付出,你的投资生涯已经处于失衡,人生的天枰也将处于失衡,盛极而衰的出现将显得不可避免。
所以回到我们刚才探讨的金融行业的终极目标——资金的流通。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份子,我们投资金融行业的目标更多的也应该是促进资金的流通,其实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道德和人性的流通。我不难理解索罗斯为什么可以持续捐款,因为每一个在金融行业里面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双手沾满鲜血的侩子手,所以索罗斯完成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流通,也是对于收获(上天赋予他投资的天赋)和付出(他从这个天赋里面获得的东西)的一种平衡,更是对于人性和道德的一种流通,一种对于真善美的传递;所以我也不能理解巴菲特的裸捐之举,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大师境界,最大的无私成就了他们最大的自私。
对于我们而言,或许我们无法成为索罗斯巴菲特那般伟大的大师,也无法去完成更多的资金的流通。但我们应该可以去完成更多的自我的人性和道德的提升,也去完成对于生命中的那份真善美的传递,尽量去保持那份我们生命中收获和付出的那份平衡。
道法自然,目标的最高境界。
李朋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