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俗迥异的各民族婚宴/古老仡佬族婚俗:新娘敲掉牙才敢娶

(2010-12-22 18:37:42)
标签:

鲁南

宋体

白族

追姑娘

仡佬族婚俗

文化

分类: 明牌编辑

风俗迥异的各民族婚宴

 

中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各名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昌盛。但由于地缘广大,人口众多等影响,各民族风俗习惯迥异。就拿结婚这一喜庆事来说,各民族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与鸡有关的苗族婚宴

    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恋爱,傣语称为“约骚”。当地汉族称为“串姑娘”。傣历新年那一天,傣家竹楼里到处可闻一片杀鸡声,鸡烧好后,便见姑娘穿上盛装,把鸡肉拿到集市上去卖,等候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兴高采烈的小伙子纷纷前来问价,如果姑娘说:“吃了再称。”吃后又加倍要钱,便是不喜欢了。若姑娘喜欢买鸡肉的小伙子,姑娘便会递给小伙子一个凳子,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这时,小伙子说:“我们傣家有句俗话:‘一起吃才香,一起抬才轻’,来我俩一起吃,鸡肉才会更香。”姑娘对说:“我们傣家也有句俗话:‘放开来吃才香,放开来才利索’,这里人多嘴杂,干脆我俩抬到林子里去吃。” 

    苗族人在选择结婚良辰吉日时,南方父母一定与媒人同赴女方家商定。女方家杀公鸡一只,煮熟之后,双方共同观看鸡眼,此礼仪一般在深夜举行。如果鸡的双眼全睁或全闭,则表示吉利;如果鸡眼一只睁着一只闭着,则认为不吉利。看完鸡眼,双方就开始协商婚期,一般订在“午日”或“子日”,苗民认为这两个日子是大吉大利之日。

居住在贵州省织金洞风景区新庄村边远山区的苗族人忠厚老实,勤劳朴素,他们的恋爱方式是在“晒月亮”、跳花节、对歌、赶街等集体活动中认识结交。提亲这天,男方家请人带来两只大红公鸡到女方家来,但这两只鸡必须当众杀死,用两滴血放在酒里混合后让男女双方饮下,表示百年到老;鸡心、肝不切破按原样煮熟吃下,表示永远不变心;鸡肠子也不切断,吃了后表示连接一起,永不分离。吃这些东西时,有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说一些吉利话和比喻词,这桩事就算定下来了,这就叫吃鸡酒。

 

盛行新娘茶的广西流域

    在广西流域十分盛行一种新娘茶,新娘茶就是新媳妇第二天必不可少的第一件事——给亲人敬茶。这天新娘早早起床,一边生火烧洗脸水,一边煮茶。新娘茶的水须是某一口井的一天中最早挑的那担水,水和锅都不能有半点油星,这样才吉利。烧好水后新娘子就服侍家婆起床洗脸,而后由家婆把准备好的一百个茶子、十抓茶叶(一定要老茶叶,叫茶婆,越老越好,取“老婆”之意)双手交给媳妇,喻意新婚夫妇将是百子千孙。新娘子接过茶子茶叶再一次洗刷锅头,觉得没问题了,才放入茶子茶叶煮茶。

    新娘茶第一杯敬丈夫,茶水中要放一块四四方方的米花糖,意指男子汉大丈夫可以四海为家。丈夫接过妻子献上的茶时,新娘还要唱道:“送给一杯红红茶,望夫富贵又荣华,敬上一块四方糖,望我夫妻恩爱长。”丈夫喝茶要喝到底,才显有男人气概,接着是丈夫回敬妻子,新娘子则抿抿,千万不能喝干,否则人家会说这个女人没家教,口大无财不中用。

    接下来新娘子给所有的宾客敬茶,由丈夫引着,按先长后幼、先亲后疏、先男后女、先近后远的顺序敬。受茶者也不是白喝,得给新娘一个封包,钱不论多少,唯独舅父的封包不能轻的。这些封包一律归新娘所有,当私房钱。筛完茶,男家两次宴请所有受茶的宾客,饭后新郎、新娘去娘家认岳父母。临行前,新娘子则再次筛茶给公婆,还得说:“我明天就回,请两老别挂牵。”

 

掐新娘吃辣子面的白族人

白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和集会。三月街、绕山林、鱼潭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本主会以及集体劳动等场合,只要是青年男女有意。都可以通过唱调子彼此相识,谈情说爱。在被誉为热水之源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西山地区,青年男女如果不会唱调子,找个对象都十分困难。

在白族,新郎来接新娘时,新娘是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背着出门去婆家的,即使到了婆家,也是由哥哥或弟弟背着,快步跑进新房。为什么这样着急呢?因为按照白族的习俗,新娘来到男家时,那些参加婚礼的小孩是最难对付的。他们往往会蜂拥而上。一边朝新娘撤米花,一边争着用手去掐新娘。这是为了吉利。

也有的白族地区,迎亲队伍刚一进门,新郎新娘就像参加百米赛跑似的,争着跑进洞房抢枕头。据说谁先抢到枕头,就预示着将来谁当家。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喝辣椒酒。酒本来就辣,再加上辣椒,很难下咽。在白族语言里,“辣”与“亲”的发音相近,酒加辣椒意味着亲上加亲。新郎新娘共饮辣椒酒,表示亲亲热热。有的地方还将辣椒末撒进火盆里,辣烟四起,呛得人们喘不过起来。新郎信念吃喜面时,也要放很多辣椒。

 

吃饭讨彩头的鲁南山区等

    居住在滇南哀牢山的叶车人,其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当新娘被接到夫家后先要进入大房,向供桌上象征祖先歇脚处的一块篾笆叩头,面向酒席长辈行埋头礼,表示心甘情愿嫁给新郎,海枯石烂心不变。在婚礼中,要吃夹生饭,这夹生饭必须蒸至5成熟,使其外熟内生。叶车族人认为新娘吃夹生饭是添丁的好兆头。

    在鲁南山区一带流传着一种“离娘饭”的习俗,顾名思义是离开母亲的最后一顿饭,有道别饯行之意。“离娘饭”一般在婚期的头天晚上进行。据说,新娘只有吃好这顿饭,将来的日子才能甜美幸福。饭桌上按长幼落座,新娘的母亲张罗酒菜,并要亲自掌勺。主菜是新郎家上午派人送来的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这道菜称“离娘饭”,意味着女儿离开娘以后定会大吉大利。另外,配有一碗水饺,一碗面条,一碗大米干饭。饺子预祝新人早生贵子;面条则喻婚姻天长地久;大米干饭就是白头偕老之意。饭菜备齐,母亲落座,新娘首先起来,端起米饭递给父亲,父亲接过绕桌一周递给哥哥,哥哥端起碗举给新娘,新娘马上衔上三口,吐在早就放在桌子上的手帕里,婶子或嫂子迅速将手帕包拢装进新娘的衣袋,让她第二天带到夫家去。

    随后,大家开始吃喝谈笑,新娘要说些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叔婶哥嫂教育之情的话,长辈们要再对新娘交待一番,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这时新娘悲喜交集,情不自禁落下泪来。弟侄见了,高兴地叫,说这是给他们留下的“金豆子”,引得新娘破涕而笑,大家也就含笑同乐。随即席散人去,各自为明天的出嫁仪式做准备。(据《风景名胜》)

 

古老仡佬族婚俗:新娘敲掉牙才敢娶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仡佬族的婚俗至今保留着许多原始的古俗,是研究人类古老婚姻史的活材料。比如,订婚时,要吃“鸡卦酒”,这是杀鸡后用鸡股骨占卜求吉利。“鸡卦”谐音“吉利的卦”,目前已不再按原始的“神判”那种形式去细细讲究鸡股骨上的纹样是吉是凶,而是把吃订婚酒统统称吃“鸡(吉)卦酒”。

吃“鸡卦酒”是在姑娘家举行的,未来的女婿上未婚妻家认岳父母,向岳父母敬献“鸡卦酒”,第一碗酒必先敬献给岳母,岳父在吃第二碗酒时也要恭维老伴一番,说“娃娃是她养大的,要由他娘作主。”有人说,这是人类母权制在婚姻上由母亲做主的遗风。

仡佬族女人出嫁时要自动打掉上颚大齿1-2颗,说是怕女人伤害夫家而产生的习俗。还有“把门枋”、“追姑娘”和“打湿亲”习俗,在仡佬族婚俗里也很有特色。“把门枋”是新娘离家出嫁时,要双手紧紧地拉着门枋表示不肯离去。这时候,媒人就要过来强行拉开新娘的双手,牵着新娘离开娘家。

“追姑娘”是姑娘出嫁前要放声号哭,唱“哭嫁歌”。出嫁前还要乘人“不备”而“逃跑”,让嫁家婶娘嫂子等女亲戚把她找回来。离娘家出嫁前要拜别娘家祖宗,姑娘的父亲要解开她衣领边的扣袢,表示出嫁了的闺女已不是本家氏族的成员而加入夫家氏族中去了。

“打湿亲”则是在新娘娶进夫家之时,一跨进屋,就要用夫家准备好的清水洒向接亲的人。传说这样可让清水淋去邪魔求个吉利。

还有一些和别的民族相异的,即仡佬族往往是新娘出嫁时,要撑着伞由迎亲和送亲的人伴送步行到婆家。到夫家后也不兴拜堂,直接就被引入洞房。嫁装也不是在出嫁的喜日里带到婆家的,而是在生下头胎小孩满月后,才由娘家把嫁妆送到夫家。

仡佬族的婚姻,多为父母包办,重彩礼,现在也改变了,选择吉日后,迎亲这天,新娘由接青人和送亲人陪同撑着伞步行到婆家不拜堂,直接把新娘引入洞房。(据国际在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