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www.zhuixue.net/pingmian/130603.html
立体构成教学随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而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设备技术等均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
1.构成形态多元化
当前立体构成教学重视纯抽象几何形态,忽视自然形态,强调“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使强烈的几何形设计风格影响着今天的产品设计,缺乏人情味、自然趣味与原创性。因此,在立体构成教学中需得克服在表现方法上的枯燥和形式趋于单一的局面,不能过于强调理性分及抽象性训练,而忽略生活原型对直观感受的启发。要使立体构成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的造型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和多向思维能力。例如,仿生构成设计早已在建筑、景观雕塑、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生动活泼的形态很受人们喜爱,但在立体构成教学与训练时对此关注不够,学生训练时感到枯燥乏味,造型空洞单调,显然忽视了对生活与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另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数码技术的推动下,立体构成已经发展为与声、光、电等技术相结合的具有闪光、旋转、震动、音乐等“运动”特征的全新的构成艺术形态,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图1-29与图1-30)。这种新的构成形态被称为“光、动”立体构成。
2.重视材料的情感属性与形态心理
立体构成材料的情感属性很少被人关注,人们只看重形式美,注重构成法则与规律。从精神层面来看,物体的材质所赋予的情感属性更能影响人的内心,引发情感共鸣(图1-31至图1-33)。
形态心理在以往的立体构成教学中不被重视,因为人们只喜欢关注形体的外表特征,对其形态所带来的深层次的心理感受与反映探讨不够。事实上,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已深刻地影响到各个方面,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开始普遍研究形态心理并应用于设计实践,这也是他们在现代设计方面总是领先于我们的重要原因。
3.虚拟设计与表现
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不断丰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表现已成为现实。其“虚拟”性为立体构成的创造提供了自由度与灵活性,其效果令人惊喜、甚至震撼。计算机辅助技术对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图1-34至图1-36)。
文章来自:中国历史网lishi.zhuixue.net
www.zhuixue.ne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