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总是害怕受伤害

(2012-01-29 17:10:04)
标签:

杂谈

    网友凌子提问:肖老师好,我从小到大受到很多外人伤害,一直不相信亲人之外的任何人,但一直最信任我的二姐和丈夫,但一次意外事件打破了我对她俩的信任,现在我不再相信任何人,我总把任何人往坏处想,总怕别人会伤害我,只想躲避和任何人的交往,我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才能走出来

 

   肖慧明回复:凌子你好,你因为从小到大受到很多外人伤害,所以之前不相信亲人之外的任何人,后来由于意外事件连最信任的二姐和丈夫都不信任了,以至于现在总是害怕任何人伤害,会躲避和任何人的交往,你这种害怕再受到伤害封闭自己但又渴盼走出来的心情我很理解。

我总是害怕受伤害

    表面上看你害怕受伤害的问题有一个扩大化过程:怕外人伤害——怕亲人伤害——怕所有人伤害,以至于你封闭了自己。但实际上,外在不论害怕任何形式任何程度的伤害,其实本质上都只有一个根源:你有一个或多或少受过伤害的心。这颗受过伤害的心来源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背景,在心理学上最早可追溯至幼年0至1.5岁的时候,那时是一个人心理大厦奠基的关键时期,它形成一个人一生人格的安全与信任感。如果心理大厦的基石安全稳固,一个人就会在与社会他人的接触中有安全信任的品质,如果心理大厦的基石不健全,在以后的生活中又始终没有得到疗愈,人就会一直带着一颗有伤口的心与人相处,与外界交往,结果因为内心不安全就会在与外界接触时因为害怕而处处小心处处防御,成了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试想一下,人的肉体如果有一个伤口未愈合,这个伤口与外界接触时会把每一个接触对象都理解为伤害者,只是或轻或重而已;如果一个健康的身体与外界接触,对伤害的理解就会客观得多,只要不是动机和行为二者俱全,一般都会得到谅解。心理层面的受伤也是同样道理。为了得到安全不再受伤,人们可能委屈自己不敢追求优秀与卓越或好的人际关系,不敢再与外界接触,因为别人都可能是伤害我们的“坏人”,我们就是这样用我们的心来投射外面的世界的。

    所以要想调整自己从内心的困局里走出来,建立你想要的人际关系,就不要再仅仅象以前那样向外看,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问题,把别人往坏了想。既然这么做无济于事,你要开始调转方向向内看,你的每一次害怕受伤或已经感到受伤的难受其实都有你自己内在的原因,别人再坏也只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当下一次你又想到看到那些伤害你的人,想到看到那些令你感觉害怕讨厌的面孔,你注意观察一下你自己内心的感觉,有一个不舒服的感觉,参透这个不舒服的感觉,与它共处,就是这个感觉搅扰你,它就是你困惑问题的根源,它就在你的体内,它是你自己的问题,它不属于别人。当你不再害怕这个感觉,不再回避这个感觉,你才不再封闭自己,回避他人,才有可能与别人建立共融的良好关系。

    人和人的关系是我们每天生活的核心,我们可以从关系里看到我们内心的现实:信任与怀疑、自私与无私、勇敢与懦弱、自卑与自信、美好与丑陋、、、、、、人格的完善程度决定了我们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每一个不和谐的关系都反应了我们内心的不和谐程度,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反应了我们内心的和谐程度。

    去认识你自己,面对自己的伤口,我们才能将自己从痛苦困惑中解脱完成疗愈。不再害怕受伤害,我们才能走进别人的世界,也让别人走进我们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