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总是三分钟热度

(2011-04-12 13:40:17)
标签:

态度

情感

在公司上周的心理茶室里,一位女士焦虑地讲述了自己的烦恼:近20年来,她换了很多工作,一贯的反应是如果不喜欢了,她会毫不可惜地丢掉,再找一个新的,对她来说这一直不成为问题。可是,近一周以来,她却陷入了焦虑的痛苦,嗓子因上火都沙哑了,原因是她又想要丢掉一份新工作,但这次的反应却没有那么轻松,她反复说“我很焦虑,我都40岁了,这份工作我本来很喜欢,做得又好,又很受器重,但我发现自己又想要辞职了,看来我这三分钟热度还真是个问题,以前从没感觉这是个问题、、、、、、、”

     这位女士叙述完毕仍带着焦虑看着我,期待着咨询师给她一个答案或者解决办法,我不知道答案,我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我只能陪着她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运用我所创立的内观整合疗法,我请她向内观察,找到自己的焦虑感,并与之融为一体,然后去觉知自己的想法,觉知自己的感受,什么也不需要期待,该发生的一切自会发生。她很信任我,慢慢地,她的焦虑情绪开始下降,她的面部表情开始松弛下来,当焦虑得分由10分下降到4分左右时,她说“我可能只能降到这个程度了”,“是么,只能降到这个程度了”,我轻轻回应着。无为的治疗不会干预任何治疗中发生的事,无为的治疗会接纳认可治疗中发生的一切,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无为是无心而为。

于是她接下来说“又下来2分、、、、、还有2分,这回真下不去了”。我请她去注意,当她说“真下不去了”是什么意思?她停顿了几秒钟,突然她若有所思地笑了:“我明白了,如果我的焦虑归零的话,我就不能向大家倾诉了,就无法让大家同情我了,而我就必须自己克服困难和懒惰去努力,我的潜意识对此有些害怕、、、、、、、”说话间,她的焦虑已经归零,她的焦虑情绪已经烟消云散。

 

她处于顿悟中、、、、、、所有人都在沉默地等待,好奇地注视。

她的顿悟与禅宗弟子的不同是她不需要经年累月的准备,在咨询师无心无为的陪伴下,她节省了很多参禅悟道的精力和时间,长驱直入地越过了那道悬崖,越过无明、、、、、、

当她再次与大家交流时,她肯定地知道:以前的自己因为惰性害怕困难所以很多工作开个头就结束了,并且总是用不感兴趣去合理化;现在的自己对这份工作很有兴趣,再也没有理由合理化了,所以问题显现了,加之年龄、经济等因素所以爆发了焦虑、、、、、、一旦明白了这些,感觉非常轻松,现在的自己可以勇敢踏实地面对工作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学习充电才能深化目前的工作能力,才有可能将工作持续下去。她很确定自己会成为新工作的主人。

女士通过与咨询师的对话,在10分钟内解决了持续一星期的工作焦虑后感觉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原因很多朋友都说过,我自己也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但仍然无法解决心理的困扰,以致于又要辞职,与咨询师的对话有什么不同呢?

在生活中遇到不能持续做事的人,我们往往都能给他们讲“持之以恒”的大道理,但发现往往收效甚微,道理人家都懂,就是做不到。这就是心理治疗和思想工作的区别,咨询不是讲道理,在咨客的困惑面前,咨询师不扮演先知,同样的外在表现根源却可能千差万别,敢说不知道的咨询师一定是一个好咨询师,他不会以自己的观念先入为主,他们只是耐心地陪伴来访者探索他们自己,来访者只有亲自走过了那条路,他们才会切身明白,而不只是头脑明白而已。

咨询师归根到底只做一件事,陪伴来访者认识他们自己。

 

                                                                                  2008-08-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