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临江仙》赏析
原词: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临江仙,是南宋词人陈与义所作。陈与义所处的时期,正是国家征战,江山苟安之时,高宗皇帝对金人一再妥协,委曲求全,而广大的爱国人士则力主抗金,尤其是部分爱国将领,更是一腔热忱,誓赴国难。词人陈与义也曾投身疆场,挥戈向北。后闲置,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就的。
这首词从格律上来讲,对仗工整,收放有力;从内容上来讲,大气磅礴,荡气回肠;从意蕴上来讲,飘然洒脱,信马由缰;从思想上来讲,斗志昂扬,壮怀激烈。所以,这是两宋词坛上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词。现在我们来对这首词进行一下赏析。
首先是该词的语言。
从整首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自身当年意气风发,呼朋引类,与众豪杰相聚为伴,还曾经开怀畅饮,尽享人生快意之事,现如今已是二十年之后了,回想起当年的所经所历,不觉大发感慨,甚觉当年不易,闲来无事,雨后登高,慨叹古今时事变迁。
作者用上下两阙短短六十个字囊括了非常多的内容,纯粹以意象入词,倍显凝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极高的艺术手法。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因为要写明白自己当年的豪迈之举和今日的淡淡哀愁而长篇大论的铺陈,而是把这些内容都化为一个个的意象,即用简练的词语勾带出喷薄的情感,词在纸面,情在内心。可以看出,这首词中的意象有:午桥,酒,众豪英,长沟,水,月,杏花,影,笛奏,晨曦,小阁,新日,渔唱。不难看出,里面有显意象,如“午桥”、“月”、“杏花”,也有隐意象,如“酒”、“水”。同时有不具体的意象,如描写声音的“笛奏”、“渔唱”。其中,隐意象由显意象影射而出,使整首词的语句简洁明快,含义颇丰。同时隐意象的使用也使整首词气质优雅,不落俗套。而不具体的意象的使用,则使全词拥有了立体感,使其形神兼备,余音绕梁。
从全词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小令,一般来说,小令应在其短小精悍的内容上表达一种简单的情绪,如晏殊的《蝶恋花》,而这首词却在长度有限的基础上描绘了宏大的内涵,也就孕育了绵长的精神要旨,即矢志复国的壮志豪情。这一点可以从整首词描写的场面,景色,行为等等之中看出。这在宋词当中是不多见的,非常具有典型性。此外,此词的写作还拥有时间跨度,词中已经说明白了,是二十年。在如此的时空穿梭之中,作者从容不迫的放下这头,拾起那头,显得运笔自如,气定神闲。整首词虽然具有很大的时空跨度,但由于作者能做到收放自如,错落有致,所以作品的文辞显得精准明确,有条不紊,使人读起来不得不感叹作者对语言娴熟的驾驭能力。
《临江仙》一词,从文辞上来讲,以点带面,面面俱到,以极小的篇幅蕴藉了丰富的内容,语言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所刻所画之物皆呼之欲出,在语言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其次是该词的文学性。
一代有一代之文章。宋词是两宋的代表文学样式。一般说来,像小说这种明清两朝的代表文学更能反映社会现实,更能孕育光辉的思想,而唐诗宋词这类言简意赅型的文学作品以关注社会的某一点为多,不大会反映整个社会的面貌。当然,这一方面是限于篇幅短小,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文学上的主流意识不在于此。而陈与义的《临江仙》显然是个另类,从体裁上来讲是宋词,但是从文学思想上来讲,却可以和明清的小说竞相峥嵘。以下先从意蕴上做一下简要分析。
本文的开头已经说过了,陈与义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与南宋交替之际,异族铁蹄的铮铮之声,已经唤醒了宋室志士仁人的报国热情,无数的热血将领都矢志不渝的进行着光复河山的民族大业,其中,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连呼三声过河而死的宗泽和誓将直捣黄龙府的岳飞。陈与义也属于这种民族英雄,也充满着无尽的胆量和不屈的精神。所以,在这首词里,作者把一腔的家国之情化作一个个的文字融了进去,词中的每一个字都燃烧着作者千丝万缕的深情。这样一来,这首词就拥有了极大的思想内涵。同小说一样,拥有了自己的主题与思想。
先来看一看上阙所表达的意蕴。
词的上阙写的是二十年前豪情奔放的情景,当年的作者和众多的英豪一起,纵情畅饮,谈笑风生。同时,也偶尔小抒雅怀,吹一支笛曲,自我陶醉一宿。此时的作者,意气风发,何其的快意!这真是一幅轰轰烈烈的画卷!整个上阙大气恢弘而又不失绵柔轻快,如果是小说的话,恐怕这已经到了高潮部分了。
再来看下阙。
下阙的笔锋陡然一转,便直击如今的情形。如今,江山失去半壁,主上无心复国,自己一腔的愤懑之情无处排解,真是报国无门!此时的词人,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于是,不由得感时伤事,慨叹古今的世事变迁。下阙与上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十年前后的落差使得词人有着说不出的愁绪。词的格调至此也显得忧郁,低沉。此词犹如一部小说,上下两阙的情形与格调便犹如情节的设置。而这“情节”设置的十分巧妙,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使主题马上得到了升华。
从全词的中心思想上来看,此词表达的是一种忧心家国,心系天下的正统的伦理道德,无论是对当时的舆论导向还是对现代社会的精神指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以上,是对该词的文学性做了一个简略的分析。
陈与义的这首词,语言简洁明快,上下两阙对仗工整,全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韵律,此外,整首词飘然洒脱,充满着一种隽秀之美。从思想上看,全词寄寓深远,主旨宏大,在表面的感慨之下透露出一种捍卫国家尊严的凛凛正气。此外,该词“言尽而意延”,读完之后留给人的是无尽的深思,使读者觉得有一种浓浓的精神和韵味始终萦绕在脑际,不可摩去。综合诸多方面,陈与义的这首《临江仙》确实是两宋词坛上不可多得的一首佳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