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柔情一把扇

(2013-07-12 07:26:19)
标签:

杂谈

酷热

纳凉

千古

   入夏以来,高温天气持续,坐在空调屋里不由得想起上世纪80年代前的夏天,一般的百姓家里不要说空调,就是电风扇也很少有。那时普通市民在高温的暑伏天中,只能用扇子纳凉,对抗炎夏酷暑。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据说在商代就有了扇子的雏形,但不是用来纳凉的,是帝王,王后障风蔽日所用,有侍者手执,象征着权利和地位,后来演变成一种仪仗,因此这扇也称为仪仗扇.后来慢慢地扇子才作为一种纳凉的工具进入人们的生活。相传是周昭王命人用青风,丹鹊的翅和尾制做了四把扇子,让宫女为他打扇,果然凉爽无比。渐渐的,这种扇子就流传开来,成为人民纳凉的工具。

   后来扇子不仅作为一种纳凉的工具,而且有了多重身分和意义。我们印象中的诸葛武侯总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一把羽扇,让诸葛亮变得沉稳自信,风流倜傥,扇子成了智慧儒雅的象征,反而取带了它纳凉的功能。相传书法家王羲之为一位卖竹扇的老婆婆的竹扇上写了几个字,扇子就身价倍涨,供应不求。后来一些文人雅士就喜欢在扇面上吟诗作画,以此抒情达意,或作为礼物赠予他人。历史上有不少画扇佳作,如《竹雀扇》,《枯木寒鸭扇》等等,这时的扇子已变成了一种艺术品.

   班婕妤的〈怨歌行〉中写有:“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控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筍中,恩情中道绝。”在班婕妤眼里,女人好比一把扇子,需要时就出入怀袖,捧在手心;过了夏天不再需要时,就被弃置箱中,无人问津。由此,扇子成了弃妇的象征。

   扇子的品种很多。富余人家用宫扇,绢帛扇,羽毛扇,折扇,贫苦百姓家用极便宜的大芭蕉扇及竹扇。文人墨客最喜爱折扇,除欣赏有名人题诗及绘画的扇面外,在扇骨上都有很讲究的吉祥图案吉祥祝语。大家闺秀都喜爱团扇,有全家团团圆圆的寓意。记得有一首名谣唱到:“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这充分体现了老百姓对扇子的热爱。我忘不了那居住在大杂院一般市民喜爱用的“芭蕉扇”,每当举扇徐徐摇起,风特大特凉爽。炎热的夏日使用大芭蕉扇既可清热消暑,又可驱蚊蝇。回忆过去人们手摇大芭蕉扇扇风纳凉的情景,也是一幅别致的胡同风景画。

  一把小小的扇子掀开了多情的夏天,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也带来了一段段凄美动人的故事。现在手摇扇这种纳凉工具已渐行渐远,但名人题字绘画的折扇早已成为收长爱好者珍存佳品。

http://s12/mw690/6f9230e8g7ced46828d9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