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怒惩门卫改规矩

(2018-03-01 13:56:43)
标签:

历史

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初四三更天的时候,夜巡紫禁城的守军发现寿安宫的方向发出一片红光照亮了天空。为首的守军心说不好!着火了!说时迟那时快,一行人急匆匆赶往事发地。

这时,宫内几个把门的太监正在呼呼大睡。听到守军急促地叫喊和敲门声,他们才知道,原来自己把守的重地已经失火了。然而,既惊慌而又非常“清醒”的总管太监却坚决不给前来救援的守军开门,还朝外边大喊:“别敲了,如果惊动了万岁爷,你可吃罪不起!我们自己就能解决!”守军仍不死心,更加急切地边喊边敲:“总管,水火无情,若是着连了宫殿,你吃不了兜着走!”为首的太监就是打定了任你千方百计,我有“一定之规”的主意,说不开就不开,无论如何也不能坏了宫里的规矩——不允许私放护军进入内宫,以防发生意外事故。你们这些巡逻的,整天就知道大惊小怪的,简直是娶媳妇打幡儿,瞎凑热闹。反正你们不敢冒然闯进。无奈,县官不如现管,外围的守军是干着急没办法。

原来,寿安宫是乾隆帝送给他母亲七十岁大寿的生日礼物,虽然还处于装修阶段,但皇帝还是特别关心这项工程的,还经常过问进展情况。说也凑巧,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大意,不慎掉落的星星之火,加上夜间的阵阵秋风,便引燃了宫殿上方的遮阳席。

总管太监心想,幸亏火势不大,燃烧面积小,遮阳席没了可以重新弄上去。总起来说,结果还不错,宫内的大小太监及闲杂人员迅速将它泼灭了。否则,还就真地摊上大事了。此时,他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总管太监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既没有人员伤亡,又没有损失什么财物,而且没破坏到宫殿的主体建筑,最主要的是他们这些把门的人坚持“原则”没坏了宫里的规矩,万岁爷肯定不会怪罪的!哪知,第二天,正当总管得意之际,乾隆帝降旨,宣所有大臣及夜间宫内值班人等一律到殿开会。太监们面面相觑,疑惑不解。

此时,只见坐在龙椅上乾隆帝勃然大怒。他高声说道:“你们说,是火情重要,还是规矩重要?”上朝开会的群臣弄不清楚为什么万岁爷问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问题,个个都支支吾吾:“这…………”。但是,总管太监是死鬼心里明。他心想:亏得我英明决断,没让守军入内,瞧,守军不懂“礼数”,惊动了万岁爷不是?这规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谁敢改了?麻烦来了吧!他正美美地走神呢,只听乾隆皇帝“啪”的一声拍响了龙案,并随即站了起来,愤愤地说道:“宫苑内着火了,值班人等却浑然不知,居然是被在外巡逻的护军发现的,更令人气愤的是守军敲门请求支援,你等却拒绝开门。这若是火势凶猛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你等拿着国家俸禄,不尽本分之事,这就是渎职!依据你们各自的情节严重与否,听后处理吧!”那个总管当时就瘫倒在地。

几天以后,乾隆针对宫内着火一事下发的诏书,特严令宫内太监:“嗣后,凡宫内园庭倘遇此等意外之事,该总管等即行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扑救。不即行开门,必将该总管等从重治罪”。当然,火灾当晚的那个总管太监与值班太监等人,自然脱不了渎职的干系,受到了严肃处理。

作为一国之君的的乾隆帝敢于修改陈旧的规矩,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大局为重,严厉惩治了那些只抱着所谓的规矩不放,实则明哲保身,极不负责任的太监。这在当时来说,是很值得点赞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