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痴人梦话说历史杂谈 |
以前笔者曾有个愚钝的认知,那就是相较来说古代人口少,各方面都不是很发达,应该不存在生态隐患问题。但是后来痴人经浅读史书,才懵懂地了解到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繁荣,亦有其繁荣下的隐忧。
这百姓有钱了,自然会想到享受,可劲儿地折腾一把;这政府有钱了呢,有的人就像捞点儿政绩什么的,多往上爬爬,会搞些人人都看得见的面子工程;如果攒起来让钱闲着的话呢,那只是过惯了穷日子的老太太们的想法了。有宋一代,经济实力还是够可以的了。所以,不少地方都搞起了房地产开发的行当。什么宫殿、陵墓、皇室、官邸、富贾私宅、寺院、道观以及防洪工程等等啦,他们是能建的,就绝对不修啊。这样一来呢,就极大地刺激了市场对木材的需求。
那么,所有的建材来源于哪呢?当然是树林儿喽。于是,一些经销商便把手伸向了已成年的树。
不假,搞建设需要木材。同样,老百姓的生活也离不开木材。他们需用木柴取暖做饭呀,咋办?该砍树的时候,就砍呗。这时呢,气候可就翻脸了。据人家史书上说呀,宋初期的气候条件还是不错滴,可过度地乱砍乱伐,后来,竟导致了南方的荔枝全都给冻死了
。嚯,这若是杨贵妃还活着,非让他们移花接木不可。
还有广州那个地方,也邪门儿了,曾经是“大雪三日,积盈尺余”呀。气候变冷了,植物还愿意长?嘿,这可真应了那句话,越穷越出汗
,越冷越打颤啊。尤其是北方,呵呵,本来离太阳就远,这影响了农业生产不说,燃料的需求量还急剧增长。咳,这不,出现木柴荒了吧。
这当时发生木柴危机究竟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呢?咱就说那些祠堂、历代帝王、功臣等陵园里的树什么的,都被砍个精光当柴禾烧了,这也别说什么对祖宗大不敬之类的话喽,先顾着活着的吧。更可笑的是,在宋高宗赵构当政期间,竟还出现了掘坟拆庙的现象,甚至那些可观赏的花卉也被连根儿一并刨了去当木柴了。诶哟哟,谁还管得了谁呢,很多贫民就活活地给冻死了。
北宋末年的时候呢,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左右。人长,地不长啊,这僧多了,肉少了,怎么办呢?诶,要说人家宋政府还真有法子,给它来个“精卫填海”。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他们大规模地围水造田,呵呵,估计呀,现在的堰塞湖就这么“来”滴。诶哟外,这招儿可不咋滴,你想呀,农业的开发,气候的变迁,加之对森林的砍伐,这么多的压力
,等于让地球进入了一个承受不起的怪圈儿,想没隐患都难喽。
看吧,黄河、汴河的河床抬升了。更为严重的是,黄河还裹着大量的泥沙流入了汴河
,导致汴河河床越来越高,有些地段呢,比外堤地面还高出几米多呢。这不遭遇洪水才怪呢。
值得深思的是,木材荒、木柴荒、农业生产等,还有人为的破坏森林及水资源,它就像一条恶性循环的链子,一旦这个链子某个环节折了,再去做挖肉补疮的事儿,那是于事无补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