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痴人梦话说历史 |
常言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仔细琢磨一番,这话儿倒也没错儿,假如指挥员没有实地作战经验,又缺少过人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或者是个根本不懂军事的外行,那么,即使他拥有千军万马,也只有让士兵们白白送死份儿。也许您会问,有这样的人吗?哈哈,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不管敌众还是我寡,都必须按套路出牌的瞎指挥,他就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宋襄公。
提到这个宋襄公,你可别因此而小瞧了宋国,尽管它的综合实力不怎么样,却还是隔三差五地生惹是非。他这是哪来的这么大胆子呢?呵呵,如果把他家祖坟刨出来,你就知道这主儿是大有来头的了。原来,宋国的开国远祖是微子启,而他又是殷朝帝已的长子,纣王的亲哥哥。够厉害吧,由于人家社会背景深,根儿里就硬,所以使得宋国历代的当家人儿有着一种先天的优越感。
好了,现在咱就说说宋襄公吧,当时各诸侯之间,最有发言权的是齐国的齐桓公了。这一呢,齐国是大国,底子也厚实;二呢,当家人又是诸侯的总瓢把子。但话说回来,无论你有多大的威力,也难逃一死不是?就在公元前643年的时候,齐桓公呜呼哀哉了。宋襄公呢,觉得他的小时代来了,盘算着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任霸主,尝一尝呵喝五吆六的滋味?这个时候,他的庶兄,大司马目夷(字子鱼)就说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宋国的实力还远远震慑不住诸侯,何况咱呢,是个小国,与大国争当盟主,这属于自不量力,会后患无穷的啊!襄公却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呀,不想当霸主的男人,不是纯爷们儿,谁不想潇洒走一回呢?
于是,他便借齐桓公去世,齐国内讧的当口儿,想召开诸侯大会。可他又唯恐自己说话的分量不够,就请求楚国出面组织这次会议。楚国的当家人呢,也对霸主的位子虎视眈眈,只不过还不想说出来,所以,耐于面子就勉强答应了。然而,在开会的过程中,襄公很不识相,好像他真当了霸主似的,指手画脚哇啦个不停。这使得楚、齐两个大国很不高兴。
在秋天的时候,诸侯邀请襄公参加盟会,目夷就预言说,即将大祸临头喽。君王您的欲望有些过头了,大国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您当盟主的!果然如此,有道是出水的木头先烂,楚国二话不说就扣留了宋襄公,还向宋国发兵,其目的是打算好好地教训它一番。过了好些日子,楚国趋于舆论的压力又把襄公给放了。襄公的大司马目夷总觉得这事儿没算完,还有种潜在的危机。
可宋襄公呢,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思自我,反而感觉良好,充当老大的热情极其高涨。这不,在公元前638年的夏天,他去攻打郑国。目夷无奈地说,咳,大祸临头了!果然,这年秋天,楚国就插了一脚,说是要救郑国。襄公只好做向楚军开战的准备。这时又是目夷劝他说,咱还是别打了,楚军若是没有十二分的把握指定不来。再说了,从您想当盟主的那一刻起,楚国就记恨上咱了,一山不容二虎啊!今儿他只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但是,襄公这个人一根筋,决定要做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转眼之间就入冬了,宋、楚双方谁都不示弱,拉开了作战的阵势。可当时楚军还没全部渡河,宋军占绝对的优势,目夷就向襄公提议,楚军人多,我军人少,应趁他们没有全部过河时,抢先打他一下子。襄公呢,也不知道是那根儿弦儿出问题了,正色地说道,人家还没过河呢,咱打什么呀打?这是乘人之危,等人家过了河再说。
好吧,楚军过了河,立刻就开始布阵。目夷急了,对襄公说,现在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襄公连连摇头说,你看人家还没安排好呢,打什么呀打?等他们把阵势摆好了再打!咱得讲仁义。真是可笑,在敌我对决的战场上,一个指挥员总是为对方着想,起码他不是探子,也是个卧底。楚军把一切准备好之后,马上便向宋国发起了猛攻。宋军一直就大眼儿瞪小眼儿的“温柔”地等着了,哪扛得住如此噼里啪啦的猛打啊,结果是一败涂地,襄公的大腿还严重受伤。宋国人吃了冤枉亏,开始发牢骚了,话里话外地埋怨作战指挥,襄公。襄公却理直气壮地说,君子不乘人之危,我们不能攻打没有准备好的敌人!目夷听了很生气,用兵打仗目的就是要取胜,不然的话,咱又何必跟人家打呢?
就宋襄公这样的人,既想欺小凌弱,又满口的仁义挂在嘴边,打起仗来瞎指挥,让自己的士兵被动地等着挨打,当好他宋国的家就不错了,又有什么本事充当诸侯的大哥呢?